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三连跌,数据造假处处坑:从颠覆者到被颠覆,投影仪割不动消费者了

这是深氪新消费第1995期分享:
曾经如日中天的投影仪,怎么转眼就凉了?
作者|朱末
来源|深氪新消费[ID: xinshangye2016]封面图|网络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墙有多大,屏幕就有多大。”
“只需一张幕布,就能实现观影自由。”
作为“巨幕电视平替”的投影仪,曾是多少人心中的居家新宠。
试想一下,下班回家后,瘫在沙发上一边“葛优躺”,一边用大尺寸幕布,享受私人影院般的视听感受;或者是带上投影仪,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露营,在漫天星空下看一场浪漫的电影。

最重要的是,大屏电视动辄上万,而投影仪只需要三四千就能到手,功能上对标电视,不受限制的大屏幕外加极致性价比,处处戳在消费者的心巴上。家用投影仪这条赛道也变得日益火热,不仅有极米、坚果等新品牌涌现,也有百度、阿里、腾讯、小米等大厂或投资或亲自下场,及海信、TCL等传统家电企业的躬身入局。
然而,想象和现实的落差往往难以弥合。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奔着“氛围感的神”的概念入手,体验却并不达预期,时间一长就沦为角落里的摆设,投影仪过度依赖环境光,白天得拉窗帘遮阳,夜晚要关电灯避光,每次开机都要调试对焦画面,加之薛定谔的清晰度,使用感大打折扣。
更让人寒心的是,今年6月江苏新闻曝出的投影仪内幕,引起消费者强烈抗议:在随机购入的五款主流投影仪中,四台在检测时出现“虚标”问题,仅一台投影仪标注的数据与检测数据相符,由此牵扯出了全行业的核心指标“虚标”“不达标”等潜规则。

从“时代的新风口”,到“吃灰鸡肋”,投影仪的崩塌来得很快。2025年三季度智能投影(不含激光电视)销量为112.4万台,同比下降11.5%;销售额为16.9亿元,同比下滑10.6%。而这已经是智能投影市场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双位数下滑。
就连“智能投影第一股”的极米科技,日子也不好过。目前,极米市值已较巅峰时跌去超80%,蒸发了超360亿元,主营业务增长乏力之外,公司还遭遇股东持续减持、业务转型艰难等困境。
不禁让人感叹,曾经如日中天的投影仪,怎么转眼就凉了?

跻身年轻人新宠
投影仪如何走红?
由名不见经传到备受追捧,智能投影仪的走红,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投影仪其实与幻灯片投影高度相关,后来又成为了电脑的配件,主要用于商务、教育工作。一直到2010年左右,明基、爱普生这些原本做商用投影仪的专业老品牌,才开始把目光转向家用,但在最开始并未引起太多水花,只在一线城市有所普及。
真正的家用智能投影仪元年,是在2014年。这一年,极米推出了首款智能投影仪产品Z3,主打“无屏电视”;坚果发布形如“和氏璧”的投影仪G1,主打“移动智能影院的概念”,国内家用投影仪市场崛起的序幕,就此拉开。

图/极米官旗店
为了快速打开市场,家用智能投影仪巧妙地喊出了“电视平替”的口号。要知道,在年轻人眼里,追剧也有一套鄙视链:影院>电视>平板>手机,手机屏幕小,影院又不可能天天去,很多租房的年轻人又没有能容得下电视的客厅,投影仪的出现,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正好精准切中了年轻人的痛点。
一方面,那会的巨幕电视贵得离谱,一台100寸的电视动不动就上万元,而刚问世的投影仪,均价才三千块;另一方面,电视买回来,遇上搬家,怎么搬运又是个大问题,相比之下,投影仪有如面面俱到的“万金油”。
就这样,智能投影仪以轻便体积,不占空间,不限场景以及更大屏幕带来的沉浸感优势,迅速拿捏了年轻人。入了一个投影仪,相当于同时拥有了一个能追剧、看电影、无线投影、投屏、K歌、打游戏拍照背景墙的工具,如何能叫人不心动。

图/小红书
2020年,疫情的出现催生家庭娱乐需求爆发,投影仪市场迎来新拐点,越来越多人习惯使用投影仪在家看电视,进一步放大了投影仪的优势和需求,最大程度培育了消费者对于智能投影仪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疫情过后,露营风潮的兴起,又将投影仪带入了广大中产消费的视野。在小红书平台上,关于投影仪的种草笔记有数万篇,无论是家庭装修的网红电器推荐,还是外出旅游时的民宿打卡,投影机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这期间,大量玩家迅速入局。小米、联想等大厂纷纷下场,小明、爱国者以及知麻等品牌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一系列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投影产品。
2021年,极米科技登陆科创板,上市当天股价暴涨296.33%,收盘价高达530。01元/股,成为这一行业的标志性事件。从全行业来说,2016年到2021年,五年的时间,投影仪的销量增长达到了6.3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2%。
然而,就在国内投影仪出货量达到抛物线的最高点后,却迎来了急速下坠。

