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 “中国后院”, 下了一盘大棋

500

作者|洋紫

编辑|李小天

在马来西亚的西海岸中部,坐落着拥有120万人口的森美兰州,当地居民主要以种植水稻、油棕、橡胶等农作物为生。这里距离美国 13000 公里有余,但其中的一个定居点,却以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命名。

时间回溯至1966年10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到访名不见经传的此地。彼时,美国国内的黑人民权运动如火如荼,越南战争战事升级;在这一年,苏联和美国接连实现了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美苏争霸从地球蔓延至太空。东南亚,日益成为美国扩张势力范围、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据点。

约翰逊的到访,是美国总统在东南亚开展“魅力攻势”至关重要的表演环节。在马来西亚不到21小时的停留期间,他甚至还亲自体验了橡胶树的割胶过程——堪称恪尽职守、敬职敬业。

将近半个世纪后的2014年,世界秩序已从美苏争霸演变为以中美两国为核心的G2体系(Group of Two)。随着全球经济中心的迁移,亚洲,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2014年,亚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40%;按照当时的预计,2025年,这一数额将达到60%。美国政客们认为,决定全球政治未来的地区,不在华盛顿,而是在亚洲。“重返亚洲”,成为美国举足轻重的外交战略,也成为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期需要完成的核心政绩。

由此,在2014、2015年,奥巴马连续两年出访东亚和东南亚,以扩充与两大盟国日本、菲律宾之间的军事协定,努力宣传其“重返亚洲”的战略信誉。

马来西亚,也成为他驻足的一站。在访问期间,这位在印尼度过童年的非裔美国总统,用还算流利的马来语,回忆起母亲对蜡染艺术的热爱。以至于《马来邮报》社评称他是“懂得在伊斯兰世界使用尊重语言的总统”。当时流传在社媒的一张热门照片是,奥巴马微笑着与一位穿头巾的小女孩击掌,被网友配文“Our first American president who feels human.(第一个感觉有人味儿的美国总统)”

时间来到前不久的2025年10月26日,特朗普成为了第三位在吉隆坡机场落地的美国总统。在他为期一周的亚洲三国——马来西亚、日本与韩国的访问行程中,首站就是马来西亚。

在他抵达的前一天,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吉隆坡举行的经贸磋商中达成基本共识,两国间的贸易冲突暂时画上休止符。显性的贸易对抗告一段落,而隐性的地缘博弈始终暗流涌动。特朗普,正试图将东盟国家牢牢招募到美国的地缘经济帮派之中来。

特朗普也紧紧抓住这次“秀场”提供的舞台:一方面,特朗普在两个任期内都强调自己调解了全球七场冲突,却始终与诺贝尔和平奖失之交臂,此次特朗普借柬泰停火协议,恰好成为弥补遗憾的绝佳素材。另一方面,特朗普也借东盟峰会的场子在马来西亚见了一系列东南亚领导人,分别与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签署“互惠贸易协定”,并与马来西亚和泰国签署了“矿产协定”。

六十载沧海桑田,三任美国总统。马来西亚,见证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此消彼长、风云变幻。但正如太平洋上的季风一样,变化背后,自有其颠扑不灭的逻辑与秩序。

500

在马来西亚停留的一天中,特朗普的行程十分紧凑,他出席了东盟(ASEAN)峰会,在吉隆坡与多个东盟成员国领导人同框,并参与了柬埔寨与泰国边境停火协议的签署,该仪式由马来西亚主办,他也在场。

10月26日,特朗普在吉隆坡国际机场走下“空军一号”,受到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迎接。随后,特朗普走向一群正在表演传统舞蹈的马来西亚人,并挥舞手臂,在现场跳舞,短暂地加入了他们的表演。

从现场视频看,这位年近8旬的老年政治家舞动的动作不算太大,但是面子上的功夫也是做足了,且这样的表演成分总是能捕捉媒体的眼球,成为较好的传播素材,也是一种流量天菜。

在与马来西亚的大国账单中,特朗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美-马互惠贸易协议》等一系列协议,内容涉及出口关税减少、产业市场准入、汽车等工业品的开放。

500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数据,2024年美国对马来西亚的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约 80.1 亿美元。美方向马来出口约 27.6 亿美元,马来西亚向美出口约 52.5 亿美元,美国对马来西亚出现约249 亿美元的商品贸易逆差。马来西亚向美国出口较大的类别包括电子产品(如半导体、电子零件)、机械设备、棕榈油及其制品、橡胶制品。

2025年4月起,美国宣布对马来西亚进口商品将施加一个基线 10% 的关税,随后对马来西亚设定了更高“互惠”关税(24% 起)作为谈判杠杆。到 2025 年7月,马来西亚贸易部长称美国提议将其出口至美国商品的关税率提高至25%。在 2025 年4 月、7 月的报道中,美国提到若马来西亚不达成某些贸易/非关税壁垒改革,美国将从 8 月1日起对马来西亚商品施加25%关税。

