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成中国的买办?德国180度转变,与中国达成27项共识,欧洲将全面拥抱中国

500

自从西班牙国王来中国之后,整个欧洲对待中国的态度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其中德国是最为明显的一个国家。

在受到中国的严厉的批评之后,德国相关的政府官员,终于收回了错误的言论,因此中国批准了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访问中国。

这次德国对中国的访问达成了什么样的共识?德国未来是否会成为中国在欧洲的买办?

500

中德达成27项共识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的最新报道,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在访问中国的过程之中,两国达成了27项共识,其中包括了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500

中国愿意和德国一起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开启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篇章。

双方还强调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性,以及承诺继续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下保持密切合作。

中国和德国分别作为全球第二大和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双方在经济合作上是相互依存的,这些年德国的经济因为俄乌战争的等问题陷入波折,在2024年朔尔茨政府还出台了第一份中国战略文件,在文件中提出对中国经济去风险,将中国看做是竞争者 制度性对手。

自此之后,德国要改变这种战略,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未来是否会有很大的改变,就要看现任德国总理默茨什么时候能访问中国。

随着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关系逐渐缓和,欧洲国家也正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尤其是德国担心在国际外交互动之中,德国被中美排除在外,因此德国现任总理默茨正在积极推动访问中国的行程。

严格来说德国乃至整个欧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都在受到美国的直接影响或者间接影响,德国或者整个欧洲在战略之上严重依赖美国。

500

当美国和中国贸易缓和的时候,德国领导人就会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然而因为中国市场非常巨大的原因,德国的经济或者说德国的企业是严重依赖中国的。

这也就是直接导致了,德国在去中国话的过程时时刻刻都要考虑美国的影响,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德国的企业在“去中国化”的过程中,直接变成了“去中国归化”。

500

德国正在成为中国的买办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对华投资直接飙涨54.7%,突破170亿欧元。

500

中国石化收购了拥有120年的历史的德国化工巨头艾森德,连带着这家企业在全球30个国家的销售网点打包购买。

号称工业自动化开山鼻祖俄费斯托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购买,核心的气动元件技术直接在中国建设生产线。

博世在苏州投资8亿欧元,占地8万平方米建设全球最大电动工具研发中心,数千名德国工程师直接举家搬迁到中国来。

宝马直接把电动车生产线搬到了沈阳。

这些还都是德国企业迁移到中国的冰山一角,看着这些企业如此“去中国化”德国政府能当然着急。

但是德国绿党执政这几年,德国的工业电价飙升了148%。

500

以前德国的能源采购依靠俄罗斯,40%的天然气和50%的能源供给让德国的工业水平领先全球,但是自从俄乌战争开启之后,德国带领整个欧洲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

放着俄罗斯廉价的能源不用,要购买每立方米3.8欧元的德国液化天然气,是俄罗斯能源价格的3.2倍。

德国供应链法规定,企业必须审查全球供应商的拍卖方,他是一颗螺丝钉,那种供应商都得交个几十页的环保报告,合规成本每年至少50万欧元。德国90%都是中小企业,60%的企业直接扛不住,就只能放弃国际竞争。就连特斯拉柏林工厂都因为影响蜂蜜栖息地,被绿党告了三年,环评报告改了17版,延期投产亏了20亿欧元。

这样的情况之下哪一个没有一家企业敢在德国开工厂发展制造业。

自从默克尔下台之后,德国的工业4.0没有人提了,都在打着环保的旗号,在全国各处炸火电厂和核电厂。

德国正在用最激烈的方式诠释这个道理。而我们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场全球竞赛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务实的发展战略,是基于现实的政策选择。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环保和发展可以兼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德国的环保人士还在为昆虫和鸟类奔走呼号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荒漠上建起了光伏海洋,在戈壁上竖起了风车森林。

这是中国式的智慧,也是中国式的担当。

最后想说,国际竞争从来都是实力的较量。

德国自废武功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发展的根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务实的精神,才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权教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