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偷袭,京东守城:双十一电商大战的“阳谋”与“暗战”

500

在电商江湖中,每年的双十一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年双十一前夕,京东就深陷这样的风暴中心。“京东对美的500万巨额罚款”“京东二选一”等谣言甚嚣尘上,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相关话题屡屡登上抖音和今日头条热榜,引发了广大消费者和行业人士的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京东要求在自己平台上的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台。这一举措本是为了确保销量大的平台价格具有竞争力,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合适价格的商品,主动比价的行为本质是为消费者构筑价格防护墙。然而,这一策略却引发了与抖音直播间之间的价格竞争,也成为了谣言的源头。

这一场舆论风波,表面上是京东与抖音之间的“口水战”,实则反映出电商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京东的“价格铁幕

电商市场早已不是当初的蓝海,随着众多新兴平台的崛起,市场份额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京东作为传统电商巨头,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地位和竞争策略。

面对这些谣言,京东迅速站出来为自己“正名”。京东一直秉持着为消费者谋福利的理念,要求平台售价不高于其他平台,这一政策的初衷是构筑起坚固的价格防护墙。

在如今这个商品琳琅满目、价格参差不齐的电商市场中,消费者往往会在各个平台之间反复比较,只为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京东深知消费者的这一心理,通过主动与其他平台比价,确保自家平台上的商品价格具有竞争力,让消费者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筛选,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

以美的品牌为例,2023年美的系全品类产品在京东线上渠道的净销售额突破500亿元,成为京东家电首个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合作伙伴,双方还约定未来3年在线上渠道保持每年净增100亿元、整体净销售额突破2100亿元的目标。

如此庞大的销售规模,使得京东有必要确保美的产品在自身平台的价格具备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平台的销售增长。这种主动比价的行为,本质上是在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而非外界所传言的恶意竞争手段。

然而,抖音却对京东的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直指京东存在“二选一”行为。

抖音电商内部人士回应称,京东主动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自主经营权,以巨额罚款为威胁,禁止家居家电商家参与抖音电商的平台营销活动。他们指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对“二选一”案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和参加其他竞争性平台促销活动”都属于限制市场竞争的“二选一”违法行为。

从抖音的角度来看,京东的这些举措阻碍了商家在不同平台之间自由开展业务,使得商家无法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灵活地制定营销策略和价格策略。这不仅损害了商家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发文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利他的,友商的动作显然是不利于合作伙伴发展的”,这一番言论更是直接表明了抖音对京东做法的不满。

双方观点的激烈碰撞,让这场价格之争背后的矛盾更加凸显。

抖音超车,京东承压

近年来,抖音电商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成为电商行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数据显示,2024年抖音电 GMV约3.5万亿,同比增幅30%,凭借这一成绩,抖音电商已成功超越京东,成为行业第三。

从用户群体来看,抖音作为一款短视频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极高的用户活跃度。截至2025年,抖音(含抖音极速版)的月活跃用户数(MAU)约8.5亿,其用户群体广泛且多元化,涵盖了各个年龄层和社会阶层。

相比之下,京东作为传统的电商平台,主要用户群体是购物需求强烈的消费者。京东的用户数量虽然也颇为可观,月活跃用户数(MAU)达5.4亿,但在用户增长速度和用户活跃度方面,与抖音相比略显逊色。

从营销手段来看,抖音通过与创作者、明星合作推出热门话题和挑战来吸引用户参与,还提供广告投放服务,帮助商家通过短视频广告触达更多潜在用户,其营销活动注重时效性和热点事件的结合,以提高品牌曝光度和用户参与度。

例如,韩束与拥有3500万粉丝的达人姜十七合作推出了五部短剧,巧妙地将韩束“红蛮腰”系列产品植入剧情中,为韩束带来了海量的曝光与互动。

相比之下,京东作为传统的电商平台,更注重用户需求和购物体验,通过优惠活动、满减折扣等方式吸引用户购物。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虽然能够吸引一部分忠实用户,但在这个内容为王、流量至上的时代,京东传统的“货架+物流”模式,在创新与灵活应变方面的劣势渐渐显露无遗。

在直播电商抖音直播电商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店播(商家自播)GMV已贡献超过30% 的整体销售额,形成了以中小商家为主体的良性生态圈。头部达人GMV占比仅9%,流量向中小达人和品牌自播倾斜,摆脱了对“超头主播”的依赖。

而京东在直播电商布局上相对迟缓,缺乏原生内容基因,难以孵化现象级带货IP,在直播电商领域远远落后于抖音。

总之,抖音凭“内容+流量”闪电超车,京东守货架难挡攻势。

电商内卷拉响警报

在当前的电商市场中,过度竞争与内卷现象已经愈演愈烈,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大痛点。

其一,电商平台价格战屡见不鲜。从“全网最低价”“仅退款”到“自动跟价”“全网比价”,低价策略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比如,拼多多凭借“拼团”模式迅速崛起,成功地撬动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促使其他平台相继跟进。

尽管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销售额增长,但长期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引发恶性竞争,导致行业整体水平下降,还使得消费者更关注价格而非品牌忠诚。

其二,流量争夺也是电商平台竞争举措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一切,拥有了流量,就拥有了市场和用户。因此,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想尽办法争夺流量,提高用户粘性和复购率。

然而,商家为了获取流量,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投放和营销活动,这无疑增加了商家的运营成本;流量分配不均,头部商家和品牌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和资源,而中小商家则难以获得足够的曝光机会,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除了京东和抖音,其他电商平台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内卷。淘宝天猫集团将“价格力”列为五大战略之一,首次在双 11 期间实施天天低价策略,通过不断降低商品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快手明确提出了“低价好物”战略,并上线了“大牌大补”的核心玩法。

面对电商市场的过度竞争,回归理性竞争已成为当务之急。京东作为电商行业的重要参与者,需要摆脱价格战的思维定式,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在商品质量京东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对于入驻的家居家电等各类商家,定期对商品进行抽检。对于发现质量问题的商家,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用户体验京东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购物流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推荐,为用户精准推荐符合其需求的商品,提高购物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此外,京东可以加大在高端商品、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布局,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双十一前夕,京东因“比价不低即罚”陷入“二选一”舆论漩涡,抖音借势猛攻,以内容+流量闪电超车;价格战与流量内卷令行业拉响警报,京东欲突围,唯有放弃低价血拼,回归质量、体验与高端供应链,才能守住货架护城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