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自杀的德国孩子,映照出高市早苗们的危险歧途
凯拉从楼上跳下去的时候,内心一定充满了绝望。
这个12岁的德国孩子,在1947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毒死了父亲之后,从残破不堪的高楼上跳了下去。
这是电影《德意志零年》最后的镜头。
多年过去,这个镜头依然让人心悸,因为它刺穿了一个最残酷的问题:当发起战争、兽性掠杀的一代人和他们的孩子拒绝或回避反思,后代们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今天重新想起这部影片,是因为从高市早苗这一代所代表的日本政治、社会思潮,正在经历一场更加隐蔽、却同样危险的代际传递。
谈起那场战争,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认为,那是"爷爷们打的仗",似乎与他们无关。
在这些年轻人接受的教育中,南京大屠杀、劳工、慰安妇这些词汇只是"历史上有这个事情",没有对错,不涉及感情。
日本整个二战历史教育的核心只有一个:日本是原子弹的受害国。
这种单向度的历史记忆,让反省和和解根本无从谈起。而今天的日本政界正处于新老年代更替的,反省的问题更加复杂。
从二战结束到今天,已经过去八十年,至少三代人在历史的传送带上依次登场。而最关键的,恰恰是那承前启后的"中间一代",那些在战后废墟中长大、本应承担起反思与清算责任的一代人。
正是他们的态度,决定了历史的伤口是被认真清创,还是被匆匆包扎后继续化脓。
德国有施罗德和科尔这样的"中间一代",他们用沉重的自省为后代铺平了道路;而日本的"中间一代",却在历史责任面前选择了集体性的逃避与沉默。
于是,他们的后代,今天的日本年轻人和政客才会理直气壮地说出"那是爷爷的事",仿佛历史可以像旧衣服一样被随意丢弃。
《德意志零年》的力量在于,它毫不留情地展现了"中间代"面对的残酷选择。
影片摄于1947年,新现实主义大师罗西里尼在真实的柏林废墟中完成拍摄。
镜头里是350万人在贫困与饥饿中挣扎,凯拉一家四口的悲剧浓缩了整个德国的精神困境:父亲患病卧床,哥哥因当过纳粹不敢自首躲在家里,姐姐沦为娼妓,12岁的凯拉为了养家糊口四处找活,甚至做过掘墓人。而一位地下贩卖法西斯宣传品的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把纳粹思想灌输给了这个孩子。
当父亲劝说哥哥去自首时,凯拉竟毒死了父亲。目视父亲的遗体被收尸车拉走后,他紧闭双眼,纵身跳下。
这个结局令人窒息,但它引发的疑问更加尖锐:是什么让一个孩子变得如此疯狂?法西斯主义仅仅只是道德的失误吗?德国人如何才能重新成为人类的一员?
片名"零年"本身就象征着德意志民族在现实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归零重启。
凯拉选择了自杀,但更多的同龄人——那些在战后废墟中长大的"中间一代"——选择了勇敢地承负历史的责任。
当父辈们渐渐从历史中淡出,正是这一代人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后代,向欧洲和世界表明:凯拉的悲剧不能再重演。
施罗德、科尔这样的人物,走出了凯拉没能走出的心理阴影,他们为父辈的罪责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也用自己的责任感为后辈树立了标杆。
有了这代人的反思,德国才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动力,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波兰人、法国人、荷兰人愿意与他们"集体承担共同的记忆"。
对照德国,日本"中间一代"的失职就显得格外刺眼。
那些在战后成长起来、如今已年过七旬离开政坛的一代人,本应承担起凯拉的同龄人在德国所承担的历史清算工作,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了逃避。
他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喧嚣中埋头向前,用"发展"和"重建"的叙事掩盖对过去的追问;他们在美国的战略安排中享受着和平红利,却从未真正向下一代解释:为什么军国主义能在日本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吞噬一切的怪物。
他们给后代留下的,不是德国式的深刻反省,而是一种模糊的、不痛不痒的历史记忆,甚至是一种受害者的叙事——"我们也被原子弹炸过,我们也是战争的牺牲品"。这种叙事巧妙地将加害与受害混为一谈,让历史责任在相对化中被稀释殆尽。
今天的日本年轻人和政客,就在这片被前辈刻意留下的历史真空中成长起来。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从上一代那里接受过严肃的历史教育,"南京大屠杀"只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几个字,"慰安妇"是可以争论真伪的历史议题,而"侵略战争"则被重新包装成"大东亚战争"或"自卫性质的冲突"。
在这样的认知结构下,他们自然而然地认为,那些都是"爷爷们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更危险的是,这种态度不再局限于普通民众,而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政治家身上。
高市早苗这样的政治人物,就是这种代际失职的典型产物。
她们这一代人,既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痛苦,也没有从"中间一代"那里继承到任何深刻的历史自省,却在民族主义和"正常国家化"的话语中找到了政治资本。她们高举"爱国"、"捍卫国家尊严"的旗帜,对战争责任、历史侵略轻描淡写甚至公开否认,把战后体制视为"束缚",把和平宪法当成"障碍"。
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日本不是加害者,而是被战后秩序"不公正对待"的受害者;日本不需要反省,而是需要"夺回应有的地位"。
最可怕的是,这种代际传递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
"中间一代"的逃避,导致新一代对历史缺乏敬畏;新一代对历史的漠视,又让政客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篡改叙事、鼓吹民族主义。而这种民族主义话语一旦成为主流,日本的重新武装、重新强大就没有任何道德负担。
这个逻辑链条环环相扣。
没有认真反思军国主义为何能在这片土壤里生长壮大,也就没有建立起防止历史重演的免疫机制。日本就很有可能再次走上那条曾经把整个国家拖入深渊的危险道路。
the end



资深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