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朝不灭亡,中国能先于“西方”实现资本主义革命与工业化吗?

这几天关于满清历史定位和1644历史观的讨论有很多,老实说,太多水平真的有限,充斥着诡辩和胡搅蛮缠。其中关于明朝和中国19世纪末开始的半殖民化的一个观点,就是大明如果不灭亡,满清不入关,那中国早就实现工业化和资本主义革命,参与到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浪潮中了,百年屈辱就不会爆发了。

且不提这种以‘如果’为前提的来讨论历史的虚无主义史观是多么荒谬,一切历史问题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就算我们承认这个如果,明朝真的能领先于“西方”实现工业化和资本主义革命?

我个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声明,我本人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顶多能算个不入流的业余历史爱好者,而且我本人主要研读的方向是欧美宗教史,金融史和东欧史,中国本土历史虽然也读了些但肯定不全面,因此在本文里我讨论的重点其实不是大明,而是“西方”的资本主义与工业化进程,并以此来反推中国历史的发展可能性。同时,我本人的写作水平有限,可能文章会有些杂乱。所以,也欢迎各位历史大拿前来批评,当然,前提是有理有据的唯物史观批判。要是玩扣帽子那套就请自己找小圈子自嗨去。

首先,各位应该已经看到,我对每个“西方”都打了引号。我个人是非常反感将欧美视为一个整体的“西方”的,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欧美从来不是一个整体,内部极度的分裂。西方从来不是一个整体

注意,西方从来不是一个整体!

再次强调,西方从来不是一个整体!!!

因此,从来没有“西方”实现了工业化,有的只是英,法,美,德,奥匈实现了工业化,以及其附属的小国如比利时实现了部分的工业化。沙俄的情况比较特殊,沙俄的工业化进程很大程度上是在克里米亚战争后被强制赶进度实现的。

比如,荷兰算不算“西方”?作为第一代海上马车夫,在哈布斯堡衰落,失去对荷兰的掌握,开始商业腾飞后,却为什么没有实现工业化,反而在后来的帝国主义世界争霸活动中沦落到边缘?

再比如,西班牙算不算“西方”?首位日不落霸主,从拉美掠夺了数不尽的白银,其资本原始积累可比英国雄厚的多,军事实力更是傲视群雄。但为什么西班牙也没有实现工业化,相反,西班牙反而还在教会影响下,整出了毁坏织布机这种去工业化的操作???直到二战打完西班牙都还只是个农业国。

还有意大利,自统一战争后,意大利的有识之士从未一刻停止过想将意大利实现工业化,可为何意大利的工业产能如此孱弱,在一战前夕,其钢铁产能甚至不到比利时的五分之三?

在研究这些问题时,我们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一个好像都是正确的,这也就引申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基本概念:历史,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无数个因素共同作用的集合。

历史研究不是物理现象,因为A,所以得到结果B,是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

而是因为A,并且B,然后C,还有D.......等等,最终,得到结果Z。

对应到我刚才说的那些西方国家,他们不能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就千奇百怪但又理所应当了。

荷兰最大的问题,就是本身的体量实在太小,其能够投入到工业化生产活动的人口总数是不足的。

西班牙则是内部严重的地理隔离,直到20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西部和北部的经济联系其实是不互通的,并因此带来了内部民族的对立与割裂。因此,历代西班牙统治者才不得不依赖宗教作为统治国家的最大公约数并不断砸钱参与到宗教战争中,离开了天主教,西班牙早就散架了。

意大利也有南北对立的问题,但更严重的是本土的资源,尤其是煤炭和金属矿石资源的匮乏,使得其早期工业化的成本一直降不下来,在国际竞争中始终被压制。

早些年读经济时,有一个老师的说法我很喜欢,他把公司比作一个人的身体,一个人想要身体健康,他是需要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健康才行的,无论是哪个部位还是器官都得认真对待。但若是想要一个人死,那可太简单了。肾脏坏了你会死,肝脏坏了你会死,肺部出问题了你还是会死。

作为整体,想要运转发展良好,必须是构成整体的所有要素,至少是绝大部分的关键要素都必须运转良好,但想要整体出问题,那只用一个关键要素崩塌,那整体也将随之崩塌。

同样的道理,运用到历史,以及大明和工业化的分析上也是通用的。

那么,绕了一大圈我们总算说回来了,大明不灭亡,中国难道就能先于西方实现工业化吗?毕竟论自然禀赋,论人口,论地缘环境等等,大明其实很优越的,没理由实现不了工业化。

我的看法是依然不可能,最大的制约在于土地,更准确的说,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以及对政策的控制,使得工业化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生产要素,即土地,都无法自由流通与合理配置。

