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打一针,基因编辑有望终生降低高血脂

  开发出终身“一劳永逸”的降脂疗法是学界的终极目标,最新研究则为此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

  撰文 | 凌骏

  如果你被查出血脂过高需要治疗,多久吃一次药符合你的预期?是每天服用他汀,还是每隔一阵用一次长效降脂制剂?

  针对这一问题,最新研究给出了极具想象力的回答:一辈子只需打一针。

  11月8日,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基因编辑疗法CTX310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在高脂血症患者接受了基因编辑后,他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指标显著改善,安全性良好。

  CTX310由全球基因编辑龙头企业CRISPR Therapeutics开发,通过改造患者的特定基因,有望实现“一针管终身”的降脂效果。此外,据CRISPR披露,公司还在同步推进“一针治疗高血压”的基因编辑疗法开发。

  此次试验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心脏病学专家卢克·拉芬(Luke Laffin)表示,试验展现出的疗效,代表了药物研发的新前沿,“过去医生会告诉患者,基因是无法改变的。但未来或许不再如此,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能改变基因的时代。”

500

  一针治疗高血脂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3亿心血管病患者,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40.4%。其中,约3亿中国人的LDL-C、TG等指标异常,由此引发的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了心梗、脑梗甚至猝死风险。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临床以单独或联用他汀、长效降脂制剂或降甘油三酯类药物等治疗为主,并在随访时根据病情变化,实时调整用药策略。

  但尽管已有多种干预手段,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桢玥教授告诉“医学界”:“患者的依从性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不少人吃吃停停、没有症状就擅自停药等情况普遍,血脂达标率不理想。”

  因此,开发出“一劳永逸”的降脂疗法是学界的终极目标,基因编辑则给这一目标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

  CTX310疗法针对的是肝细胞中的ANGPTL3基因,也是近年来降脂领域的明星靶点。ANGPTL3蛋白会抑制人体中两个关键“血脂清除酶”的活性,从而阻碍血液中的脂肪被及时清理,导致血脂升高。

  而当CTX310被注入人体,永久“消灭”了大部分ANGPTL3基因后,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在接受最大剂量治疗的患者中,LDL-C平均降低49%,TG平均降低55%。

  具体而言,这15名患者分别患有家族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C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TG升高)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同时升高),他们此前已尝试过各类降脂疗法,但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中6人已发展为ASCVD。

  研究显示,高剂量组中,患者在治疗后的第三个月,LDL-C、TG指标均维持在正常水平。其中,LDL-C的最大降幅达87%,TG的最大降幅达84%。此外,患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载脂蛋白B(ApoB)也展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

  陈桢玥对“医学界”分析,非HDL-C和ApoB被认为是更全面的心血管风险指标,“因此,同步观察到非HDL-C和ApoB的改善,初步表明CTX310具有带来临床获益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于需同时降低LDL-C和TG的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尚未有任何上市药物可单独用于治疗。“从未有任何一种疗法,能够同时将LDL-C和TG降低约50%。”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心脏病专家史蒂文·尼森博士(Stephen Nicholls)说。

  消灭“负担基因”

  事实上,此次被CTX310疗法切割的ANGPTL3基因,曾被认为是人类的“好基因”。

  ANGPTL3蛋白在肝脏中表达,由于它能抑制“血脂清除酶”的活性,防止血脂被过快清除,在食物匮乏的年代,能帮助人体储存有限的能量并加以利用,是一种显著的生存优势。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几十年间,全球高脂血症患病率显著上升。在我国,相关研究发现,仅2010年到2020年间,因高脂血症导致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上升了34.41%,死亡人数增长了几乎一倍。ANGPTL3成为了“负担基因”。

  在此背景下,陈桢玥告诉“医学界”,“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那些先天存在ANGPTL3基因功能缺失的人,血液中LDL-C和TG水平都偏低,处于更健康的状态。”

