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教育市场化是指大学高额学费,现在说教育产业化是学生各种高昂的课外补习班
【本文来自《教学市场化之后,教育则演变成了家庭财富的大比拼》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以前说教育市场化,是特指大学的高额学费。现在说教育产业化,是中小学生各种高昂的课外补习班。
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后,首先产生了985,然后全国大学扩招,99年扩招47%,00年扩招38%,如此巨量的扩招,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办学经费、教室、宿舍、师资力量等软硬件配套不足。学校没有赚钱的能力,所以当时大学的学费涨到5000元一年。
现在5000元不算什么,但是25年前的5000元,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加上生活费,怎么也要小1万了,这已经超过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村家庭的年收入了。当时全国城镇化率不高,大学生基本都是农村来的,差不多有一半同学交不起学费,还好有助学贷款,申请不到助学贷款的,学校也不会把你赶回家,所以不至于辍学。
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二十多年没涨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5000元也不算多了,大学教育不存在市场化了,都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了。
但是中小学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是愈演愈烈。
前端是各种自媒体和机构贩卖焦虑,后面是家长们对学校和学历的各种痴迷,苦的是孩子,不管是18线的小县城,还是一二线城市,小孩周末就奔波在各个补习班。大家都被裹挟着去上。
这么说吧,身边一年花小十万去补课的都见过,小孩也很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