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与智性消费共振,二手电商进入“结构化增速”

2025年下半年,小米17“妙享背屏”推出、iPhone17告别挤牙膏,智能手机正引爆新一轮换机潮。

市场普遍认为消费电子供应链受益于这一轮换机热潮。而除了零部件厂商直接受益外,能直接承接旧机流转、并服务于换新需求的二手电商,也成为产业链中最为受益的环节之一。

这一趋势已在财报中体现,根据万物新生(爱回收)最新财报,第三季度,公司总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27.1%;non-GAAP经营利润创新高,达1.4亿元,同比增长34.9%,实现持续性的全面盈利。

平台保持健康发展节奏的背后,是供需同强的市场。从产业侧观察,AI升级与消费电子换代加速了旧机流转,存量消费电子正成为城市中亟待挖掘的“矿产”。而从消费侧看,在AI引发的换新潮下,消费者出手旧机意愿增强,以旧换新成为消费者优化支出、实现智性消费的理性决策。

站在科技变革与绿色消费的交叉点上,二手电商成为存量商品流通的“大动脉”,一场围绕循环经济的产业重估正在到来。

国补驱动行业升级,二手电商在换机潮中踏浪前行

今年以来,二手3C行业在国补政策与新机周期的双重驱动下,迎来了供需同频的结构性增长契机。

从供给端看,上半年国补政策带动换新需求,下半年iPhone 17、小米17等旗舰新机,承接国补政策激发的市场流量,进一步释放了优质存量设备的回收需求。

国家将手机等3C产品纳入“两新”补贴范围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前三季度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而作为新品消费的重要配套环节,二手电商成为以旧换新的重要通道。万物新生管理层在电话会上提到,据估算,爱回收在京东已实现了10%以上的回收和以旧换新渗透率。万物新生与京东、苹果、华为等品牌合作,随着品牌厂商新机销售价格保持上升趋势,以旧换新帮助厂商保护新机的零售价格,逐步成为品牌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三季度,在货源端,爱回收官网的3C回收订单量同比增长30%。随着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购入AI新机,大量成色良好、功能完备的旧手机进入二手流通渠道,提升了平台货品质量和可选择性。

从需求端看,国补政策的影响更是远超直接补贴本身。受益“以旧换新”的心智和优质货源流通市场,年轻人不再将二手交易视为经济拮据的表现,而是将二手交易看作兼具环保意识与消费智慧的理性决策。

“金九银十”消费旺季中,有不少闲鱼用户出攻略:“新版iphone出来,蹲一台上两代的iphone是最划算的。”转转数据显示,iPhone17系列新机发布会后当天,二手苹果手机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150%,回收询价量环比上涨210%。

优质旧机销售热潮下,三季度,万物新生旗下爱回收严选和拍拍等零售渠道为C端用户提供严选好货,1P(自营)产品销售收入达47.3亿元,同比增长28.7%,持续成为营收增长引擎。此外,3P(平台)服务收入也同比增长11.6%至4.2亿元。

数据表明,本轮换机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以旧换新,更是将旧机高效回收到循环链中释放更多消费需求。IDC研究显示,2025年二手手机出货量预计超过全球新智能手机市场增速。

500

图源:IDC最新二手设备跟踪报告

二手电商已经从消费电子的“配套环节”,跃升为商品循环的“战略节点”。

为此,国务院和商务部等部门亦联合发布行动方案,促进二手商品的规范化流通,让二手电商后国补时代的增长逻辑初见雏形。

在国补政策退坡后,行业因AI手机迭代与循环消费习惯的深化,有望形成“补贴政策退、长期需求进”的良性衔接。

中国的绿色消费市场正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红利,而红利,最终需要依靠供应链能力强大的企业来承接。

循环生态中枢,二手电商拥抱供给侧升级

产业政策规范、消费观念变化,二手电商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转变,从过去一手交易的生态补位者,升级为现代消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流通中枢。

供需共振的战略性机遇窗口,需要平台在能力、规模、供应链、质检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才能承接这波市场红利。

二手电商信任交易的特性决定了大部分用户对“回收体系的专业化”依赖更强。

C2C模式中存在的交易周期长、价格波动大、信任成本高等痛点始终存在。尤其是在AI手机换机潮下,消费者希望旧机能够快速、可靠地流转,从而降低换新成本,追求“快速估价、可靠回收、即时到账”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因此,“卖给平台、从平台买”成为明确趋势,二手电商行业正从“低门槛买卖”迈入“高壁垒的专业回收”时代。

