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发言成语连连:英国《卫报》这样翻译“倒行逆施”

​  19日,中国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一实质性经济措施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在当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NHK记者就此提问。发言人毛宁的一段表态被多家媒体转引:

  “我还要强调,近期由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倒行逆施,在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的错误言论引起中国民众强烈公愤。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

  公众号: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2025年11月19日)

  “倒行逆施”本身带有强烈的贬斥意味,谴责色彩非常浓厚。

  为了呈现这一谴责力度,外交部官方译文选择了正式且评价鲜明的词语“egregious”:

  Let me reiterate that because of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anae Takaichi’s egregious moves and erroneous remarks......

  “egregious”意为“极其恶劣、触目惊心”,在英语语境中具有明确的负面评价,能够较好贴合“倒行逆施”的贬义。《牛津词典》释义为:(formal) extremely bad。

  在该句译文里,“egregious”(moves)与“erroneous”(remarks)形成对仗,读起来也十分顺畅。

  下午读到英国《卫报》的译法:

  I would also like to emphasise that due to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anae Takaichi’s recent actions that go against the tide and her erroneous remarks..... (Nov. 19; The Guardian)

  英文短语“go against the tide”虽然保留了“逆流而行”的意象,但修辞力度明显弱于“egregious”。这一短语强调“逆潮流而行”,可褒可贬,既可用来批评行为偏离常规,也可用来夸人敢于逆势而为(比如夸某人投资眼光独到,不随波逐流),所以这个表达并不能有效传达中文“倒行逆施”所蕴含的强烈道德谴责。

  中文世界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倒行逆施”这样的成语往往承载历史记忆和文化联想,中文读者读来,很可能自然想到古籍中对暴君乱政的批判。

  相比之下,英语属于低语境文化,语言表达更依赖明确语义而非文化背景(参见美国学者Edward T. Hall的相关论述)。

  当这一类具有厚重文化意涵与联想的成语被译入英语世界,仅做字面呈现往往难以完成从“高语境”向“低语境”的完整转译,容易出现“形似而神不至”的情况。此例可视为警示。

  最近的涉日表态中,成语运用频繁,这是根植于中文叙事传统的话语惯性。但外界也应理解:这类高度凝练、文化负载感强的表达在翻译时并非易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