通过这些协议,马来西亚被视为“供应链枢纽”角色被强化。在矿产与关键原材料供应链方面,他与马来西亚达成关键矿产(critical minerals)合作备忘录(MOU),目的是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这也表明了特朗普眼中,马来西亚在大国贸易中所处的位置,至关重要。

据路透社报道,马来西亚贸易部长周三表示,马来西亚在与美国的谈判中不会触及某些“红线”。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阿齐兹以保密协议为由,拒绝透露这些红线的具体内容,但他表示,美国提出的要求侵犯了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和主权。

相比之下,2014年奥巴马到访马来西亚时,与首相纳吉布会谈,签署贸易与安全合作协议;参观国家清真寺,脱鞋入内,以示尊重;在马来大学演讲,谈“宽容与多元”。

彼时,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拉塞尔曾表示,“美国在该地区(亚洲)的存在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欢迎,而且很少——如果不说是从来——像现在这般重要。”当时的美国,在经济、军事和外交层面同时推进“重返亚太”战略,奥巴马想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来“写规则”——让亚洲贸易规则由美国主导,而非中国。

虽站在相同的位置,但10年前的美国大国形象更为体面。相比账单高低,奥巴马在尝试构建规则,而本次是特朗普2.0时期的亚洲“首秀”,“非常特朗普”的账单方式和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亚洲力量则是已经发生的变动。

特朗普出身商人,自第二任期开始后,外媒围绕特朗普的人物刻画多为“dealermaker(交易缔造者)”或是“peacemaker(和平缔造者)”的讨论。去年11月底美国大选落定到今天,已经近一年的时间。一系列关税升降的博弈中,让不少外贸从业者发出“川普一年,世上千年,可以说有时候度日如年”的感慨。而在特朗普对美国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资金腾挪中,其上任初期扬言想要解决的美国国家债务问题,不降反增——据美联社消息,美国政府的国民总债务周三突破38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在去年11月为36万亿美元,这一创纪录的数字凸显了美国资产负债表上债务加速增长的趋势。

500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心伯指出,“与第一任期相比,亚洲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大不相同。”

一方面,特朗普对地区国家广泛加征关税,使得这些国家对特朗普治下美国的信任度下降、负面情绪上升;另一方面,亚太格局正朝“多重力量平衡”的方向演变。很多东南亚国家将中国视为主要经贸伙伴,对美国不再是“唯命是从”。

“与八年前相比,特朗普此访面对的,是更加担忧、怀疑和冷淡的地区氛围。在其第二任期内,美国在亚太的作用、地位和影响力会进一步下滑,多元化的地区格局则愈加清晰。”吴心伯说。

500

接下来的行程中,特朗普同样和日本、韩国“谈了生意”。

在日本,会谈过程中,双方签署了《关于迈向日美同盟新黄金时代的实施协议》和《确保关键矿物和稀土供应的日美框架》两份文件。一份是日本将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包括能源、半导体、造船等领域,还要购买美国天然气、大豆等;另一份是美日合作开采、加工关键矿产,也就是稀土。

500

会谈之前,日美内阁还交换了一份《技术繁荣协议合作备忘录》,明确指出两国将在人工智能、研究信息保密、通信技术、医药及生物供应链、量子、核聚变、宇宙探索等7大领域展开长期合作。日方负责人小野田纪美以“全球核心技术竞争加剧”的大背景,进一步为日美强绑定背书。

据日本财务省2024年度的贸易统计,日本对美国的出口额为21万6483亿日元,从美国的进口额为12万6434亿日元。日本方面的贸易收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为9万48亿日元的顺差。

2014–2024 年期间,日本向美国出口的主要类别包括: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医药产品。美国向日本出口的包括化学品、塑料、机械、飞机、农产品等。日本市场方面,美国出口农产品、食品、飞机、技术设备等具有增长空间。

而对于当下老龄化加剧,少子化严重的日本来说,出口是经济的“救命稻草”之一。而美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即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度要远远大于美国对日本的依赖度。

500

因此,在招待美国方面,刚出任日本首相仅一周的高市早苗做足了功夫。如赠送安倍使用过的高尔夫球杆,用美国产大米和牛肉宴请特朗普,宣布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等。

但表面功夫好看,账单上还是吃亏。此次,一份是日本将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据IMF数据,这个数字约为日本名义GDP的14%),包括能源、半导体、造船等领域,还要购买美国天然气、大豆等;另一份是美日合作开采、加工关键矿产,也就是稀土。

