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泰山:一个中国汽车高端化的样本

500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陈颐

编辑 | 方展博

当一台中国品牌SUV,公开宣称要对标“百万级豪车”时,相信不少人都会有疑问:这到底是营销话术还是真有底气?

11月18日,岚图泰山正式上市。37.99万到50.99万元的定价,让它直接杀进了竞争最激烈的大六座豪华SUV市场。

而这款车的发布,恰逢岚图汽车冲刺港股上市的关键节点。从命名“泰山”不难看出,岚图对这款车寄予厚望——它不仅是产品矩阵中的战略旗舰,更表现出品牌继续向上突破、重塑高端格局的决心。

500

那么,岚图泰山拿什么挑战百万豪车?

首先看底盘。它标配了以往只在保时捷帕拉梅拉GTS、宾利飞驰、路虎揽胜这个级别才有的三腔空气悬架,再配上能预判路况的EDC魔毯和后轮转向,让这台5米多长的大车,驾控比很多轿车还灵活。

再看电动化和智能化。它搭载的是华为体系里的顶配组合,最新的乾崑ADS 4.0和鸿蒙座舱5.0,软硬件都拉满。它还是华系首款800V+5C超混SUV,纯电续航350公里,综合续航超过1400公里,充电从20%到80%只要12分钟。

不过,产品只是表象,当我们把视线从车型延伸至背后的公司,会发现一些更值得解读的信号:

技术上,岚图是全球第五家、中国第一家将三腔空气悬架技术量产的品牌;

经营上,在行业普遍在盈利道路上探索的背景下,岚图汽车已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并在2025年前七个月实现盈利,是行业内最快实现单季度盈利、经营现金流最快转正的新能源车企;

资本层面,它已递交赴港上市申请,有望成为首个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央国企高端新能源品牌。

这些信息拼凑出了一个值得观察的商业样本。本文将围绕岚图泰山的发布,尝试解读三个问题:它凭什么定义豪华?它如何跑通盈利?它的稀缺价值何在?

这几个问题不仅关乎一家公司的未来,更关乎中国汽车高端化这场硬仗如何破局。

技术关:岚图泰山,凭什么对标百万级豪车?

五年前,说起“豪华车”,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还是德系、美系品牌。但如今,伴随中国经济崛起、对技术有切身感知的新一代消费者,对“豪华”二字的理解已经越来越务实。

旧的共识正在瓦解,新的标准是什么?岚图泰山的出现,颇具代表性。

这款定价近40万起的SUV为何敢对标百万级传统豪车,不妨从它最核心的配置——“三腔空气悬架”说起。

“普通空气悬架(单/双腔)并不新鲜,现在20万-30万元的车都开始配置了。但三腔空悬不一样,是保时捷帕拉梅拉GTS、宾利飞驰这个级别才用的技术。”一位关注新势力的投资人表示。

500

岚图泰山三腔空气悬架

三腔空气悬架到底强在哪?

打个比方:单腔空悬,就像普通办公椅,只能调高低;双腔空悬,多了两个软硬档位,能适应不同路况;而三腔空悬(拥有3个独立气室、3个电磁阀,可实现5种及以上刚度等级),像高端人体工学椅,能从“极致柔软”到“赛道支撑”实现无级调节。

三腔空悬的核心价值,在于刚度调节的“多档位化”和“精细化”,所带来的体验提升也很直观:高速过弯时,它能瞬间提供强大支撑,车身稳而不飘;经过颠簸路段,又能切换到柔软模式,过滤掉大部分震动。

但因为结构复杂、控制算法难度高、成本昂贵,这项技术一直被“锁”在保时捷、宾利、路虎等百万级豪车上。

通过多年联合行业潜心研发,岚图汽车在岚图泰山上标配了三腔空悬,成为全球第五家、也是中国第一家将这项技术量产上车的企业。

单一技术的突破固然厉害,但岚图泰山的真正“杀手锏”,是将三大“黑科技”——三腔空气悬架、EDC魔毯功能和双向16°后轮转向完美融合,彻底告别了大型SUV普遍存在的“笨重感”,让驾乘体验既平稳又灵活。

想象一下,这台车不仅有能主动预判路况的“眼睛”(摄像头),还有一个能毫秒级响应的“智能减震大脑”(EDC魔毯)。当系统识别到前方坑洼,悬架会瞬间变软,轻松化解颠簸。

更绝的是,它还拥有极其灵活的“小尾巴”——能双向转动16度的后轮,让这台车长超过5米的大家伙,转弯半径仅5.4米,比很多中型轿车更灵活。甚至在一些狭窄路段,有些车需要两把才能掉头,岚图泰山一把就能过去。

