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劝和中日:是真心促稳,还是变相捣浆糊?

500

500

500

500

500

.

11月19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彭博新经济论坛上表示,希望中国和日本能够找到方式缓和紧张关系,并妥善解决围绕台海问题的争议。黄循财指出,新加坡及东南亚国家支持日本在地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包括在安全领域,以促进区域稳定。黄循财没有点名批评高市早苗的右翼言论,反而称日本已经在“降温”,并劝中国尽早放下心结,他说:“我们希望两国能够找到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办法,并继续向前迈进。东南亚已经与日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已放下历史,着眼未来。”

.

当中日关系因日方涉台挑衅陷入紧张之际,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彭博新经济论坛上的“劝和”言论,本应成为弥合分歧、促进关系缓和的正向助力。然而,仔细剖析他这番说词,不难发现其存在避重就轻、混淆是非的问题,所谓的“劝和”更像是在“捣浆糊”,既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反而可能加剧矛盾失衡。

.

黄循财的发言看似立足区域稳定,呼吁中日缓和关系、继续合作,实则考虑的是新加坡的生存与利益。新加坡作为一个缺乏战略纵深的城市国家,高度依赖亚太地区的和平环境。中日作为区域两大经济体,双边关系动荡必然会对区域产业链和贸易秩序造成冲击,直接影响新加坡的经贸利益。同时,黄循财提及“支持日本在地区安全领域发挥更积极作用”,这本质上是东南亚国家试图平衡区域力量的一种考量。但这种考量忽略了日本右翼抬头的现实风险,也混淆了“建设性作用”与“军事扩张”的边界。此外,他将一部分国家的私利诉求包装成“东南亚共同意愿”,让所谓的“中立”立场带上了明显的偏向。

.

真正的劝和,必须建立在明辨是非、正视根源的基础之上,而黄循财的言论恰恰回避了此次中日矛盾的核心。此次中日关系紧张的直接导火索,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将“台湾有事”列为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并对中国发出战争威胁,这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也是对中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底线的公然突破。事后,日方不仅拒绝撤回错误言论,还将其轻描淡写地定性为“个人见解”,毫无正视错误的妥协诚意。但黄循财却对这一关键事实避而不谈,笼统地将矛盾归因于“领土争议、历史问题及美日同盟”,甚至片面声称“日本似乎倾向于稳定对华关系”。这种表述完全无视日方在台海问题上的主动越线挑衅的行为,变相让中方为日方的挑衅行为“买单”,违背了劝和的基本准则,也暴露出黄循财对现实矛盾的刻意模糊。

.

更值得商榷的是,黄循财以“东南亚与日本放下历史、着眼未来”为例,呼吁中日效仿。这一对比本身就建立在对历史事实的误读之上。二战期间,日本对新加坡实施“大检证”肃清行动,导致逾2.5万华人遇害,新加坡本是日本侵略的受害国。而中国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更为深重,数千万民众伤亡,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受空前破坏。时至今日,日本右翼仍在持续否认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断伤害受害国人民的情感。中方并非不愿意“向前看”,但“向前看”的前提必须是日方正视历史、承担历史责任、停止伤害行为。黄循财的这番言论,有意淡化了日本的历史责任,也忽视了中方在历史问题上的坚定底线,本质上是对历史正义的漠视,这样的“劝和”自然难以获得中方认同。

.

新加坡自建国起就奉行“向西方靠拢”的生存策略,作为美军军舰常态化停靠国,其与美西方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其立场难以真正中立。在此次表态中,黄循财既不批评日方的涉台挑衅,也不认可中方捍卫国家主权的正当性,反而含蓄地要求中方“持相同态度”“继续相处合作”。这种看似“各打五十大板”的态度,实际上是在偏袒主动挑衅的日方。更值得警惕的是,黄循财支持日本扩大区域安全角色的言论,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反对日本军事扩张的立场相悖,暴露出新加坡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区域整体安全之上的私心。这种掺杂私利的“劝和”,不仅无法化解矛盾,反而会让问题更加复杂,甚至可能助长挑衅者的气焰。

.

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从来不是靠第三方 “和稀泥” 就能实现,其核心关键始终在于日方是否愿意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正视历史罪行、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中方的立场一直明确且坚定,只要日方撤回涉台错误言论,切实纠正自身行为,尊重中国核心利益与历史情感,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的大门就始终敞开。新加坡若真心希望推动区域稳定,更应秉持公平正义立场,呼吁日方停止挑衅、正视历史,而非要求中方单方面妥协。

.

真正的劝和,应该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厘清是非、推动责任方纠错;而任何模糊焦点、混淆黑白的“捣浆糊”行为,只会让矛盾持续升级,最终损害区域和平稳定大局。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寻求生存空间本无可厚非,但以牺牲公平正义、忽视历史事实为代价的“中立”,终究难以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也无法真正实现自身的长远安全与发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