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错了,该克制和降温的是日本...

其实不光特朗普打电话调解中日矛盾,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也有劝解。只不过,与特朗普在电话中对日方提出要求不同,黄循财是在国际场合对中方提出要求。以下是我日前在01专栏写的评论。

黄循财日前在彭博国际论坛发言,就高市早苗言论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升级发表看法。黄循财称,东南亚已经与日本搁置历史,向前迈进,中国也应该持相同态度,“以更克制的方式”处理与日本的矛盾,为中日紧张关系降温。

要谢谢黄循财总理的好心。不过他这一貌似中立劝架的言论,内在逻辑错得非常离谱,完全忽视了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

作为侵略者、施暴者的日本,都没有放下历史,在侵略和战争问题上都毫不克制。反而还把甲级战犯的牌位放到神社进行国家祭祀,连其首相都拒绝承认那段侵略历史,拒绝为侵略道歉。作为被侵略者和受害者的中国,怎么可能放下历史,以“更克制的方式”处理与日本矛盾?

事实上,回顾战后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不难发现,当日本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和歉意时,中国都愿意放下历史,向前看,以克制的方式处理与日本矛盾。

比如,田中角荣1972年访华时对战争表示反省并道歉,当时中国就愿意放下历史,与日本恢复外交关系。随后近十几、二十年时间,两国领导人一起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引领两国关系进入了战后关系的蜜月期。

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士发表二战结束50周年纪念谈话,首次在政府正式表态中使用“殖民统治”“侵略”等表述,对日本过去的历史表示深刻反省与由衷歉意,并通过内阁决议确立为官方立场。中国不仅无意在历史问题上揪住不放,时至今日,至村山富市于2025年10月17日去世,中国政府对他都非常尊敬,还发了唁电。

与上面这两个案例相反,战后中日关系遇到的所有挫折和低谷,除了与领土有关的钓鱼岛问题,追究原因,无一不是由日本在侵略历史问题上的恶劣态度引发。

甚至即便是日本在历史等问题上屡屡反复,从中日关系大局考虑,中国也非常注意控制官方批日和民间反日的烈度和时间、范围,往往在批判、反对一段时间后就打住。

但是中方的克制与顾全大局,没有换来日本的愧疚和歉意,反而让日方食髓知味、得寸进尺。这些年来,钓鱼岛国有化,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接连不断挑战中国底线。

今年9月3日中国在北京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日方竟通过外交渠道抵制,呼吁各国不要参加,希望“避免中国主导的历史认知在国际社会广大传播。”

而今高市早苗又在安倍晋三“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日美同盟有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声称“台湾有事”将出兵介入。赤裸裸暴露出包括高市早苗在内的一些日本政治人物对中国崛起的敌视态度,和对台湾保持的觊觎之心。

这样否定侵略历史的行为,新加坡能忍,那是新加坡的选择。反正中国无法容忍。韩国和朝鲜也无法容忍。

自己没有骨头,不要要求别人没有骨头。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扶持下一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确实慷慨为很多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包括中国和很多曾被日本军国主义残暴侵害的东南亚国家。这看似是在用一种隐晦的方式为战争承担责任。但实质上,对军国主义和对外侵略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无论日本官方还是民间,能回避都一直在回避,始终缺乏像德国那样的普遍而深刻的反省。

日本媒体最近的一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黄循才言论的荒谬性。日本共同社于本月15日和16日实施的一项全国电话舆论调查显示,在挑起“台湾有事”论后,高市内阁的支持率为69.9%,比上次10月份的调查上升了5.5个百分点。

报导指,鉴于高市在国会答辩中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调查中询问了受访者是否赞成,结果显示,“赞成”加上“倾向于赞成”占比48.8%,表示“反对”的占44.2%。对于高市提出的增加防卫费以强化防卫力的方针,60.4%的受访者表示“赞成”,34.7%的受访者表示“反对”。

这就意味着,一旦中日开战,即便今日的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还将会有近70%的日本人支持。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头脑发热到已经失去理智。

这反映出日本集体意识的最底层核心,和当年发动侵略战争时相比,一点没变。正所谓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一旦有合适的历史条件,他们仍然敢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侵略者、施暴者如此,反倒要被侵略者、受害人克制、降温,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