回看岚图的技术路径:从2021年率先在FREE上搭载单腔空悬,到如今在泰山落地三腔空悬,岚图在底盘这个传统豪华品牌的“腹地”,完成了从国产化普及到高端化突破的跨越,由此有了正面叫板的底气,同时,在解决用户真实痛点的体验上又做到了领先。

如果说底盘技术的突破,让岚图汽车拥有了挑战传统豪华的“肌肉”,那么在三电效率、智能化上,它找到了另一条超越传统豪华的务实路径:自研核心技术的同时,与最顶尖的伙伴合作。

在电动化方面,岚图泰山搭载的是其自研的800V岚海智能超混系统。作为华系首款800V+5C智能超混SUV,它标配65度三元锂电池,350公里的纯电续航满足“一周一充”的城市通勤需求;5C超充让电量从20%充到80%只需12分钟,意味着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补足一周的通勤所需。

在智能配置方面,岚图泰山选择一步到位,搭载“满血版华为智驾”,也就是华为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5。这套组合在当前市场上的竞争力无需赘言,实际用起来,不管是智能跟车、自动变道,还是座舱里流畅的语音交互和多屏联动,配置和体验都是第一梯队的水准。

无论是三腔空悬的突破,还是800V超混的应用,任何技术的突破,背后都是体系化的研发投入。

截至2025年9月,岚图的累计专利申请量已突破5000件,其中含金量最高的的发明专利达到1141件,专利增速位居新能源车企前列。这些专利,覆盖了从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天元架构,到岚海动力等五大核心技术底座的方方面面。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岚图泰山敢将价格定在40万级,并对标百万级豪车,不是营销噱头,而是其五年技术积累的一次集中爆发。它标志着中国品牌的高端化进入了下一个阶段: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来重新定义用户体验和豪华标准。

经营账:岚图如何跑通“规模+利润”模型?

对于一家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来说,技术只是入场券,盈利和财务健康度才是判断高端化是否站稳脚跟的关键。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见证了太多“烧钱换规模”的故事。而岚图,作为一个主打20到50万元市场的高端品牌,必须面对一个全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品牌做高端,能不能跑通盈利模型,既叫好又叫座?

从招股书来看,岚图的答案是:可以,它做到了规模与利润兼得。

今年1-10月,岚图销量同比增长8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从20万辆到30万辆量产,仅用了7个月。这说明其高端定位被市场快速接受。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岚图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8.3%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21.0%,位列行业第二。而且,它在2024年四季度已实现盈利,并在截至今年最新的财务数据的1月至7月里持续保持盈利,成为行业内盈利速度最快的品牌之一。

在当前的新能源市场,能做到规模与盈利兼得的,屈指可数。21%的毛利率,不仅属于头部水平,更意味着产品溢价能力强,整体运营效率也高。

500

岚图泰山内部

那么,岚图是如何做到的?

要理解它的逻辑,得先从成本端说起。

在汽车这个重资产行业,制造体系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成本底线。正因如此,工厂作为最大的成本中心,建设绝非易事——打造一座全新的新能源工厂,往往意味着动辄上百亿的投入和数年的建设周期。

岚图没有新建工厂,而是充分发挥了央企的优势,对东风汽车的现有产能进行了创新性改造。改造速度比新建工厂快一倍,且成本不到十分之一。可以说,岚图从起步就选择“轻装上阵”,没有让自己背负沉重的资产负担。

光有低成本厂房还不够,岚图更核心的竞争力在效率端,也就是它整个生产体系的“智能化”。

在岚图的两大生产基地(黄金工厂、云峰工厂),平均63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在冲压、总装等车间,关键环节的自动化率已达100%,几乎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

更有看点的是,它的智能系统能同时生产上万种不同配置的车型。工厂可以根据订单灵活安排生产,几乎不产生库存,且产品不良率趋近于零。

这套系统不仅保障了车辆品质,还从源头上降低了运营成本。规模上去之后,研发等固定成本被快速分摊,盈利自然来得更快。

作为一家有央企背景的品牌,岚图在管理方式上却很“新势力”——从to B转向to C,压缩管理层级,给一线团队更多决策权,通过“用户共创委员会”等机制快速响应市场反馈,甚至被称作“最听劝的车企”。这种灵活机制,让岚图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此外,岚图模式不光涉及商业层面,更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作为工信部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企业,岚图的环保实践也走在行业前列——从材料回收到电池循环利用,它构建了完整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响应了“十五五”规划中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岚图通过“高效制造降本+规模效应摊薄+敏捷组织提效”,快速跑通了盈利模型。它把“高质量发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毛利率和利润,验证了高端化与健康盈利可以并行,也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高端化提供了一个现成样本。

资本市场需要一个“岚图式”的新故事

技术能打、财务健康,或许还不足以打动资本市场,岚图还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自己有什么稀缺价值?

