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纳芯微进行PDIE,交易规模约3至4亿美元,中国第五大模拟芯片提供商

500

据“独角兽早知道”独家消息源,纳芯微正在进行香港上市前PDIE(Pre-Deal Investor Education),目标交易规模约为3亿至4亿美元。

纳芯微(688052.SH)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截至11月19日收盘,纳芯微(688052.SH)报146.98元/股,市值209.49亿元。

综合 | 招股书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500

招股书显示,纳芯微采用fabless模式运营,专注于芯片研发和设计,同时将晶圆制造外包予外部晶圆厂以及大部分封装测试外包予第三方封装测试服务供应商。

公司围绕汽车电子、泛能源及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提供丰富、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的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三大品类构成了从感知、信号处理到系统供电及功率驱动的完整系统链路,在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和交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模拟芯片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的所有模拟芯片公司中位列第14名(占市场份额0.9%)以及在中国模拟芯片公司中位列第五名。

为了更好地服务应用领域的终端客户,公司会针对电子设备系统各种具体的功能需求,研发公司的产品。通过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的协同应用,公司能形成特定的解决方案,助力终端客户实现其想要的特定功能或需求。

凭借对技术的持续研发投入和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泛能源、消费电子及新兴领域等应用领域。

财务方面,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纳芯微实现收入分别约为16.70亿元、13.11亿元、19.60亿元、15.24亿元人民币;同期,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分别约为2.50亿元、-3.05亿元、-4.04亿元、-7558.6万元人民币。

500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5,657亿元,较2020年增长47.4%。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下,中国模拟芯片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953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

尽管国际企业仍占据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国内企业近年来已实现显著增长,显示出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渗透的不断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和国产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发展的趋势。

从细分市场的角度来看,受新能源汽车、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发展对高效解决方案需求不断攀升的推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从2020年的人民币768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1,246亿元,实现了12.9%的复合年增长率。该分部预计将保持强劲势头,于2029年扩大至人民币2,234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1%。

与电源管理芯片相比,信号链芯片的增长略为放缓,主要是由于信号链芯片传统强势的下游领域(如工业应用)的需求日趋成熟,而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发展的领域继续推动电源管理芯片的更高需求。

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中,消费电子作为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2024年占据37%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722亿元。

汽车电子领域依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因此模拟芯片的需求持续增加。2024年,模拟芯片在汽车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371亿元。预计到2029年,相应的市场规模将扩大至人民币858亿元。

此外,在泛能源领域中智能制造业与新能源发电(如太阳能发电与能源储存)的发展,以及服务器需求日益增加的驱动下,模拟芯片的使用量正不断上升。预计泛能源领域的市场规模将由2024年的人民币507亿元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1,038亿元,2025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5%。

本次纳芯微香港IPO募资金额预计将用于提升公司的底层技术能力及工艺平台;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组合,重点扩大汽车电子应用中的产品;扩展公司的海外销售网络及于海外市场推广公司的产品;用于战略投资及/或收购,以实现公司的长期增长策略;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