  “同时,目前大部分临床可及的降脂药,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一部分遗传性、存在受体基因突变的患者难以从中获益。而ANGPTL3因能直接激活血脂清除,成为近年来降脂领域备受关注的明星靶点。”陈桢玥说。

  但陈桢玥同样分析,尽管目前的I期临床试验展现出优异的降脂数据,但仍只是一项初步观察,该疗法最终适合哪些患者群,“降脂数据”又能否转化为临床心血管获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降低TG为例,陈桢玥表示,对于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5.7mmol/L)患者而言,控制TG已被证明能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发作风险,“而对于TG轻、中度升高的患者,由于复杂的血脂代谢机制,降低TG并不意味着降低或清除了残粒胆固醇,后者才是实现心血管获益的核心。”

  “CTX310虽同时降低了LDL-C和TG,但如果不是TG重度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相比目前临床常用的、单独降低LDL-C的药物,CTX310是否带来额外的获益,目前的结果还无法判断。”陈桢玥说。

  更不用提在临床实践中,还要考虑到基因编辑的高昂成本。截至目前,全球仅有一款基因编辑疗法获批上市,通过改造基因重新激活胎儿血红蛋白(HbF)的表达,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和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定价约为220万美元。

  根据CRISPR披露,CTX310的II期临床研究计划将于2026年启动,重点关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和更长期的结果。

  同时,企业还在推进临床前高血压治疗项目CTX340,通过编辑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实现“一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目前,CTX340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申报所需的各项研究。

  基因编辑进军慢病

  某种程度上,CTX310是一个风向标,越来越多类似疗法在推进临床开发,代表着基因编辑疗法不再局限于攻克急危重症与罕见病,而开始关注患者人群更广泛的慢性病领域,即便大多慢病已有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

  今年5月,CRISPR的首席执行官Samarth Kulkarni公开表示:“CTX310的初步数据,不仅验证了基因编辑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潜力,更为高危血脂异常患者提供了潜在的‘一针治愈’解决方案。”

  陈桢玥告诉“医学界”,CTX310所体现的降脂幅度,当下临床上通过联合用药也可以达到。但多药的定期使用,显著增加了患者生活负担,导致依从性不佳。“甚至我们偶尔还会遇到患者,出于个人原因,反复强调不愿每日吃药。如果要每天吃,他/她宁愿不治了。”

  “一针治愈”是基因编辑技术最吸引人的卖点,但陈桢玥同样提醒,对临床医生而言,安全性是首要前提,任何疗法所能带来的临床获益,都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现有的遗传学调查发现,先天性ANGPTL3功能缺失的人,不会增加额外的健康隐患。可如果是人为敲除与生俱来的基因,即便治疗中没有脱靶,长期是否会引起未知的连锁反应,造成其他不良后果,还是未知。”

  “基因编辑治疗是不可逆的,因此其临床研发和应用需更加谨慎,尤其是用于治疗非急性致命的慢性疾病。”陈桢玥据此推测,即便CTX310未来获批上市,早期也仅会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危重患者。“至于长期的安全性,或许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随访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但无论如何,将长效降脂疗法应用于临床,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中日益凸显的发展趋势。

  今年7月3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长效降脂疗法inclisiran的适应证拓展,无需联合其他药物,仅需每年注射两针,即可用于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这从根本上动摇了过去几十年间,患者需每日服用他汀药物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基石。

  陈桢玥表示,从他汀、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到PCSK9单抗和小核酸类药物,目前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临床已不缺干预手段,关键是在临床管理策略上,未来如何让患者更好地遵从医嘱、长期依从,最终实现获益的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陈桢玥同样提醒,即便灭活了ANGPTL3基因,也并不意味“一劳永逸”杜绝了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只是处于相对低风险的状态,若不对生活方式加以管理,仍可能再次造成高脂血症;或该基因被编辑治疗后,血脂的降幅仍不足以达标,还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无论使用哪类药物,“生活方式改善仍是不可或缺、最基础且安全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手段,可以助力各类血脂指标达标,进而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心梗、脑梗的发生。”陈桢玥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