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侵权阴云:图达通聆讯后还有“生死劫”
市占率下滑、长期亏损、客户单一依赖等等,已让图达通步履艰难。如今在IPO冲刺关头,一纸专利侵权立案,留给它的时间已然不多。
作者|刘珊珊
编辑|杨 铭
企业IPO进程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便是遭遇知识产权诉讼,尤其是涉及专利权的纠纷。这类诉讼,往往会对上市进程带来重大不确定性。
如今,一家正处于冲刺IPO关键阶段的企业,就笼罩在这样的阴影之下。
最新消息显示,激光雷达方案商图达通已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以SPAC方式实现“借壳上市”。若能成功,图达通将成继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之后,第三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激光雷达企业。
不过,根据媒体报道,10月底禾赛科技已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指控图达通侵犯其多项专利权,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目前,该案已由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诉讼焦点,指向图达通在CES2025展会上发布的灵雀E1X,与禾赛科技AT系列产品在产品外观、接口设计及核心技术路线的相似性上。
图达通就此站上命运十字路口:一边是聆讯通过、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曙光;另一边,则是专利侵权诉讼的缠身,叠加技术路线不明确、现金流薄弱、客户集中度高等深层隐忧。
面对资本赌局与未来生存的综合考验,留给图达通的时间,看上去不多了。
01
聆讯后,头上仍有“达摩克利斯之剑”
图达通成立于2016年,其创始人、CEO鲍君威及另一位创始人、CTO李义民,均曾在百度任职。
早期,凭借与蔚来深度合作,图达通出货量一度位居行业前列,风头无两。此后图达通走出前高后低曲线,国际研究机构Yole数据显示,2024年,图达通销量滑落至第四位,仅为21万台。与速腾聚创的51.98万台、禾赛的45.52万台,华为的42.16万台相比,差距明显。
图达通市占率一路下滑同时,上市路也是一波三折。2023年准备登陆纳斯达克未果,今年2月,在港交所递表又宣告失效,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的谨慎态度。
目前,“借壳上市”已通过聆讯的图达通,是否可能因专利诉讼,终止IPO进程?
答案是,不排除变数可能性。
图达通冲击的是港股,聆讯只是中间环节,还有路演和定价,上市概率高但也不是百分百,在少数情况下,仍然存在终止上市可能。
比如遭遇行业危机或重大“黑天鹅”事件,认购不足无法获得满意估值、发现新重大不利问题等等——比如公司突然爆出监管机构之前未知的重大财务造假、法律诉讼、监管处罚等,港交所仍然有权要求公司重新解释甚至暂停/撤销其上市批准。
通过聆讯终止上市例子,并不鲜见。2021年8月,网易云音乐通过聆讯后不久,突然宣布暂停此次IPO计划。初代网红餐厅绿茶,2021年至2025年5次冲击IPO过程中,第二、第三次均通过了聆讯,依然未能成功上市。
对图达通而言,风险在于最后一种: 因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诉讼立案。
有律师认为,这在资本市场是核心大忌,会直接导致企业技术独立性被质疑。港交所可能会要求图达通,就诉讼事项进行更详细披露、敏感性分析。
即便图达通成功IPO,但由于技术独立性被诉讼,图达通头上仍有“达摩克斯之剑”,比如对估值、定价的影响。
此前图达通117亿港元的估值,在业内看来已极不合理——“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就认为,对应2024年TTM(滚动12个月)市销率达11.1倍,行业龙头禾赛2024年TTM市销率为10.5倍,速腾聚创为10.3倍。作为一家尚未盈利、客户单一且业务增长受限企业,图达通高估值缺乏坚实业绩支撑,面临较大回调风险。
这也意味着,诉讼引入了巨大不确定性,投资者也会信心下降,将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直接导致估值打折。
图达通显然也深谙此中利害。其在招股书中表示:相关诉讼尚未进入实质聆讯阶段,公司正积极准备抗辩,并援引诉讼顾问意见称,“基于目前掌握的事实与证据,禾赛科技在诉讼中胜诉的可能性不太高。”
不过,有知识产权律师认为,该案处于诉讼早期阶段,对被告(图达通)披露的案件实体信息非常有限。被告仅凭现阶段掌握的碎片信息,妄言诉讼的胜率高低,依据尚不充分,也为时过早。
值得一提的是,散户并不能认购图达通股票。其采用的SPAC 模式,首次公开发行阶段仅限专业投资者参与,认购份额每手不低于100万港元。
这也意味着,专业投资者对图达通被诉讼一案,会更为关注——哪怕案件短期内无法得到结果,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却是潜在的,可能在不同时间维度持续发酵。
从短期看,市场认购意愿可能下降,导致发行价承压,公司整体估值受限;中期而言,若诉讼长期悬而不决,将削弱股票流动性与市场信心,致使估值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更长期视角审视,一旦最终败诉,图达通或将面临更多生存风险:不仅可能承担高额赔偿,更有可能遭遇产品禁售令,其核心技术路线合法性与商业前景也将受到严峻挑战,进而动摇公司根本估值逻辑与成长叙事。这些,都会影响资本市场对图达通的意愿。