此外,美国对日本进口商品施加了基线15%关税(比先前可能达到的25%有所缓解)作为谈判达成的一个条件。在此之前,美国曾威胁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高达25 % 的关税,尤其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协议还规定,对于日本愿意给予美国更多市场准入(例如汽车、农业、能源)作为条件,美国的关税政策会有所调整。

《东京新闻》等媒体指出,本次投资合作对日本方面几乎没有利益可言。据目前了解,考虑对美开展投资的企业有三菱重工、东芝、IHI、软银等,都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巨头。这一批对美投资产生的收益,将在日本收回本金后以美国9成、日本1成的比例分配,散发着一种“新时代广场协议”的气息。

事实上,据共同社报道,自11月1日起,美国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叠加原有的25%,关税率达到50%。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资料,去年一年里面,日本出口至美国的卡车,至少有1.5万辆,因此美方这一政策,无疑将对日本车企造成重大影响。

在关键矿产与稀土(金属)供应链方面,两国宣布将合作减少对某些国家(尤其是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另一件很有特朗普风格的事,特朗普跟日本的协议完全聚焦在经济合作领域。且在这之后,特朗普在韩国,只出席了APEC工商领袖峰会,但缺席了APEC领导人峰会。

美国目前对韩贸易呈较大逆差(即美国从韩国进口远大于对韩出口)。2024年美国与韩国的商品贸易总额约为 1971 亿美元。其中,美国对韩出口约 656 亿美元,美国从韩进口约 1316 亿美元。

目前,美国对韩国的进口关税政策为:美国政府曾威胁对韩国进口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如果双方未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该协议是双方在 2025 年7 月左右进行谈判、随后在10月底确认细节的。美国与韩国达成了一项贸易框架协议,规定美国将把对韩进口商品(尤其是汽车)实施的“互惠关税”由原先 25 % 降至约 15 %。

500

特朗普抵韩前的首尔抗议者

另外,特朗普本次前往庆州博物馆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会谈,签署《美韩科技协议》,并就困扰双方许久的贸易协定达成共识。作为美韩贸易协定核心争议点的3500亿美元投资基金,最终确定为2000亿美元现金和1500亿美元造船业合作,前者将年度现金投资额限制在200亿美元,即整体时间跨度会长达十几年。

2014年,奥巴马访问亚洲的时候,也去了东京和首尔,那时和安倍晋三共进晚餐,被称为“寿司外交”,但双方在TPP谈判上进展有限,日本坚持保护农业市场,美国坚持汽车关税。后来在首尔,朴槿惠当时正面临“世越号沉船”悲剧的国内危机,奥巴马也在青瓦台简短表达慰问,访问氛围因此低调。

对奥巴马来说,关键在于建交,而非生意。

最后,也是西方媒体最为关注的一站,即中美元首在釜山见了一面,持续1小时40分钟。而双方在釜山会晤前夕,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用全大写字母发文:“THE G2 WILL BE CONVENING SHORTLY!”(G2即将召开!)

G2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由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登提出,后来得到基辛格等人的推崇。奥巴马时期曾提出中美共治构想,特朗普主动提到G2概念,表明他心中已基本承认中美的平等地位,是在贸易战、科技战等多轮博弈后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结果。

从奥巴马到特朗普,10年过去了,美国总统的亚洲访问中,中国从一个“缺席的主角”,变为“在场”。

10月,经济学人曾发表文章《为什么中国正在赢得贸易战》,认为在贸易战中,中国比美国更容易喘口气。原因在于,贸易战的锋芒相对的局面下,中国通过不断试错,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新的全球贸易规范,截至9月份的一年中,其商品出口增长超过8%,而对美国的出口却下降了27%。

即在旧自由贸易秩序的废墟上建立一个由中国主导的体系,并能够与特朗普的关税变动相抗衡。预计未来中国还会利用其作为先进制造商和7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重塑贸易规则的例子越来越多。

在特朗普时期,更多以经济手段做国家管理方法的策略开始出现。除了对外的关税政策,对内也是如此。比如,今年8月,美国政府已同意收购芯片公司英特尔近10%的股权,作为交换,政府将此前授予英特尔的近90亿美元补助金转为股权。该协议将使美国政府成为英特尔的最大股东。在此之前,政府已与美国为数不多的稀土材料生产商之一达成了类似协议。此外,美国能源部还获得了认股权证,有权以固定价格收购一家锂业初创公司的股份,作为对该公司提供政府贷款的交换条件。

500

国际关系学者施展曾表示,随着全球贸易的变动,全球的政治空间跟经济空间不再重合了,产品的生产过程、贸易过程是横跨多个国家的,意味着过去管用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在今天就不管用了。

力量牵绊中,当政治姿态让位于资本回报,新的纽带、链接和角色正在搭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