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瓶率升、库存降!古井贡酒不唯营收论,打造出行业转型样本

500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当白酒行业告别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步入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交织的“存量博弈”新阶段,如何突破增长瓶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作为徽酒龙头企业,古井贡酒在2024年三季报中首次出现短期营收波动,却以开瓶率提升、库存下降、人员能力升级等“反向向好”指标,展现出转型期的韧性与底气。其围绕品质、产品、产业、文化构建的四维转型体系,不仅为自身打开了增长新空间,更成为白酒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的典型范本。

品质革命

在白酒行业,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古井贡酒对品质的坚守,始终扎根于历史传承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公元196年,曹操将“九酝酒法”献给汉献帝,开启了古井贡酒千年酿酒史的序幕;如今,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亳州的明清窖池群中“活态传承”——128道精细化酿造工序被完整保留,连续十二届“秋酿大典”不仅成为展示非遗技艺的文化IP,更让每一滴酒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不同于部分企业对传统工艺的“符号化”利用,古井贡酒将古法精髓融入生产细节,明清窖池群的微生物群落经过数百年驯化,成为酿造优质基酒的“天然宝库”,为品质打下坚实根基。

与此同时,古井贡酒以科技为笔,为传统酿造注入现代化生命力。5G透明工厂的建成,让白酒生产告别“经验依赖”:从原粮筛选到基酒酿造,2000余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微生物数量等关键数据,通过AI算法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自动化灌装线上,“一瓶一码”溯源系统覆盖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酒水产品的酿造批次、窖池编号,让品质“看得见、可追溯”。更值得关注的是,古井贡酒并非简单堆砌科技设备,而是将传统酿造中提炼的“最优参数”注入智能系统,比如根据不同季节的微生物活性调整发酵周期,既保留古法风味,又提升品质稳定性,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效率”的有机融合。

在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古井贡酒的可持续实践同样走在前列。厂区内,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超1.2亿千瓦时,满足近30%的生产用电需求;循环水冷却系统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每年减少废水排放近80万吨。这种“酿造与生态共生”的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能耗,更让“绿色古井”成为品牌新标签,契合当下消费者对环保理念的认同。

市场突围

消费需求的变迁,是驱动白酒企业转型的核心动力。如今,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已从“送礼悦人”转向“自饮悦己”,对品质、场景、体验的要求愈发多元。面对这一变化,古井贡酒以“产品矩阵+场景创新”为抓手,打破地域局限,加速全国化布局。

在产品设计上,古井贡酒构建了覆盖全价格带的“立体化矩阵”,精准匹配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大众市场中,“老瓷贡”凭借高性价比巩固基础消费,成为日常自饮的首选;中端市场,“年份原浆古5、古8”聚焦商务宴请场景,通过口感醇厚、包装典雅的特点,抢占三四线城市商务消费份额;次高端市场,“古16、古20”以“年份老酒+文化赋能”的定位,切入高端宴席与礼品市场;针对Z世代与轻商务群体,推出的“年份原浆轻度古20”,将酒精度降至40.8度,搭配简约年轻化包装,适配露营、小聚等轻松场景,填补了年轻消费市场的空白。这种“高中低端协同、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策略,让古井贡酒在不同消费层级中均能找到增长支点。

场景拓展则是古井贡酒打破传统边界的关键一步。过去,白酒消费多集中于“宴席+礼品”两大场景,而古井贡酒通过创新活动,将白酒融入更多元的生活场景。“三贡节”活动中,消费者可参与酿酒体验、酒文化讲座,甚至亲手调制专属白酒,让饮酒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古井轻养社”的推出,更是跨界融合养生饮品与文化体验,比如推出“白酒+草本茶饮”的搭配建议,将白酒与健康生活方式结合,吸引注重养生的中年群体;4A级景区“古井酒文化博览园”每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通过展示古老酿酒器具、还原古代酿酒作坊,让工业旅游成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新纽带,实现“酒旅融合”的新增长。这些场景创新,不仅拓宽了消费边界,更让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紧密。

产业协同

单一香型、地域局限,曾是制约区域白酒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古井贡酒通过“多基地布局+跨品牌融合”的战略,构建起覆盖多地域、多香型的产业协同生态,为全国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生产布局上,“四地同酿”战略成为古井贡酒突破地域限制的核心举措。亳州基地作为核心,专注浓香型白酒酿造,传承“九酝酒法”的核心技艺;武汉基地依托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拓展华中市场,同时研发清香型白酒;滁州基地聚焦明绿香型白酒,挖掘江淮地区的酿酒特色;仁怀基地则布局酱香型白酒,切入高端酱香市场。四大基地形成“浓香为主、多香并举”的格局,既能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又能通过地域互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例如,华中地区消费者偏好清香型白酒,武汉基地可实现就近供应,缩短配送周期,提升消费体验。

品牌整合则让古井贡酒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通过战略携手黄鹤楼酒业、明光酒业,古井贡酒成为国内少数拥有两大跨区域中国名酒品牌的企业。黄鹤楼酒业的“汉派浓香”与古井贡酒的“徽派浓香”形成差异化互补,明光酒业则在华东大众市场拥有深厚渠道基础。这种跨品牌融合,不仅带来了生产技术、渠道资源的共享,更推动了不同地域酿酒文化的交融——比如将古井贡酒的“九酝酒法”与黄鹤楼的“清蒸二次清”工艺结合,研发出更符合华中市场口味的新产品。截至2024年,古井贡酒省外市场营收占比已突破45%,从“徽酒龙头”稳步迈向“全国性品牌”。

文化赋能

白酒的本质是文化消费品,如何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是品牌高端化的关键。古井贡酒通过“国家级平台+具象化体验”的方式,让品牌文化从“文字符号”变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消费体验,塑造起高端品牌形象。

在品牌传播上,古井贡酒借力国家级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白酒文化。连续多年参展上海进博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九酝酒法”的非遗魅力;作为中国白酒代表参加世博会,将古井贡酒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工艺结合,让国际消费者了解中国白酒的独特价值。这种“走出去”的战略,不仅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更让“古井贡酒=中国白酒文化代表”的认知深入人心,为品牌高端化打下基础。

文化的具象化体验,则让消费者与品牌产生深度情感连接。中国白酒行业首家酒文化博物馆内,近万件古老酿酒器具、文献资料,还原了古井贡酒从汉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桃花春曲节”上,消费者可亲眼见证“桃花开、制曲始”的传统工艺,感受“春曲酿好酒”的文化内涵;推出的“年份原浆”文创产品,将古代酒器造型与现代设计结合,既是饮酒器具,也是文化藏品,成为消费者传递文化认同的载体。这种“文化+体验”的模式,让古井贡酒不再是单纯的饮品,而是承载文化记忆与情感价值的符号,进一步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古井贡酒的转型之路,并非简单的策略调整,而是一场涉及生产、市场、产业、文化的系统性变革。在白酒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当下,古井贡酒的实践证明,唯有以品质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为灵魂,才能突破增长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整个白酒行业而言,古井贡酒的转型样本,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未来的白酒行业竞争,不再是规模与数量的比拼,而是价值与品质的较量。而古井贡酒,正以自身的探索,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中国白酒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