02
技术路线的“危险转向”
图达通今日阴影,和技术路线转向有直接关系。
在激光雷达领域,根据光源波长不同,主要分为905nm与1550nm两大技术路线。这两类波长相当于为激光雷达装备了不同特性的“眼睛”,在性能表现上各有侧重。
两条路线,主要是激光源波长区别,孰优孰劣,业内至今尚未形成共识。多位专家曾指出,虽然1550nm方案看上去更高端,但电光转换效率低于905nm,若将功率控制在相同水平,其在探测距离上并不具备明显优势;此外,1550nm波段在雨雾环境中易被吸收,会进一步削弱其实际探测性能。
自成立以来,图达通一直是“1550nm”技术路线坚定拥护者,其CEO鲍君威为其塑造了“技术贵族”的形象。
例如2022年,公开将250米探测距离标榜为激光雷达的“及格线”,并强调当时“唯有1550nm路线能够实现”,试图以此构建技术壁垒、强化品牌认知。
图达通CEO鲍君威
不过,由于1550nm方案核心元器件成本高、光学工艺复杂,其成本约为905nm方案的2至5倍。这直接导致905nm在规模化应用与供应链成熟度上占据绝对优势,成为市场主流选择。而1550nm缺乏车规级效应,无法在主流价格车型上普及。
其结果就是,市场份额被押注905nm的禾赛等对手远远抛下。面对残酷现实,图达通不得已仓促转向905nm,宣称开启“双线布局”。
为生存而转向主流市场,为给资本市场讲新故事,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其转向后的技术路线与产品形态,与竞争对手高度相似,最终被一纸诉讼立案。
从产品拆机图来看,灵雀E1X在外观、接口设计、内部扫描架构和光路设计等关键方面,与禾赛的AT系列确实有很高的相似程度。AT系列是禾赛于2024年4月推出的远距激光雷达,获得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十多家国内头部车企的几十款车型定点合作,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启动大规模量产。
值得注意的是,灵雀E1X采用了与禾赛AT系列一致的“905nm波长+一维扫描”方案。这一技术路径,成为禾赛指控的核心争议点,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图达通在技术战略上的被动与迷失。
那么,图达通是否可能被判定侵权?根据《华夏时报》报道,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认为,双方会就产品在外观、接口、内部扫描架构和光路设计等具体技术特征上进行极其精细的比对。
在该律师看来,即使宏观方案(905nm+一维扫描)相同,微观设计差异也可能成为是否侵权的关键。图达通在转向905nm方案时,很可能已经预见到会进入禾赛的专利领地,但其应对准备——无论法律还是技术上,似乎未能避免诉讼的发生。
专利数量是衡量一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据全球专利数据库Patsnap数据,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禾赛全球公开专利总量超 1500 项,图达通不到300项。而根据最新数据,禾赛目前已在激光雷达核心技术领域完成专利布局超2000项,海外专利数量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这意味着,从激光雷达赛道专利数量来看,产品相似、路线相同情况下,图达通或许很难突破禾赛专利保护的范围。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禾赛科技北美的几位员工已经加入了图达通,其中包括一位总监级别以上的关键人员。
这一“人才搬运”,为专利侵权诉讼增添了更多疑云,也让外界关于其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技术的质疑,成为一个难以绕开的合理解释。
有知识产权律师就担心,图达通一旦败诉,不仅会面临高额赔偿(原告不排除在诉讼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索赔金额),更严重的是,会导致被告灵雀系列产品全面禁售,这将会给被告经营发展带来极大风险。
归根结底,技术专利诉讼背后,往往是对创新秩序和商业伦理的公开践踏。一个长期深耕A技术路线的公司,突然转向B技术路线后,短时间内推出与市场龙头高度相似的产品,其背后逻辑,通常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说辞。
03
专利纠纷加剧客户单一依赖危机
截至目前,图达通和禾赛双方,并未就此置评。
从市场来看,虽然图达通客单价更高——其产品单价高达4607元/台,是禾赛的两倍多,较速腾聚创也高出近70%。这并未能带来市场优势,反而导致销量远逊于同行,且亏损严重。
根据公司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图达通累计亏损超8亿美元,且亏损规模持续扩大。这或许反映出,图达通造血能力不足,在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技术转化效率上有明显不足。
造血能力不足,带来的是资金链风险突出。截至2025年3月底,其现金及等价物仅2427万美元,流动负债却高达9775万美元,流动资产净值仅剩648万美元,难以支撑公司未来运营。