在此过程中,平台的核心能力在于构建覆盖全链路的专业化体系,包括标准化的质检技术、高效稳定的供应链网络以及合规的翻新能力。这些高门槛能力正逐步塑造行业“强者愈强”的竞争格局。

一方面,二手电商的供应链网络从线上向线下延伸履约能力,形成类似“新零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这是因为在以信任为基础的交易中,线下实体交易体验始终是纯线上无法比拟的。万物新生二手商品交易量持续增长背后,也离不开交付能力的增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万物新生线下门店数达2195家,覆盖全国298座城市。上门团队人数达到1962人。

另一方面,从人工到自动化和AI的技术升级,也是撑起二手流通市场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石。

在二手交易快速增长的阶段,万物新生通过AI应用和回收端、运营中心处置端的自动化质检工具及系统,实现了质检、分级与定价的标准化,将传统依赖人力的非标品评估转化为精准、可复制的工业流程。近期,万物新生凭借自研的Matrix自动化系统,获评了英国威廉王子发起的“为地球奋斗奖”中“建设无废世界”领域全球三大项目之一,为解决全球电子废弃物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500

图:万物新生获评2025年“为地球奋斗奖”

随着供给侧升级,技术与服务网络的优势持续凸显,二手电商能够更高效地匹配存量资源与消费需求。

从财报看,万物新生技术与标准化积累的口碑,正转化为更高比例的合规翻新增值与更具产业链价值的B2C零售。第三季度,集团1PtoC收入同比增长超70%,1PtoC占比提升至36.4%。此外,合规翻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02%;拍拍寄卖GMV同比增长180%。

与此同时,万物新生构建的从回收到销售的生态闭环,除了吸引消费者和品牌方,也吸引了大量小B商家入驻,进一步促进生态活跃。万物新生旗下定位为“行业基础设施以及二手手机3C交易所”的拍机堂,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累计注册商家数突破137万。

这标志着一种良性生态的形成,平台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服务构筑信任,而信任又反过来吸引更多第三方商家加入,共同完善并壮大循环生态。

在消费者、生产企业、二手商家与平台共同奔赴下,循环经济才会成为一个社会共识,从而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万物皆可循环,二手电商真正进入“流通社会”时代

从更高层面看,这轮消费电子换新周期引发的二手交易热潮,本质是中国二手电商市场变成新的流通大市场。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商品存量社会形成,叠加全球电子废弃物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凸显了循环链路的紧迫性。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24年全球电子废弃物检测报告》,全球电子废弃物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8200万吨。

中国在绿色消费与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正加速构建资源循环体系。二手电商通过高效匹配存量资源与消费需求,成为“存量社会+循环经济”双重趋势下的结构性优胜者。

iPhone17等手机带来的“以旧换新”换机潮,只是这个大时代的一个缩影。

二手电商越来越深度地嵌入到存量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品类的多元化持续扩张循环经济的广阔边界。从财报看,截至三季度末,万物新生集团共有1009家爱回收门店开通多品类回收服务;箱包、腕表、黄金、名酒、鞋服等多品类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95%。这说明循环经济逻辑正成功复用到高价值、高流通性品类。

究其原因,“消费智性比”提升驱动二手奢侈品市场增长。

年轻一代消费者注重品牌成色与保值率,也将循环消费视为兼具经济理性与环保价值的生活方式。eBay的《2025年再商业报告》显示,近九成全球消费者计划维持或增加二手商品支出,其中Z世代和千禧一代是核心推动力量。

500

图源:eBay

在这一群体的推动下,循环消费从电子品类向生活方式领域渗透,奢侈品等非标品的价格弹性塑造了活跃的循环交易生态。

而随着品类扩张,多元回收生态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多品类回收不仅提升了门店的获客能力,还通过跨品类流量复用增强了用户的回收复购意愿。一位出售旧手机的用户,可能同时成为奢侈箱包的买家;而黄金回收服务则吸引了原本不关注二手3C产品的客群。这种流量与供应链的协同,分摊前端与履约费用后,也进一步强化了规模效应。

长此以往,在越来越多消费群体参与下,循环经济不再只是生意,更是一个关于资源效率、消费理性与商业可持续的增长故事。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持续优化存量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万物皆可循环”成为流通社会基本特征,从二手3C到更多品类回收,再到世界的“大循环”,二手电商有望实现“三级火箭式”增长,长期价值会持续释放。

来源:美股研究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