中国历史自南宋以后,以地主阶级为主导的士大夫阶层,就事实上控制了国家政权,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可惜他本人的能力有限,采取的解决方法暴虐,杀了很多人但解决不了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兼并的经济基础。反之观看欧美,其“西方”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的共同特点,或者说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就是都在内外部地缘政治压力下,实现了对国家内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制,肃清或妥协。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法国,在大革命期间完成了对封建势力的清算,并为后来拿破仑三世的快速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说到土地,这就不得不提英国了。英国算是极度凑巧的一个情况,英伦本土的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产出十分有限,这也使得工业革命前英国的人口增长非常缓慢。但因祸得福,这使得英国的地主阶级实力较弱,同时孤悬海外的地理环境又使得外部势力干涉变动困难。而农业产出的有限又为海外掠夺与殖民创造了客观需求,新教的原教旨主义倾向和因信称义又解决了道德困境。这都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机会。

说实在的,越是读历史,就越是感觉老天爷不公,英国这样野蛮,残暴的国家,这种毫无德行的国家,在文治上毫无建树只懂得暴力统治的国家,却居然先于世界开启了工业化,掌握了当时最强的工业实力,实在是历史开的巨大玩笑。但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它却又几乎必然会发生。

因此,我可以说,阻碍古代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首先是封建地主阶级对经济活动和政治的垄断。注意,这里我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定义,采用的是毛主席的观点,说什么秦汉之后中国再无封建的,请一边玩去。

不打破地主阶级的垄断统治,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垄断,无论是大宋,大明还是满清,都不可能实现工业化。

再补充说一点,在欧洲历史上,有没有和大明一样,因为本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垄断,从而阻碍了国家实现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化的案例呢?

还真有,波兰,或者说波立联邦。

波兰在16世纪前的综合条件不可谓不优越,论财富,肥沃的东欧平原产出的粮食让大地主和土地贵族富得流油,波西米亚地区也有成熟的城市手工业。论武力,翼骑兵的长枪和火铳让整个欧洲和奥斯曼闻之色变。论宗教,当时的波兰可是罕见的宗教与文化包容开放的国家,东正教徒,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总体上还能相安无事共同生活(不算犹太人)。论政治体制,波兰早早的实现了贵族选举制,按殖人的说法这可是太先进了。论文化,波兰更是辉煌,在三次瓜分灭国后,德国和沙俄都推行过去波兰化政策,但波兰文化却不曾湮灭反而支撑着波兰人百年后复国。可这样的国家,为何就是实现不了工业化?

最大的原因,就是波兰肥沃的土地与极高的土地产出,养肥了地主阶级,并使得他们逐步蚕食并垄断了国家权力。

波兰人不是没有尝试过改变现状,尤其是第一次瓜分后,痛定思痛的波兰人就考虑过该怎么改革国家。以马瓦霍夫斯基和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为代表的波兰进步势力就尝试过中央集权,废除农奴制并推动工业化。

但1791年《五三宪法》才刚通过,地主阶级就立即把德国人和沙俄请来“维护波兰古老的自由传统”,这些波兰地主和买办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的出卖了国家。一年后,宪法被废除,四年后,科希丘什科大起义被掐灭,地图上再无波兰。

这与中国古代历史还真是有不少相似之处。

说这么多,中国历史上难道就没有人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兼并,改变地主士大夫阶层对国家政治垄断局面的人吗?

还真有,王安石和宋神宗,他们主导的熙宁变法和青苗法,就接近于从经济基础上动摇地主阶级的统治。但很可惜,王安石失败了,这样一个在德行层面找不出任何污点的政治家,却被后世的史官骂了几百年。

这篇文章写至此已经对我来说有点太长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B站搜下UP主“嘉佑生宣”的王安石变法系列。

写在最后,看过我之前文章的可能会知道我一个比较偏激的观点:危机面前,共产主义者跑不过法西斯,因为理解共产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唯物辩证法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不是一般大众所具备的,绝大多数人只能理解单纯的对与错,好或坏。

具体到这次的满清历史定位争论,绝大多数人的争论还是“是”或“不是”,而我关注的确实“能”和“不能”。

满清不可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富强与工业化,这其中固然有满清统治者狭隘民族观念所导致的政策影响,但更多是因为其封建统治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阶级属性所决定,其国家的政策不可能允许工业化的出现。这一点才是阻碍中国无法跳出封建王朝周期循环的根本原因。所以,无论是满清,大明,大宋还是李唐或刘汉,只要这一点不改变,就都不可能带领国家实现工业化,实现民族富强。民国推翻了清王朝,可无论北洋政府还是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本质都是帝国主义买办和本土地主士绅的代理人,所以就算统治者不是满清贵族集团,民国30余年也没实现什么工业化,85%的国民依然被束缚在土地上被地主剥削。

只有新中国,只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才能砸碎得了旧时代的枷锁,带领国家实现工业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