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也不好找工作?

文/挪威

又到周五,即将周末,来聊点轻松的,分享最近看到的两条新闻。

第一条是麦可思发布的2025年本科生就业去向报告,一贯是抢手货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就业落实率(2024)只有82%。一共有61个主要专业类别,计算机专业排倒数十一,而平均是86.7%。

500

详细报道大家可以去看看盐财经的文章,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条新闻是鹅厂财报增长迅猛,3季度营收1928.7亿,同比增长15%,净利润631.3亿,同比增长19%,属实是非常亮眼。

鹅厂官方人员对这个数据解读的时候,强调了AI的作用,目前鹅厂已经将AI技术深度融合进了各个业务板块,效率显著提升了。比如游戏研发,AIGC技术让新游戏的研发周期缩短了30%,人力成本下降了20%。

翻译过来就是,只要更少的人就能干更多的活儿,而且干得更快,AI可以24小时连轴转,你人可以吗?

广告业务方面,AI让广告投放更加精准了,点击率和转化率都提升了,比如我们做自媒体的就知道,要靠自己一个一个去测封面点击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你让AI去干,它真能测出来。

还有AI在云服务等其他业务的支持,都做的很好,毛利率得到提升。看下面界面新闻报道的封面标题,非常到位。

500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国外的互联网巨头,比如最近处于裁员浪尖上的亚马逊,我查了一下亚马逊本年度前3季度的财报,都很亮眼,营收18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212亿美元,同比增长38%。

但与此同时,亚马逊宣布了近阶段最大规模的裁员,宣布要在10月底裁撤1.4万个岗位,几乎涉及所有的业务线。

下面这两张图对比就挺刺眼,第一张是AI驱动业绩炸裂。

500

第二张是亚马逊宣布近阶段最大规模的裁员新闻:

500

几个月前,微软CEO在Meta LlamaCon大会上说,他们大概20%到30%的代码,已经是由AI生成了。

500

我不是学计算机的,但是做编程的朋友们都在说,几乎没有程序员不用AI写代码,因为确实用起来顺手。

而且大部分基础型的代码其实很标准化,就跟公文格式差不多,这就是干掉了很多做这部分业务的程序员,如果你对业务逻辑没有深刻理解的话。

也可以这么比喻,一群很牛的程序员把AI搞出来,然后干掉了原本替他们做一些基础工作的程序员,AI也可以做,而且可以不辞辛苦不用社保不用担心猝死在工位上地做。

这是为什么今天计算机这样热门的专业就业去向落实率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至少是重要原因。

几年前,萝卜快跑还很火热的时候,武汉出租车司机担心自己被替代,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进化是必须的,至于个体,你要自己想办法,虽然我认为这在一个保障水平极低的社会里说这种话并不合适,但我也是认可进化不可阻挠这个观点的,我写的很多文章也只是呼吁提升保障水平而已。

但今年,即使是如我这样的从业者,也能明显感觉到AI带来的强大改变了,首先文案它可以写,你润色一下就行,歌词它也能写,编曲它也能搞定,我上次直接用DS写歌词然后让一个AI音乐APP编曲,半个小时就写了一首歌出来,很炸裂。此外,镜头AI能写,剪辑能做……

上次去香港电子展,包括这次去上海进博会,随处可见的机器人咖啡,就一个机械手臂在小房子里做咖啡,重复执行标准化的操作,它大概长这样。

500

我当时真去要了一杯咖啡,做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500

当时喝完内心的想法就是,瑞幸的9.9冰美式还是太贵了。看吧,未来一个机械臂放在咖啡店里或者直接弄个咖啡小店放在街头的时候,9.9的咖啡可能也没人喝了。

就咖啡而言,星巴克之所以要卖到30除了提供空间和咖啡豆品质不同之外,星巴克会用一些全职员工,而且员工社保都做得不错,这就需要成本。

但我了解瑞幸的时候,发现基本上都是兼职员工在操作,除了店长副店长()之外全是兼职,大家可以去问问,人工成本瞬间就下来了。

但如果用机器人臂呢?就没有人工成本这个事儿了,按照标准的设定程序去做,它可以24小时连轴转,就派人把物料什么的送过去就行了,踢翻工资水平最低的兼职岗位。

以上就是我的感受,总结起来就是,这一轮AI变革有所不同,以往的技术变革通常发生在某些领域里,而且会创造新的市场,而这一轮AI会影响所有你见到的领域,那些标准化的重复性的工作,都有被替代的可能性,从程序员到普通白领到兼职员工。

这更像是物种迭代,毕竟人类是无法进化到不要睡眠/不要肌肉(所以可以重复做一件事情哪怕只是坐着也不会肌肉萎缩)/不要能源多样化(只要电就可以)/没有情感这种地步的。

当然,这对于已经占据了生态位和市场空间的人来说,就是好事,因为对他们来说可以用AI降低成本,包括像我这样的小型工作室,我现在也只用AI生成BGM了,以及做一些镜头,不会找之前的合作伙伴下单了。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