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干净与清洁“有多重”?

500

撰文 | 陈  述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2025年10月31日,千禾味业在眉山举办发布会,宣布“千禾0系列”酱油完成包装焕新,并通过清洁标签产品0级认证。当日现场,“干净”与“清洁”成为发布会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此前不久,千禾味业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其营收同比下滑13.17%、净利润同比下滑26.13%。

当日,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对包括《经济观察报》在内的媒体表示:“我坚定地认为,配料干净、健康天然的产品一定是趋势和方向。”

这两则看似无关的信息,实则构成了千禾味业当下经营状态的两个切面,对外发布会上谈论“清洁”与“干净”;对内则营收承压、利润收缩。

一、“0添加”退场

对于千禾味业而言,“0添加”曾是品牌塑造的起点,也是产品卖点的核心支撑。从多年前推出首款零添加酱油开始,千禾就在调味品行业的同质化竞争中抢得先机,以不用添加剂为卖点,区别于传统依赖防腐剂、增鲜剂的酱油品类。

然而,这一策略在2025年3月被一场风波推向事物的另一面。一篇由消费者报道发起的送检报告中,千禾一款产品被检测出微量镉含量,尽管其数值完全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千禾味业也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指出该金属元素源自天然原料,并未添加任何人工成分。但问题的核心并非检测结果本身,而是围绕“0”这个数字所引发的认知偏差。

彼时,一些消费者发现,产品正面显著位置标注的“千禾0”其实是注册商标。尽管千禾味业随后接连发布数次声明,强调“0系列”确为公司零添加产品,生产过程严格遵守无添加工艺流程,未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并对公众产生的“误会”表示歉意。

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项规定将从2027年3月16日开始执行。这意味着,曾一度主导消费认知的“0添加”标签,正在从制度层面被渐趋清理。

“0添加”时代已趋近封顶,继续使用此类表达不仅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同,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压力。或许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禾主动撤下了“0添加”标签。眼下的千禾,已在“去0”的路上,其将“千禾0”系列产品陆续换装,将原先的“0添加”字样从瓶身正面撤下,转而直接展示产品配料表。但要走出“0添加”带来的影响,只靠换装,远远不够。心智认同的重建,往往不是由标签决定,而是由时间与沟通来完成。

在消费品行业,品牌表达方式通常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尤其是在食品领域,消费者对产品信息透明度的关注不断上升,品牌在面对更理性消费群体时,必须提供更确定性的购买理由。对于企业来说,决定市场表现的,并非使用哪种标签,而是消费者能否持续形成对产品品质的认知。而从“0添加”的退场,到产品的焕新,这中间尚需要一个“媒介物”予以承接,以至于能更快速地在渠道端和消费端形成强烈认知。对此,千禾味业的做法是,用“清洁标签”“配料干净”来换取消费者的心智认同。

二、“清洁”上场

10月31日,千禾味业在产品焕新暨清洁标签产品0级认证发布会上,宣布其0系列酱油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严格审核,获得中国调味品行业首个清洁标签产品0级认证。据悉,其0系列酱油仅用4或5种配料,无添加,包装正面清晰标示配料。

近年来,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在信息对称与消费认知的关系上发生了持续重构。随着包装信息所承担的信任传导功能愈加显性,标签设计、成分呈现、视觉表达逐渐成为品牌沟通体系的重要组成。

相较于早期以价格或口号为主导的竞争模式,现阶段的表达更强调可识别性与稳定性,形式上的透明成为基础门槛,而非稀缺资源。这种转变,也促使越来越多企业在产品表达上回归日常表述,在明确中建立安全感,在简化中重塑价值感知。

此次获得的清洁标签0级认证,加之前述包装焕新,千禾味业试图与过去强调“0添加”的宣传区隔,并将新的完整配料表移至瓶身正面,取代原来“千禾0”标识的位置。然而,标签本身再清晰,市场真正关心的,依然是产品在价格、风味等多维度上的综合表现。

对于消费者而言,“清洁”与“干净”是否等于“更好吃”,是否意味着值得多付几块钱,仍是未被解答的疑问。更何况在此次换装背后,千禾也面临一个现实困境,自“0添加”受到质疑以来,其品牌势能受损,线上收入下滑,即便线下渠道较为稳定,但也未能拉住整体颓势。