这也是图达通要“借壳上市”——绕过复杂IPO审核,缩短上市周期,急于获得融资输血的重要原因。
更为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客户结构的极度集中。自2022年起,图达通激光雷达开始在蔚来车型上量产落地。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来自单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88.7%、90.6%及91.6%,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大客户即为蔚来汽车。
这种深度绑定,使图达通业绩与蔚来的销量紧密相连。然而,最近两年蔚来在中高端市场承压、交付量增长放缓,图达通业绩也自然受到直接影响。
从市占率来看,图达通一路走低。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今年8月图达通在国内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已跌至6.7%,远远低于禾赛、华为、速腾。
被单一客户“绑架”,带来的是议价能力丧失、利润空间下降。专供蔚来的猎鹰系列单价连续三年下降,或许是图达通持续亏损、利润微薄重要原因。
客户单一高风险,早有先例。当年欧菲光80%收入依赖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其中40%来自苹果,2020年起受外部冲击,苹果、华为订单锐减,欧菲光经历长时间阵痛才转型到多元化。
对“客户集中于蔚来”的理由,据图达通“聆讯后资料集”显示,图达通称,主机厂与无人自动产品供应商建立密切合作乃行业惯例。无人自动产品供应商的大部分收入均来自其主要客户,这也是行业惯例。
但事实上,在激光雷达赛道,收入高度集中于单一大客户,显然并非“行业惯例”。
从行业对比看,禾赛招股书显示,2022年和2024年三年内,禾赛前五大客户合计收入占当期总收入之比分别为53.1%、67.5%和59.9%,前五大客户收入集中度不如图达通一家客户。速腾聚创2023年和2024年年报显示,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约为32.8%和34.7%,仍然明显低于图达通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
更关键的是,其技术和产品演进路径,往往也会受制于单一客户特定需求,限制其开发通用产品、拓展更广阔市场的能力。
比如,早在2023年,图达通便推出了灵雀系列,但截至2025年前三月,灵雀系列仅销售6822台,营收180.8万美元,占总收入的7.1%。猎鹰系列销售34430台,占总收入的92.2%。风险较高。
全球化大背景下,禾赛与速腾聚创均在积极开拓海外,同时还在拓展机器人,打开第二增长空间。但由于客户单一,图达通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国内市场,不仅错失了全球化,更错失了多元化——比如机器人激光雷达这一潜力市场机遇。
图达通未来,不能没有蔚来,但也不能只依赖蔚来。图达通显然也意识到了一条腿走路的危害,其在招股书中称,自今年5月起,已拿到包括三家国有车企和一家合资车企在内的十家主机厂,以及多家ADAS/ADS方案商的定点订单。
关键在于,稳定、可靠、低风险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原则。被诉专利侵权,直接挑战了这些原则——任何潜在客户在采购图达通产品时,都会担忧专利诉讼可能带来的连带风险,如产品未来被禁售、供应链中断等。
图达通招股书显示,最新斩获的定点订单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转化为实际销售。专利纠纷阴影下,这些订单是否有其他变数,图达通的多元化故事能否取信于市场,正面临严峻考验。
被诉专利侵权,可能“劝退”新客户时,还可能“动摇”核心客户。
虽然蔚来是图达通投资人,但自身业务也在承压。这意味着,一方面蔚来需要评估,图达通的供应链能否在诉讼纠纷中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定位高端的品牌,使用存在侵权争议的零部件,对其品牌形象与潜在法律连带责任构成的不确定性。
这些,都让图达通的未来,变得更具不确定性。
04
观察:图达通带来的行业警示
图达通当下困局,是一个典型“三杀”局面:资本层面,诉讼使其上市前景蒙上浓重阴影,估值承压;技术层面,其战略转向和行业龙头高度雷同,技术信誉受损;市场层面,诉讼纠纷使其难以摆脱单一依赖战略,多元化前景不明。
市占率下滑、长期亏损、现金储备薄弱、客户单一依赖、错失多元化等等,已让图达通步履艰难,加上侵权纠纷被立案,留给图达通的时间已然不多。
这也意味着,能否顺利上市融资,对图达通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但想获得更高估值,获得资本市场认可,需要妥善处理与禾赛的专利纠纷,向资本市场和客户,证明其技术的独立性与业务的可持续性。轻描淡写面对知识产权纠纷,等待它的,可能不是港交所的钟声,而是市场彻底边缘化的终局。
无论诉讼结果如何,都已经为中国硬科技公司敲响了警钟: 激烈市场竞争中,技术独立自主与知识产权的合规布局,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护城河,而是企业生存与资本化的生命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