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医生遭降薪,有的降幅30%,有的奖金腰斩,这情况你怎么看?

据经济观察报的相关报道,多地多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确实是感受到了降薪,有的降幅为30%左右,有的奖金遭腰斩,甚至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医院连工资都开不出来。

郭奇在重庆一家县医院做普外科主治医师,他是从今年8月感受到明显降薪的。这半年,工资每月会晚发两三天,扣完五险一金后,到手基本工资约2000元,绩效工资则从年初的6000元左右,降到现在的4000元左右,降幅为30%左右。

和郭奇情况类似,在西部某省级儿童医院工作的许星工资也比去年降了三分之一。她觉得这可能只是开始,因为最近一个月,她又三次听到书记在院务会上提到降薪话题。 

在华中地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担任科主任的杜月,最近正为科室几十位医生的收入发愁。医院每月根据门诊量、使用药品和耗材情况、住院天数、抗菌素使用比例等指标核算出各科室的绩效基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分别按绩效基数的1倍、1.2倍、1.3倍、2倍拿绩效。9月,杜月科室的绩效基数从上月的1万元左右,降至7000余元。

杜月给医院负责发绩效的经管办打去电话,对方说,已经有好几个主任来电抱怨了,杜月所在科室降得算少的。 

挂断电话,杜月找同行询问情况,才知道降薪已经很普遍了——今年以来,他们的总收入有30%—50%的下降。 

10月,在同城另一家三甲医院担任科主任的朋友找杜月诉苦,所在医院现在很困难,奖金腰斩,也没钱买设备。

上海一位资深医院管理者李鸣了解的情况显示,医生降薪是个大趋势,有的基层医院医生月收入降到两三千元,还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医院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来,部分地方出现医生兼职开滴滴、送外卖的情况。“上海的情况还不至于这么严重,但有些医院医生收入也降了10%—15%。”李鸣说。

据市场研究机构华医网在20205年6月发布的《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中提到,参与调研的29469名医务人员在2024年的薪酬下降占比达57.9%,且主要来自于绩效奖金的降低。

相较于上一年调研报告中“37%的医务人员薪酬下降”增加了20个百分点,薪酬下降呈扩大趋势。

对于医生降薪的原因,文章大致归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因为医院中病人少了,按照受访医生的说法,现在年轻人很少生孩子,以至于儿童医院的病人数量,以及产科单个月的新生儿数量都减少了许多。

被受访医生提到次数最多的原因是,所在医院病人少了。“很多年轻人不生孩子,我明显感觉儿童医院病人量变少了。”前几天,许星和所在医院产科主任闲聊,对方说,今年,产科单个月的新生儿要比去年同期少100多个。

其次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会优先选择去三甲医院看病,但是近两年,这些居民都更倾向于在社区医院解决小毛病。

许星对降薪早有预期,除了走低的生育率,她所在医院还位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形势较好时,不少人优先选大三甲看病,这两年,更多人会在社区医院解决小毛病。前几年,许星一天要看六七十个病人,今年夏天以来,她的日门诊量下降到二三十人。 

“虽说公立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我们也需要创收,病人少了,活少了,我们也不好意思拿那么多钱了。”许星说。“小病没人去看,大病留不住。”郭奇说,这两年经济大环境不好,科室的门诊量明显变少了,很多小病老百姓就不上县医院了,条件好一点的又更愿意去市里大医院。

然后,部分医生认为,医保控费也是造成医生降薪的原因之一。

据介绍,这两年,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在全国推行。这种分组方式是按病种的分值来给医院拨付资金的,而一些病种的分值很低。

比如有的科室会开展儿童化疗,对于成人来说,化疗属于风险不高的项目,但儿童免疫功能不完善,化疗后很容易因骨髓抑制而发烧、感染,治疗时很容易超出DRG设定的费用限额,最终影响儿科医生的绩效收入。

有的医生认为这种分组法和医保考核存在矛盾,表示“把不该住院的人收了,医保会扣我的钱。但是,如果拒收病人,医院扣的钱会更多。”

医保控费,也是受访医生普遍提到的原因。

这两年,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在全国推行。许星说,DRG是按病种的分值来给医院拨付资金的,一些病种的分值很低。她的科室会开展儿童化疗,对于成人来说,化疗属于风险不高的项目,但儿童免疫功能不完善,化疗后很容易因骨髓抑制而发烧、感染,治疗时很容易超出DRG设定的费用限额,最终影响儿科医生的绩效收入。 

DRG和医保考核也让郭奇常感矛盾。医院规定,只要患者有指征或主动要求,医生要把能收的病人尽量收治。与此同时,DRG会考核低倍率住院情况,应收尽收容易被判定为降低入院指征。“把不该住院的人收了,医保会扣我的钱。但是,如果拒收病人,医院扣的钱会更多。”郭奇说。

王正凯认为,在全国其他省市,医保局正在进行的医保基金保卫战是医生降薪的因素之一:“很多医院原来小病大治、体检一下也能住院,现在没法这样做了。”

不过,在2024年,国家医保局专门发文《DRG导致医疗收入减少?导致医院亏损?这个锅DRG背不动!》,驳斥将医院亏损归因于以DRG为代表的支付方式改革的说法。

国家医保局在该文中写道:“有的医院求大求全,扩院区、盖大楼、搞装修、加病床、买设备,这些都将让医院发展背上巨大的包袱……

另外,有的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过多导致效率偏低、费用过高,有的医疗机构成本控制能力偏弱、药耗占比过高,这些都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入不敷出,艰难度日。”

最后,很多医生以及有关部门都认为,医院大修大建引起的亏损,也是降薪的原因之一。

有医生表示,各地都在拼命盖医院。医院院区大了,运行成本当然要增加,这拖垮了很多医院。

郭奇所在医院的大楼是十年前盖的,现在还在还贷。普外科用了医院一层楼,每月要给医院交房租和水电费。 

王正凯说:“这几年,国家推出了很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各地都在拼命盖医院。医院院区大了,运行成本当然要增加,这拖垮了很多医院。”

这里也将报道原文放在这里,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500

原文链接:《医生坦白局:是的,我们降薪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