一旦不掐尖了,衡水中学的神话自然崩塌了
【本文原标题为“衡水中学与教育产业化”,风闻社区有修改】

现在网上写衡水中学的教育产业化模式其实很客气的。因为深挖了大家根本接受不了自己被骗了那么久。衡水中学自己的学生最可怜,因为他们的信息不发达,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学校怎么运营出来的。衡水中学是我国最大的地方性教育产业化集团,他们从省里获得了很多的特权,比如学校规定都是本地招生,他们就有特权可以全省掐尖。还有个特权没说,就是他们报导的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是整个“集团”的成果。
里面不仅包含本部,还有高复,甚至还有最过分的,是他们考上清北的学生有的甚至是远到广东考上的清北。
大众不知道里面的水份,只看到它这个学校考上的清北比例特别高。所以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学校有什么特殊的教育方法可以“点石成金”。这个时候它出来收钱卖学习位置,大家自然而然就愿意捧着钱去买单。然后它再去把它每年全省挖来的生源中的贫困生拿出来做大规模的宣传,在舆论上打造一个“穷孩子苦读上清北”的幻觉,这样一来它的特权就没人敢去质疑了。
资本大了,讲的故事再假,它也是真的。
而转折点是发生在2021年打击教培,衡水中学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性教培集团肯定是被打击的典型。它以前的那些特权从2022年开始就被收回了。到了今年它本部考出来的成绩就和其他的地方性重点高中没什么区别了。高分高复方面,依旧是产业化的,它生源依旧很好,算是河北唯一的龙头。
那么这个“控制变量”一对比,大家是不是就发现衡水中学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教育方法啊。老师还是那批老师,只是学生不能全省掐尖了,清北神话就没有了。
那么你怎么去分析里面的教育方法呢?
道理很简单,看钱。衡水中学公开招聘老师,薪水是开到30万。这个钱在河北衡水绝对是很高了,但是放在全国同样30万正好和之前的深圳公开招聘教师是一个水平。不同的是深圳是地方上有钱,钱来自财政;而衡水给老师的高薪是因为教育产业化成功,学费收的多。
他们招聘的老师也不一样。顶端人才更愿意去大城市,所以清北以及顶尖985硕博去深圳当老师,一般的老师去衡水赚辛苦钱。他们要全方位的监督学生做考卷,工作量要比深圳的老师高得多。
也就是衡水中学提供师资的老师在学历各方面并不那么优秀。看学历这点大家也都能接受。
那么剩下的点就是看衡水到底有没有特殊的教育方法了。教育方法最容易横向比较的是英语教育。语言教育有统一的标准,就是听说读写。相对全方位的教育里面,口语虽然不直接考察,但是也很重要。听说读写是相互作用的。
那么衡水中学采用的是全方位教育,还是重复训练?答案是后者,整体教学理念或者说能力是比较落后的。
那么当你全方位的收集到信息,对比之后,你认为国家取消衡水中学的招生特权,打碎它的所谓神话,限制教育产业化对不对?
所有智力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这个政策是正确的。
而我们现在去评价衡水中学,看到的并不积极,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性教育产业化集团,它根本不可能是河北孩子的出路。你可以直接的说,国家给河北的清北名额就那么多,之前衡水中学只是依靠特权掐尖,把这批孩子提前筛选到衡水而已。
一旦不掐尖了,它只是一个地方性的重点高中而已,师资也谈不上优秀,甚至都拿不出一套能够说服大众的教育方法。



时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