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的“诺曼底登陆”

禾赛的“诺曼底时刻”,不仅是抢滩规模化量产的海滩,更是为整个激光雷产业建立了“信念的桥头堡”。它证明,技术落地与商业回报的良性循环,并非遥不可及。
作者|小 梅
编辑|刘珊珊
近年来,智能技术的革新浪潮,为激光雷达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机器人、智慧城市广阔蓝图徐徐展开,使激光雷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约为75.9亿元,2024年约为139.6亿元。其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240.7亿元,2026年将达431.8亿元。

一片向好市场中,相关企业纷纷展现出强势的发展势头。
其中,禾赛科技表现尤为惊艳,交出了一份极具说服力的成绩单:2025年第三季度最先财报显示,营收8.0亿元,同比增长47.5%;净利润2.56亿元,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盈利目标,创历史新高;激光雷达总交付量441398台,同比增长228.9%。
今年9月,禾赛2025年度第100万台激光雷达正式下线,这是自动驾驶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正向循环的临界点。

财报不仅展现了禾赛强劲的增长势头,“遥遥领先”的行业地位,更为整个赛道注入了强劲信心,预示着技术落地与商业回报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01
行业引领者:ADAS战场确立绝对优势
禾赛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累计共交付98.9万台激光雷达。全年计划交付120万~150万台的目标,已完成66%~82.4%。
何为激光雷达?它是一种光学遥感技术,通过向目标照射一束光,通常是一束脉冲激光,来测量目标的距离等参数,广义上可以认为是带有3D深度信息的摄像头。与普通雷达相比,它拥有更好的角度和精度。
这个被誉为“机器人的眼睛”“隐形安全气囊”的技术明星,其发展轨迹实现从航天领域、军事领域、气象等尖端领域,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华丽转身,正以惊人速度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如今,更是成为国内新车的智能和安全标配。
截至2025年8月,激光雷达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渗透率已达到19%,接近1/5的新车标配。
迅速的市场扩张,也催生了激烈竞争。不过,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领域,禾赛已建立起牢固的市场领先地位。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禾赛连续7个月保持车载主激光雷达装机量第一,8月市场占有率达46%,约为第二名的1.5倍,第三名的2.4倍。

这种显著领先优势,源于其日益扩大的“朋友圈”。禾赛已成功与理想、极氪、小米、比亚迪、长城、长安、零跑等多家主机厂牵手合作,获得超120款车型定点,激光雷达正迅速成为辅助驾驶的标配。
今年第三季度,这一朋友圈得到了持续巩固与扩展。禾赛在财报中透露,已经获得前两大ADAS客户2026年全系车型定点,激光雷达搭载率达100%。
目前,可以确认的其中一家主机厂是理想,11月11日,禾赛科技正式宣布拿下理想汽车全新一代辅助驾驶平台全系车型激光雷达独家定点,覆盖L系列、i系列及MEGA车型矩阵。
另一家100%标配的主机厂,业内人士猜测是小米。9月30日,禾赛宣布将在2026至2027年继续作为小米汽车的核心战略供应商,深化双方合作关系,持续提供支持与服务。
海外市场也进展快速。禾赛透露已斩获通用、丰田、本田等五大海外车企的设计方案。相关数据显示,搭载禾赛激光雷达的上汽奥迪E5 Sportback,上市首日订单过万。
这一系列紧密合作,清晰勾勒出禾赛科技的核心战略路径:通过与众多头部主机厂深度绑定,构建起一道坚实而宽广的“护城河”。
与主流车企的全面合作,不仅推动禾赛产品快速上车、实现规模化量产,更在落地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真实场景数据。这些数据持续反哺其技术演进与产品优化,形成“量产—数据—迭代—持续领先”的闭环飞轮,不断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而主机厂选择禾赛,既是对其产品实力的高度认可,也为其未来技术突破、市场增长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一个例子是,今年5月雷军宣布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时,强调了11次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系统关键环节之一以来,清晰而坚定的政策导向,正为L3级自动驾驶快速发展提供明确的“路标”与强劲“东风”。
今年9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白纸黑字写明了“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并公布了首批准入车型。
密集的政策出台,不仅清晰传递国家对车载激光雷达产业的高度支持,也成为相关企业前瞻性技术投入与产能扩张的“定心丸”。
随着首批L3车型生产资质的获批,2025年正式成为L3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可以预见,2026年L3级自动驾驶将进入加速商业化阶段。作为关键安全部件,激光雷达搭载量有望实现翻番增长。
禾赛目前预计每辆 L3 级车辆将搭载3至6颗激光雷达(单车激光雷达价值量约为500至1000美元),据此测算,这将极大拓展禾赛的潜在市场。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背景下,禾赛精准把握行业趋势,今年9月亮相的ETX+FTX产品组合已斩获首个乘用车量产定点。该方案采用“主雷达+多颗补盲雷达”配置,实现全方位感知覆盖,是当下全球最强L3感知方案。
根据禾赛计划,将于2026年底至2027年初启动量产。业内认为,这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巩固禾赛市场领先者地位。
02
禾赛深厚护城河:技术与制造的多重优势
行业领先者的地位,根植于技术,也唯有技术。这不仅是企业安身立命根基,更是穿越产业周期、构建长期壁垒的核心驱动力,是所有商业故事的灵魂所在。
在激光雷达这条高壁垒的赛道上,技术实力是唯一通行证。禾赛科技凭借长期自主研发与持续技术创新,构筑起深厚的护城河。
成立十年来,全球自动驾驶行业领军人物的禾赛科技 CEO李一帆和其创始团队,始终将“新质生产力”作为发展的核心引擎,高度重视技术创新。
自2017年以来,禾赛成立了禾赛研究院、ASIC 中心和研发中心,组建了大量跨学科的工程师团队。截至本季度,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超过53%的工程师拥有硕士学位或以上学历。
在技术迭代飞快的激光雷达领域,不计成本、长期投入背后是一种清晰的战略抉择:将研发置于规模之上,以长期技术壁垒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这也确保了禾赛在产品迭代中持续领先,在面向未来的技术布局中保持主动。
截至目前,禾赛已在激光雷达核心技术领域完成专利布局超2000项,海外专利数量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并长期参与引领全球激光雷达的标准化建设。这不仅是禾赛的护城河,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正从“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尤为关键的是,禾赛的技术体系完全自主可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2017年启动激光雷达专用芯片(ASIC)研发以来,禾赛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自主研发所有七大核心部件的激光雷达企业。通过四代技术迭代,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不断突破激光雷达行业的技术、性能天花板。
然而,所有研发成果必须依靠强大的制造能力才能落地。只有走出实验室,技术优势才能真正兑现为市场竞争力。

