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罪过”只有一个:有钱!

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能被当成靶子,当人们都喜欢举起枪的时候,靶子是谁并不重要。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新一代的年轻企业家如此低调?我发现他们并不是性格就低调,在他们没有成功、出名前,他们是很享受表达,很乐意分享自己观点的。

后来为什么如大鱼一样沉入水底呢?

或许是企业公共关系的需要,或许是刻意低调,以避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尽管不怕,但也不怎么明智。

特别是在看到那些“老一辈”企业家在公众舆论场的反转之后,他们就更愿意锦衣夜行了。

500

所以我立场鲜明支持俞敏洪,他从来不是完美的企业家,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并不认识他,但我认为一个被前员工口诛笔伐多少年却“唾面自干”的老板,不会是坏人。

看新东方几十年走了多少员工?他们或许怨俞敏洪“懦弱”,骂俞敏洪“小气”,怪俞敏洪“缺乏战略远见”,乃至“虚伪、虚荣、气场不强、好用拍马屁小人”……

可我没看到有人说俞敏洪欠他们钱的。

哪怕对俞敏洪怨气最大的那个前员工也承认相比那些心狠手黑的大佬,俞老板可谓心肠软的好人,足够善良。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很多人骂俞敏洪,就可能觉得这是个“软柿子”,没什么代价。

但是,如果俞敏洪这样的企业家都被斗倒了、骂垮了,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说商业环境,说舆论环境,可为什么容不下一个俞敏洪?

中国人还是要宽容,有宽容的环境才能出来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人才,如果大家都往优秀的人身上吐口水,那优秀的人敢优秀吗?

没有宽容、包容的环境又谈何创新,谈何发展?

说到这次的内部信,其实主要是新东方内部的问题,有人批评俞敏洪“灌输心灵鸡汤”,“南极没鸡,照样熬得出鸡汤”,好像俞敏洪脱离现实了,以自我为中心,忘了劳苦大众。

这是冤枉了俞敏洪,我看了他的那封信,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当然是失败的,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激励士气,凝聚人心,敢于胜利。

但确实是俞敏洪的真情实感,要知道一个六十多岁人的想法跟二三十岁的人的想法肯定有不一样的,老板和员工的想法、诉求也往往不一致,这是客观情况。

内部的事务内部解决,这本来就是新东方内部的问题,用不着别人置喙。

不过因为俞敏洪是企业家IP,是公众人物,而且新东方的转型也导致俞敏洪需要经常“抛头露面”,所以对于他这次的麻烦也值得分析一二。

说穿了就是落差感,俞敏洪的“罪过”就是有钱,在很多人看来,凭什么我每天加班累死累活,你就能够云游世界?

但俞敏洪在二十来岁时候也很辛苦,比现在年轻人更辛苦的那种辛苦,他也是白手起家创业,付出了很多代价才把公司做起来的,奋斗了几十年,哪怕是享受生活又怎么了?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会老的,如果你六十岁后出去旅游都要被人骂,那人心就真没救了。

前面辛苦,后面幸福,人生这样才有奔头。老人日子能够过得好,年轻人才愿意艰苦奋斗。否则谁愿意一辈子吃苦受累,一点甜都没有?

何况俞敏洪现在还停不下来,他需要继续带领企业找方向,为员工谋发展。如果他真的只顾着自己享受,那他早就可以关掉公司,自己去当个快乐潇洒的亿万富翁多好。

还有一点,十多年前的俞敏洪还是大家眼里的创业英雄,他的创业故事被人津津乐道,创业时代,大家都觉得自己可以成功。

现在形势不一样了,很多人都面临各自的困境,这时候看到一个人过得比自己好很多,难免会生气,恨人有笑人无,人之常情而已。当然,有人说俞敏洪那一代企业家是坐电梯成功的,都是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这是有些偏颇的意见——当年多少人去创业?跟俞敏洪同时期教英语的机构不知有多少,为什么就他最出名?难道他都是靠运气吗?

我看有人教导老板要学着“不吱声”,保持安静,这真是书生之见。俞敏洪的企业家IP对企业发展有利,他为什么要自废武功?

什么都会过去,一阵风罢了。到了俞敏洪这种年龄,还要听别人管?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世道变坏,是从大多数人对恶行都保持沉默开始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