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或者说认识,是具有物质性的,具有浓厚的时代和社会特点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科技进步确实不靠任何奖推动,靠的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的不懈努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科学的进步是因为人们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才形成了科学进步的动力,科学的进步解决了旧的问题,但是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认识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科学的进步依赖于实践。

科学的进步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依赖于哪一位物理学或者其他科学领域的前辈,是实践水平的发展推动科学持续前进。

实践水平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

所以在这一点上,科学或者说认识,是具有物质性的,具有浓厚的时代和社会特点。

举个例子:

是因为人类实践水平已经达到了能够探测月球的地步,才会产生登陆月球更进一步研究探测的需求。

古代社会通常是把月亮神话化,人们无法理解月亮其实是一个球体,顶多希望可以离得更近,或者住在上面,而这一想象多带有神话性。

这样的想象无法推动具体科学的进步,更不可能给出具体的可执行的登陆方案和技术。

人类能够登上月球,首先是观测水平的提升,更客观地认识了月球,其次是科学理论的发展,认识到万有引力。再者是技术储备,导弹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的发展,生命维持系统的应用等,这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而对月球的登陆,才最终帮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月球。

从这里也插一个题外话,为什么未来属于中国?因为当下只有中国在进行更广泛、更大规模、水平更高的实践活动,不论是市场、体制或者其他,这种活跃的人类实践,才能真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能够把科学理论从实验室快速地转化成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也是核心竞争力。你只有生产,才知道改进的方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