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人工智能泡沫论?
人工智能最近几年大热,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经济的热点,也在很大程度上面会影响人类未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2025年,美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人工智能泡沫论,这两天英伟达发布三季度财报,营收大幅度增长,本来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然而突然之间急转直下,股价大跌,而且美国出现了非常多的质疑声音。
黄仁勋在内部也感叹,现在交了已经很好报表,市场质疑英伟达是人工智能泡沫的推动者,交了不好的报表,市场就认为这是人工智能泡沫的证明。在美国人工智能泡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然而在中国我们很少听到人工智能泡沫的声音,无论是产业界还是社会大众,基本上没有人讨论人工智能泡沫,其中的原因何在?
最近几天大湾区十五届全运会,我借了这个机会,调研了若干家广东企业,关注的是信息化对于人工智能的支撑,中国人工智能的落地能力,我还是相信中国的人工智能没有太多的泡沫,即使有些许炒作,泡沫是不明显的。
1.中国人工智能算力的建设模式不同于美国,美国的人工智能建设主要有少数几家企业主导,微软、Meta、甲骨文、google,这些企业是相对封闭的,有些企业自己就在做大模型,相互之间形成竞争,智算中心不是相对独立的。
中国企业却不同,除了主导的大的互联网公司在建设智算中心之外,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比如说中国联通, 他们有自己的网络,有非常好的信息支撑,他们是用独立的身份加入到人工智能智创中心的建设,从一开始在资产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堆算力就不是主要的目标,而是在和政府企业一起,寻找应用场景,找到突破口,让人工智能的能力能够落地。
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模式,一开始就为着场景和落地而去建设人工智能,在这样的智算中心中,有几十个专用的大模型,为众多的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今天这些智算中心很多的利用率达到了70%。
2.社会管理首先是人工智能的大用户,大运会这样一个大型的运动会,要做到零差错、零失误、零容忍,一个这样的大型运动会,要保证网络的畅通,要把大量的信息传送出去,要完成大量的高清视频的传输和编辑,要用最短的时间支持赛场裁判、记分工作。
这样的工作当然需要人工智能,然而不仅仅是需要一个通用大模型,还需要有通信的支持,专门的系统,专网保证,他们和人工智能的模型一起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对于美国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遥远的事。对于中国而言,这就是近在眼前。
3.众多的中国企业都是人工智能的拥抱者,不断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可以提升社会效率,降低成本。在维尚这样一个家具公司,他们是一个做软件的公司,转向去做家具,定制化曾经这是德国所谓的工业4.0核心,今天中国从帮助消费者设计,到排产、排期,安排生产,最终发货,都是定制化的。我非常震惊的在生产线上看到,不同的板材,尺寸完全不同,却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进行封边,这就用上了智能识别,自动化管理的能力。这才是人工智能真正的应用,今天在中国的生产线上,已经用的得心应手。
中国之所以没有人工智能泡沫论,不能说完全没有炒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一开始就从场景切入,政府也是推动企业,用场景和能力来构建人工智能。一两年前,发改委和工信部的相关机构,请我去讲人工智能,就是要讲落地。
尽管公中国公司没有英伟达那样的高股价,人工智能也不是少数明星企业,但是中国有大量的企业参与,有政府的引导,有中国联通这样运营商支撑,形成了一个综合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虽然还是早期,但是道路是很清晰的。那就是踏踏实实的,改变这个世界的道路。
#高质量发展看联通# #智慧全运通通出彩#









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