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营收1131亿元!小米财报那么好,为啥股价跌了

【大力财经】今日早间,港股小米集团股价持续走弱,盘中最低触及38.22港元,截至发稿,股价下跌超3%,正式跌破40港元关口。

小米集团2025Q3财报、总营收1131亿元,连续4个季度超千亿,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0.9%。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290亿元,当季新车交付108796台。

研发投入91亿元,同比增长52.1%,预计全年投入超300亿元。研发总人数24871人。

卢伟冰在18日的三季报电话会上直言,2026年将面临诸多挑战。“第一,购置税补贴减半;第二,目前汽车行业玩家非常多,一定会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才会形成收敛。”卢伟冰称,相较今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可能会有一些下降。

小米财报亮眼股价反跌,为什么?

500

一、业绩确实超预期,但市场反应为何如此冷淡?

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11月18日发布)数据**相当亮眼**:

- 营收1131.2亿元,同比增长22.3%(超预期1125亿元)

- 经调整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80.9%,创历史新高(超预期100.5亿元)

- 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盈利,毛利率达26.4%

然而,11月19日开盘后股价暴跌超4%,跌破40港元,

较6月高点61.45港元已累计下跌超30%,市值蒸发约4000亿港元。

二、五大核心原因解析

1. 核心业务"量价齐杀":手机业务隐忧显现

收入下滑 :智能手机收入460亿元,同比下降3.1%

均价下跌 :手机ASP从1102.2元降至1062.8元,同比下滑3.6%(主要因境外市场价格调整)

毛利率持续恶化 :从Q1的12.1%一路下滑至Q3的11.1%,创近年新低

为何如此重要? 手机业务占总收入40%以上,是小米基本盘,其增长乏力直接动摇投资者信心。

2. 成本"黑洞":存储芯片价格暴涨

芯片成本飙升 :全球DDR5内存价格单月翻倍,而存储芯片占手机成本15-20%

利润严重挤压 :高盛测算,芯片涨价导致每部手机利润减少5-8元,**单季净利润减少8-12亿元**

预期悲观 :卢伟冰直言"内存价格上涨是长周期,明年手机市场竞争压力会远大于今年,产品价格将大幅上涨"

3. 增长引擎"熄火":IoT与生态链增速断崖下滑

增速暴跌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274亿元,**同比仅增5.6%**,远低于历史40%+的增速

核心原因 :中国补贴效应减弱,消费电子需求整体放缓,市场竞争加剧

4. 汽车业务"甜蜜陷阱":短期利好难掩长期隐忧

短期利好 :Q3汽车交付11万辆,营收213亿元,首次单季盈利

长期隐忧 :

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变减半,小米SU7购车成本将增加约2万元,**预计影响销量15-20%**

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加速扩张,价格战一触即发

5. 市场预期"过山车":从"高预期"到"杀估值"

预期透支 :财报前股价已提前上涨,部分投资者"利好兑现即离场"

下调目标价 :小摩(摩根大通)从60港元→50港元;Bernstein从62港元→57港元;汇研从70港元→65.4港元

减持潮 :高盛报告显示,做空头寸增加53%,养老基金和对冲基金 净卖出

三、市场情绪"放大镜":三大外部因素

1. 港股科技板块整体低迷

- 全球科技股估值回调,港股科技指数同期下跌12%,小米未能独善其身

2. 做空力量集中发力

- 借券做空成本降至1.2%(历史低位),吸引大量做空资金

- 多家做空机构发布报告质疑小米高端化战略可行性和汽车业务盈利能力

3. 产品争议与舆论压力

- 小米17系列"跳过16命名"引发争议,被质疑营销噱头大于实质创新

- 汽车SU7 Ultra的"碳纤维前舱盖"宣传被质疑过度,引发用户不满和法律纠纷

投资者如何理性看待?

短期股价下跌反映的是市场对小米"成长质量"的担忧,而非"成长能力"的否定**。

核心矛盾在于: 基本盘(手机)增长放缓+成本上升 vs 新引擎(汽车)尚未完全接力 。

小米股价下跌是 "高预期+基本面隐忧+市场情绪" 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而非单纯的"业绩不好"。财报亮眼但股价下跌,恰恰反映了资本市场从"看增速"到"看质量"、从"讲故事"到"看盈利"的理性回归。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