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回不回农村?想清楚两个问题,你就知道田园生活需要足够条件
当然前提是你能够回得去才行。
比如你在农村还有户口、宅基地和土地,否则还是跟住旅馆一样,过不上真正的“农村生活”。
现在还有很多70后、80后都是两可之间——工作和生活都在城里,而户籍还在农村,老家还有亲人和房屋等。
有的人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因此有“乡愁”,但一般就是清明回去,或者是婚丧嫁娶回去,话说现在是白事比喜事多很多了。
那么,有的人就有些纠结,到底是落叶归根好,还是留在城里好?
首先,我们的祖先比我们头脑清晰,执行力也强,我看家谱上祖上的迁移轨迹,真的很佩服,从很远的地方搬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终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非常了不起。
我相信一句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究竟要不要回老家养老,关键是看具体情况,哪里合适选哪里,农村老家不是必然选择。
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否则只是为自己,那回老家不如留在农村。
这点很多人就想不明白,总以为农村是老家,必须要回去。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对很多人来说,不回去比回去要好。
等你想清楚两个问题,你就知道田园生活是需要足够条件的,然后你自然晓得要不要回去。
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钱。
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如果你腰缠万贯,那就可谓富贵如龙,天下之大都可去得,不管是加拿大还是新西兰,都可以去。
如果你没有钱,想着回农村种地、养鸡之类,那就很辛苦。
当然有很文明很好的乡村,但多数乡村还是很直白的丛林生态,人分三六九等,互相掂量,表面都淳朴,背后多有恶意。
举个例子,我有个亲戚就是退休后回老家盖屋养老,一开始确实惬意,空气好,阳光多,人情味浓,蔬菜水果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夜里万籁俱寂,非常安静,也没有光污染……”
他是真打算留下来的,可终究是一两年后就搬走了,为什么?
“农村社会也是小江湖,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各种小摩擦小手段让人心灰意冷,我就是厌倦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才归隐山林的,没想避不开……”所以他又怀念高楼大厦人与人保持距离、互不打扰的那种状态了。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心累”,亲戚如是说。
第二是你有没有实力。
没钱在哪里都不受欢迎,都会被瞧不起,都是生存堪忧的状态。但如果有钱却能力不足,也不行。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那里人烟稀少,人就容易被当成猎物,因为几千块钱就可能被人盯上。
而在农村,大家看重的除了钱之外还有人脉关系、亲族势力,也就是俗话说的“得(dei)人”,这样你才能少很多麻烦。
否则赤手空拳持金过闹市,就会惹来别人的觊觎,祸患不断。
我曾听人说有个小户人家(没什么亲友)在农村盖房后,一年被偷了两三次,原因就是被人“摸清了斤两”,觉得好欺负,这家人也因为受不了暗处的恶意最终搬走了。
所以,世上没有天堂,什么都需要条件。
最好的处世法则就是做“仁慈的狮子”,行善积德不是求回报,而是免祸患,而自己保持力量,有能力自保,才能震慑小人和坏人。
总而言之,心智、能力和势力就构成了实力的核心,人有了实力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
简单说就是人要聪明,有清晰的眼光和判断,有一定的能力去应付麻烦,能解决问题,有相当的势力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当你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别人如何对你确实取决于你自己的成色和斤两。
而城市就相对文明一些了,不会那么直白,要受社会、法律的约束,很多麻烦就没有必要发生了。
有人可能就想离群索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找个不见人烟的地方生活也挺惬意,但一定要保证身体好才行,避免生病、受伤。如果真想超脱,那就去修行吧,一个山洞也能坐好几年。精神内守,恬淡虚无,认识的人都老死之后还能活着。总之人各有志,求仁得仁,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