在过去几年,全球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估值逻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去泡沫化”。投资者不再满足于听“销量故事”和“未来蓝图”,而是开始寻找兼具确定性、成长性与财务健康度的标的。

但在新能源这个重资产、长周期的赛道里,这三者长期被认为是“不可能三角”。

传统车企有稳定性和盈利能力,但往往在组织机制、品牌认知上面临转型阵痛,市场对其“大象转身”的成长性存疑。

新势力有高成长性和话题度,但稳定性和盈利能力却常常是其软肋,绝大多数仍在亏损中挣扎。

岚图的稀缺性,就在于它同时握住了这三张牌。

前述投资人对「定焦One」分析,“如果你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找一个这样的投资标的:有中国政策协同和产业根基;有健康的财务模型、已经实现盈利的;还比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势力更灵活、高端化更彻底的。岚图几乎是目前唯一符合全部条件的选项。”

这让岚图在今天的资本市场中,成了一个没有直接对标的“稀缺物种”。

岚图的“确定性”,首先来自其“国家队”的出身。这不只是一种身份标签,背后更是实实在在的体系支撑。

背靠东风56年的造车积累,岚图从起步就拥有一般新势力难以企及的质量体系、供应链基础和人才储备。

“在新能源赛道,技术迭代虽快,但汽车制造的底层逻辑依然是‘慢功夫’。”前述投资人表示,岚图的央企背景,让它具备更低的试错成本和持续投入的底气,这让它在行业洗牌期,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资源调度能力。

岚图启动赴港上市,也是东风汽车响应国资委推动央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市值管理”要求的关键一步。这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战略价值。

对于国际资本而言,这种战略背书,意味着更高的合规性、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度参与权。这种确定性,是任何纯粹的民营企业都无法比拟的。

岚图并没有因为央企背景而变得保守,反而展现出展很高的“成长性”。

岚图已经形成“三旗舰”(梦想家、泰山、追光L)和“SUV双子星”(FREE+、知音)的产品格局,覆盖了轿车、SUV、MPV三大主流高端市场,且在多个核心细分市场都已站稳脚跟。

其中,岚图梦想家是40万以上MPV市场销冠,打破了合资品牌长期垄断的局面;岚图FREE+把百万级空气悬架技术下放到30万级别,上市即成为同价位销冠;岚图知音更是在上市第二个月就拿下所有华系纯电车型销量第一;如今岚图泰山进军大六座SUV市场,可见它持续向上的野心。

这种多点突破的能力,证明岚图的技术与体系能力可以持续、高效地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

500

要完整评估岚图的价值,还需要将视野从一家公司,提升到产业链高度。

作为央企,岚图从诞生起就肩负着带动产业链发展的责任。据了解,岚图供应链的近地化率已超过40%,与300多家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推动它们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

岚图的角色不只是一家车企,更像是一个区域产业链的“链长”。它在武汉的布局,激活了整个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转型节奏,也提升了供应链的响应效率与抗风险能力。

在资本市场,这种对产业链整合与带动的“溢出价值”,意味着更高的战略估值和更深的护城河,类似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第三个问题:岚图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是一个“稳健+成长+盈利”的新故事。它不是一个依赖融资续命的新势力故事,而是一个在技术、制造、组织与商业模式上都已形成闭环,且被市场验证过盈利能力的成熟选手。

结语

岚图汽车赴港上市,不仅是一家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国际资本市场重新理解中国高端制造的一个重要窗口。

技术层面,岚图泰山通过三腔空悬等核心技术的突破,证明了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有能力定义下一代豪华标准;

经营层面,岚图通过高效制造、敏捷组织和绿色生产,跑通了“规模+溢价+利润”的增长模型;

资本层面,岚图同时具备“央企稳健性+高端新能源成长性+已验证的盈利能力”三重属性,是资本市场的稀缺标的。

投资岚图,或许不仅是投资一家成长中的车企,更是看好这个在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国企改革双重背景下,兼具确定性与成长性的高质量资产。

而它的市场表现,不仅决定自身的价值天花板,更可能引领资本市场重新审视“中国高端制造”的真正分量。

它的价值,值得被看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