由盛转衰销量急降
投影仪为何失宠?
进入2022年后,当露营热降温后,投影仪行业增速整体放缓,卖不动的趋势逐渐蔓延开来。
加上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压力,导致年轻人的消费信心下降,对于非必需品的支出更加谨慎,在可以压缩的生活清单中,投影仪成了出局的那一个。
2023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为586.4万台,,同比下降5.1%;销额为103.7亿元,,同比下降17.3%。
蛋糕收缩,竞争却变得更加白热化,价格战也随之愈演愈烈。2023年下半年,极米悄悄上架了一款号称“一手可握”的便携投影仪“Play 3云台”,售价不到2000元。今年上半年,极米又发布了官方售价只有1799元的便携投影Play 5,严峻形势下,行业老大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进军入门级产品。
大家你降我也降,最终使得投影仪行业总体价格不断刷新底线,千元以下价格的产品越来越多,电商平台上甚至出现了500元以下的低端产品,整个行业陷入了“越降价越卖不动”的恶性循环。
这是因为,低价的背后,为了维持利润空间,厂商会对零部件或者技术进行“阉割”,以砍掉一些成本来做到所谓的低价。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投影仪主流分为三种显示技术路线,分别是液晶显示技术和投影技术结合的LCD、主要运用数字光处理的DLP,还有一个是两者结合的LCOS。

后两者要用到芯片,技术含量比较高,需要投入的成本自然也高。LCD就不一样了,技术门槛比较低,所以能把价格压到千元价格以上,但这种代价却转移给了消费者——拿到手的是一个亮度不够、画质不清晰、自动校正像人工智障一样的投影仪。
为了“割韭菜”,厂商们又玩起了文字游戏,数据虚标成了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一些厂商为了卖货,直接把实验室“极限值”当成宣传卖点,甚至玩起了“单位换算”的游戏,300流明敢标成1500流明,开灯直接糊成PPT。
在各大投诉平台上,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据消费宝数据显示,投影仪相关用户投诉问题类型主要包括售后服务欠缺(18.07%)、退款纠纷(15.80%)、产品质量缺陷(14.53%)、虚假宣传(14.01%)、服务态度差(6.51%),其余分别为发货纠纷、霸王条款、货不对板、商品损坏等。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投影仪的蜜月期实在太短。就拿亮度问题来说,如果是白天,拉窗帘是必须的,遮光性差一点都不行,否则墙体反光,投影内容根本看不清,适合投影仪的时段,只有晚上那几个小时,最终只能任其沦为闲置。

白天不拉窗帘的投影仪效果
根本看不清
“劝退”“避雷”,成了投影仪身上的新标签。


内忧外患方寸大乱
投影仪能翻身吗?
就在投影仪行业大乱斗之际,电视们却在疯狂放大招。
一来,随着大尺寸MiniLED面板技术的成熟,85寸、98寸、108寸大屏电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在融入大模型、AI智能体验后,电视的智能化程度飞速提升,无论是画质、刷新率,还是响应速度等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即便是普通配置的电视,也能带得动《黑神话:悟空》这样的3A游戏,体验变得越来越好。

反观投影行业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几乎没有实现结构性革新,虽然不少厂商都在宣传“激光光源”“全色HDR”“4KDLP”“AI自动校正”等功能,但这些噱头大于实际的所谓创新,并没有突破投影在光效转换率、屏幕反射率和功耗上的瓶颈。
百寸电视则在这些维度上全面领先,不仅有更稳定的画质表现,音响素质也远胜于投影产品,何况,电视还能实现全屋智能的无缝连接。可以说,两者之间的对抗,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二来,技术普惠后,大屏电视由过去的“价格不菲”,变得越来越亲民,85英寸液晶电视价格杀至2500元,比4K投影便宜15%以上,100英寸巨幕电视补贴价仅5000元,当巨幕电视彻底击穿投影“性价比”护城河,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选择已经呼之欲出。
除了电视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投影仪的种种硬伤,又被其他同行趁机钻了空子。比如这两年同样爆火的闺蜜机,主打随意移动、随时陪伴,投影仪有的功能全都有,投影仪没有的功能它也有,且不需要特定的白墙或夜晚,同样是大屏,但少了很多设置的环节,能够轻松操作,属于投影仪的光环,越来越黯淡。
面对内忧外患,头部企业首先坐不住了。2024年,极米科技成立了海外销售事业部和车载产品线事业部,越南工厂位于越南南定省美顺工业区,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做好了换赛道的准备。
坚果、当贝、峰米、海信等也纷纷宣布进军海外,然而,出海前景看似广阔,但挑战同样严峻。且不说海外品牌如爱普生、索尼、巴可等传统投影巨头,在核心性能指标和专业应用支持上更具有优势,渠道深度、售后体系、品牌认知的建设,都不是一日之功,国产投影仪想要后来居上,并非易事。
除此之外,车载投影也成了破局的新方向。今年3月,极米科技就发文“认领”了问界M9汽车2025款智能激光投影巨幕系统2.0,该巨幕系统的幕布完全展开后,可为车主呈现32英寸画面,分辨率和亮度均有大幅改善。

但这一市场毛利率仅有25%,远低于家用业务45%的水平,在各大汽车品牌对成本控制愈发严格的当下,留给投影仪企业的利润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当泡沫散去,“颠覆者”最终成了被颠覆的那个。技术上原地踏步,数据上弄虚作假,体验上一言难尽,一手好牌打烂的智能投影仪,被抛弃的并不冤。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投影仪,不香了?》
2.创业最前线《“五个投影四个虚标”,家用投影仪乱象为哪般?》
3.财经天下WEEKLY《年轻人的“电视平替”,一年少卖了50亿》
- End -



深氪新消费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