位于上海嘉定的禾赛麦克斯韦智造中心,是全球首个研发与制造一体化的激光雷达智造中心,涵盖100项以上激光雷达功能与性能测试及50项以上车规级别测试,实现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的全方位闭环。
与代工模式的激光雷达企业相比,闭环模式的禾赛可以实现更快技术迭代、量产落地。随着产线的增加,自有量产工厂规划年产能超过 200 万台,核心生产工序自动化率达100%,每10 秒下线一台激光雷达。
这种技术、研发、制造的领先,让禾赛有了显著的规模化成本优势。推动激光雷达成本在8年内下降99.5%,从20多万元一台降至千元级。
这也彻底扫清了激光雷达大规模普及的价格障碍,重塑了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轨迹。当曾经昂贵的传感器变得触手可及,智能驾驶也从高端车型的“奢侈品”,进化为大众级汽车的“标配”。
其背后,是禾赛通过技术自研、生产自动化和供应链垂直整合所形成的强大工程化能力。
正因如此,禾赛已得以成功开启以机器人业务为代表的第二增长曲线,在更广阔的智能感知市场中占据先机。
03
第二增长曲线:机器人赛道迎来爆发
如果说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的“安全之眼”,那么在机器人赛道,就是“觉醒之眼”。
“你不可能同时开两辆汽车,但可以同时让很多机器人为你工作。”禾赛联合创始人及CEO李一帆如此说道。
机器人不再是存在于小说中的科幻概念,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各类机器人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肌理。
想要机器人工作,其前提之一便是精准的环境感知。激光雷达对机器人而言,堪称“导航明灯”,核心使命在于路径规划、导航建图、障碍物识别,这是机器人与物理世界安全、自主交互的必备条件。
华经产业研究院预计,2030年我国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280亿元。

此外,从多年前开始,国家便从政策层面持续扩大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推动其深入发展。
近日,政策层面再次释放积极信号。
据《海报新闻》报道,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将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拓展机器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面对这一广阔前景,作为行业引领者的禾赛早已进行前瞻性布局。
从禾赛最新财报看,机器人赛道正成为禾赛新的增长引擎。2025年第三季度,机器人领域产品交付量为60639台,同比大幅度增长1311.9%,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一系列布局背后,是禾赛从自动驾驶风口走向机器人感知深水区,通过持续的技术深耕与市场拓展,禾赛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多元而立体的应用生态,其激光雷达产品广泛应用于Robotaxi、割草机器人、四足/人形机器人、服务领域机器人、移动/商用机器人等多场景领域,前进步伐稳健而坚定,且成效日益凸显。

据公开信息,目前全球前十大Robotaxi公司中,有八家选择禾赛作为激光雷达供应商,比如Zoox、Aurora、Apollo、滴滴等。在海外,禾赛接连拿下Motional及多家北美、亚洲、欧洲全球领先自动驾驶企业的激光雷达订单
而在机器人领域,搭载禾JT16的割草机器人MOVA600/1000不足半年出货量破十万台,已登顶德法亚马逊。

在移动/商用机器人领域,禾赛的JT系列、XT系列激光雷达,则为新松、九曜等移动机器人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禾赛还与新石器、京东、美团、九识、西井等合作,覆盖无人配送、物流运输等多个细分市场。
基于禾赛在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双领域的深度布局与生态构建,其未来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增长前景广阔。
从行业看,禾赛的崛起,不仅是中国激光雷达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更标志着智能感知技术正从高端应用下沉至大众生活,驱动全社会向数字化、自动化加速转型。
04
观察:从车载到机器人,感知新时代的开启
从禾赛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以及其市场表现来看,这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在高速增长赛道中,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的展现。公司在ADAS领域的领先地位持续巩固,机器人第二增长曲线开始爆发,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制造形成良性循环。
一系列跨越车载与机器人双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市场突破,最终凝结为一个标志性的行业时刻:
今年9月底,禾赛2025年度第100万台激光雷达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带领行业进入“年百万级”超大规模量产交付时代,这也是激光雷达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正向循环的临界点。

随着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和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激光雷达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禾赛凭借其全面技术布局、规模化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的客户基础,已在这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感知时代。
其成长路径,也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化成功提供了宝贵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