而清洁标签的影响半径到底有多大?主要集中在包装层面,还是将对渠道、终端推广、性价比感知等关键变量起到核心推动作用,尚未可知。而对于调味品这种低频、低关注、高替代的快消品类而言,仅凭包装和标签的升级,或难以快速撬动消费决策,尚需在多个层面、以多种方式赢得消费者的心智认同。

从“千禾0”到“清洁标签”,概念虽换,瓶子虽新,但产品是否真的不同,并不是一场发布会能快速决定的。如今,“清洁”与“干净”被高举,它将走一条怎样的路径,取决于其能否真正成为产品体验的一部分,而非只是另一个意义上的避风港。但仅靠“清洁”“干净”两个词怕是还不够,如何在产品体验、价格体系、渠道触达之间重新找到平衡,才是决定品牌能否走出拐点的关键。

三、“清洁”与“干净”之外见真章

千禾味业发布的《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与《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三季度经营数据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千禾味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87亿元,同比下降13.17%。在调味品行业整体面临消费分化与渠道转移背景下,这一双位数下滑不只是市场承压的体现,更反映出企业自身产品线与市场策略的调整尚未形成有效对冲。

更关键的是利润端的表现,其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利润总额为3.09亿元,同比下降25.62%;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下降26.1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7亿元,同比下降25.93%。单看三季度,营收为6.69亿元,同比下降4.29%;归母净利润为0.86亿元,同比下降14.55%。相比收入下滑幅度,利润降幅明显更大。

500

图源:千禾味业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调味品市场已进入相对饱和阶段,增长方式正在改变。过去企业依靠铺货和广告投入带动销量,如今更重要的是控制成本、优化产品组合、提高渠道周转。单一的营收或利润数字,难以说明企业真实状况,销量构成、线上线下占比、产品毛利差异等细节,才更能反映出企业在不同市场的经营能力。在这样的阶段中,增长的压力更直接,市场回报周期被拉长,企业需要在规模维持与利润提升之间不断寻找平衡。

千禾味业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数据公告显示,从产品结构看,酱油与食醋两大主力品类收入双双下滑。其中,酱油收入为12.59亿元,同比下降12.3%;食醋收入为2.38亿元,同比下降17.2%。两者合计占整体营收近75%,但同时出现明显回落,意味着在公司尚未培育出新增长极的阶段,基本盘就已出现松动。

500

图源: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三季度经营数据公告

在整个调味品市场趋于饱和、大众品类难以获得溢价的背景下,品类双主力失速,意味着千禾味业必须在存量市场中重新寻找定位,而这本身是对品牌力和渠道力的双重考验。而值得注意的,是渠道层面的明显反转。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线上收入为2.68亿元,同比下降33.84%;线下收入为16.80亿元,同比下降8.65%。

500

图源: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三季度经营数据公告

这并不只是代表线上、线下渠道拓展的数字表象,而是反映出千禾味业线上动销能力在显著减弱。电商渠道作为近年来快消品企业布局重点之一,本应在多平台内容种草与即时零售发展中扮演“增长引擎”角色,但当前出现三分之一的断崖式下滑,直接削弱了其在高频消费场景中的用户触达与品牌曝光。

换言之,原本依赖线上实现规模拉升与品类破圈的策略,短期内效果面临挑战。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行业向精细化运营转型、用户决策路径更依赖线上信息与社群影响的背景下,千禾线上渠道退潮,不只是销售问题。

整个行业的增长环境也出现了阶段性放缓。酱油作为高渗透率品类,其零售端增长已逐步趋于饱和。据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酱油品类销售额同比降1.17%,新品推出数量减少87个,头部品牌之间的竞争开始向产品组合、渠道效率和单位成本控制能力升级。千禾面临的压力并非个体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一轮从增量到存量的周期切换。在这样的格局下,仅靠单一标签或概念驱动,很难实现稳定的穿透力。

“清洁”与“干净”可以作为起点,但无法独立承担所有增长目标。从品牌表达转化为市场实绩,从视觉语言转换为渠道效率,千禾面前的挑战,已不再是标签说得清不清楚,而是产品之外能否真正形成综合优势。换句话说,发布会上讲得“清洁”与“干净”,是否能在终端被接受,在渠道中跑通,才是下一阶段的关键。这场以“清洁”与“干净”为名义的突围,能否让千禾味业走出这道弯?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