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第五军是机械化先驱?杜聿明自己都没信过,真的先驱是解放军

NO.2467 - 国军第五军
作者:孤寂寒光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说到国军五大主力的第五军,标签是“机械化部队”。甚至在台当局的史料里,第五军被称为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但这个称呼其实是当时的民国对于机械化、摩托化根本没有完整的概念,就连我党在为戴安澜作诗时也把200师称为机械化师。
实际上,在人均一战水平的国军里,对如何使用机械化根本不清楚,因为欧洲也是二战才开始搞摩托化,他们所谓的机械化实际上是摩托化,而且是刚刚实现一个师半摩托化。
第五军与其说是一支机械化部队,还不如称为快速反应部队。而杜聿明其作战理念,从来就是把200师乃至第五军当纯步兵单位用,中国军队真正的机械化要等到1955年第一机械化师的诞生。

杜聿明
第五军的诞生离不开徐庭瑶和杜聿明两个人。1932年杜聿明在徐庭瑶的第四师任团长,这一年二人参加了对皖北红军的作战。红军骁勇善战、作战灵活,徐庭瑶的第四师在进入大别山后于霍丘被我军邝继勋击败。正当徐庭瑶最为危急的时刻他抓住了手下一个团长,让其率领部队从侧面迂回希望能够扭转战局。
结果这支国军真做到了,邝继勋被迫撤退,徐庭瑶得救了。这个团长就是杜聿明,此时的他还名不见经传。杜聿明就这样被徐庭瑶看中了。但二人此后并没有产生太多火花。
长城抗战爆发后,徐庭瑶在前线见识了日军机械化的力量,日军的部队无论是机动还是火力支援都全面强于国军。所以,徐庭瑶在长城抗战后就向蒋介石申请搞自己的机械化部队。为了培养军官,徐庭瑶搞了一个交通辎重通讯兵学校,杜聿明就被叫了过去学习。

杜聿明此人比较谨慎和古板,在北伐时就因为治军严格被部下讨厌,所以他的仕途一直不是很顺。作为一个黄埔一期生,在国军体系里已经没他的容身之所了。
他还能继续留在军队是因为1933年加入了复兴社,成为了蒋介石的忠心免检单位。从学校毕业后,由于跟师长关麟征不和,被调去新建立的装甲团任职。由于有蒋介石和徐庭瑶的赏识,他任这支部队的团长二人都很放心。
这个装甲团后来就是200师,再次扩编后就是第五军了。这支部队就是国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但无论是徐庭瑶、杜聿明还是之后的邱清泉,本质上与机械化作战都是大相径庭的。

就拿200师师长杜聿明来说,他在成为师长时对于机械化作战是没有概念的。杜聿明当师长时候他对机械化最重要的专研是学会了修车,毕竟在当时的中国,坦克和汽车修理是一个高难度技术。他的作战理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以步兵为主,机械特种兵只是提供辅助。杜聿明在训练200师时主要就是训练士兵刺杀、投弹和射击这些步兵常用技战术。
200师能够战力强悍、士气高昂并扬威域外,其实还是杜聿明抓政工抓的好。杜聿明本人在东征时是陈赓宣传队队员,所以当200师师长后在部队任命了大量的政工干部,并组织士兵建立俱乐部宣传爱国主义教育,这才是200师在战力上不同于其他部队的原因。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出身,本身他对机械化作战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什么基础,毕竟机械化作战学说在欧洲都是先进学说,而国内的军事理论还基本停留在一战时期。

国军坦克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杜聿明把200师当步兵师用其实也是200师装备的实际情况。机械化部队是一个极其高大上的理念,解放军到了2020年才全面完成机械化。
放到二战那个时代,只有美军才能算作机械化,德国、苏联都还只是半摩托化半骡马化。即便是强如美军,也是在1943年完成了16个装甲师的机械化,剩下的部队还都是摩托化。那么,什么是摩托化,什么又是机械化呢?
说直白点,采用轮式载具机动,作战以步兵战术展开,作战时步兵使用单兵武器就是摩托化。
二战中,日军就是半摩托化。日本资源匮乏,主要的钢铁资源都集中到海军去了,日本陆军运输主要是靠汽车、摩托车和骡马。等到步兵乘坐载具机动到位,然后就以步兵阵型展开作战,这就是典型的摩托化步兵作战方式。再者,日军的汽车数量不足,所以诸如火炮、弹药等辎重物资还得靠骡马运输,所以日军只能是半摩托化半骡马化。

机械化部队只有美军的装甲师完成了。美军的装甲师就完全抛弃了汽车,其步兵完全乘坐装甲步战车,然后配备中型坦克和装甲炮营。装甲师在作战的时候可以利用装甲车的火力发起冲锋,只有在进入距目标300-500米时才需要下车作战。
在今天的俄乌战场,俄军在进攻乌军据点的时候就采用步战车冲锋,然后在步战车前面还有坦克开路,远方有炮兵进行支援,这就是典型的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方式。那么国军200师呢?200师实际上就是一个快速反应部队,因为他距离摩托化步兵师还有一定的距离。
200师在1939年的时候拥有646辆卡车以及200多辆轻型坦克,这个载具数量在当时的国军确实没有哪支部队能比他强。但200师其实是一支抛弃了火力支援把机动性能拉满的轻型部队。因为这支部队的主要火力就是T26坦克炮和军直属战防炮。
T26坦克炮的口径是45mm,战防炮也是轻型火炮。所以,昆仑关战役时200师打得最多的是88mm迫击炮。这样一支轻火力突击部队别说跟日军比,就是在同时期的杂牌国军那里都算弱火力部队。如果把200师放到新一军或者解放战争末期国共主力部队面前,那就属于扶贫对象了。

国军的T-26坦克
1935年的苏军步兵师其在拥有差不多载具基础上有着强大的火炮配置。二战前的苏军勉强是半摩托化步兵,所以200师顶多是快速反应部队。至于第五军其他两个师长期都是普通步兵师水平。
200师在配置足够载具的同时,没有火炮作为支援火力,本质还是国府牵引力不足。国府作为买办政府的代理人,对于民族工业一直不重视,这就导致国府手里面的汽车数量一直不足。戴笠在美国海军那里弄来了3000辆卡车就一下子成为各部门巴结的对象。
在汽车不足的情况下,骡马化也做不到。中国的驮马主要是蒙古马和骡子,这两种马身材矮小根本拉不动大炮。国府在引进马匹上又相当失败,马场的马都被牵到上海去当赛马了。所以,国军有个名词叫“代马输卒”,利用人力拉重炮。

200师为了保证机动性就只能放弃火力了,这也是为什么杜聿明还是注重步兵训练的原因。1955年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成立,在配置机械化团的同时还有炮兵团、坦克团等标准机械化部队配置,这才是我军机械化部队的开端。



退役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