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好多德国企业搬到太仓,德意志正统在太仓。德国大使馆:欢迎大家品尝德国面包
@少年伯爵:
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的,太仓那边建了好多欧洲小区和德国小镇,因此那边人称小德国,几百家德企扎堆。
德意志正统在太仓。
@Pope的老迷妹:我姐家就在嘉定,经常去太仓德国人开的面包厂买面包,实惠好吃。
@陈语皓:
德国面包不是又干又硬的吗
@德国驻华大使馆:
大家好,我是德国大使馆新闻处的谢丽娜。
很高兴参与大家对太仓和德国面包的讨论。我也觉得德国的面包要比中国的面包硬一些,但这也正是德国面包的独特魅力所在。德国面包大多采用传统的酸面团发酵法,少盐少油,非常健康。有面包爱好者喜欢自己养着一团老酵母,并给它起一个可爱的名字,每次做面包拿出一部分来发酵,就像老朋友见面那样。这样用心烘焙出来的面包吃上一口,会给人健康和幸福的感觉。中国的面包多使用汤种发酵法,会加入热水,植物油,糖和鸡蛋,面包柔软湿润,和德国面包的“硬派”形象完全不同。德国人会以为这是某种“蛋糕”。欢迎大家品尝德国面包,慢慢咀嚼,用心感受朴素健康的味道!

@军武季:
德国正统在太仓?
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的,江苏苏州太仓市那边建了好多欧洲小区和德国小镇,因此那边人称小德国,几百家德企扎堆。
德国本土已经基本丧失了工业发展的一切有利条件了,前几天连最后一个核电厂都被爆破了,火电厂更是早就拆完了,现在基本上完全依靠从法国进口电力。
根据今年9月的数据,太仓集聚的德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560家,其中公众知名度低但在行业内却大名鼎鼎且拥有很高话语权的“隐形冠军”企业就超过60家,占比超过十分之一。这些德企中约70%与汽车制造相关,德资投入超6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逾670亿元。
@王虎的舰桥:一件非常诡异但合乎情理的事情:恁鳖在当前这种环境下一直没动过物理意义上给其它制造业国家去产能的念头,是因为这些国家自己给自己去产能的效果更好,甚至会把整个门类的产能集体往中国搬。比如德国。
德国佬的企业为什么纷纷“去中国化”,根本原因还是之前说过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电力是最基础的现代基建,但德国的用能成本是中国的四倍,甚至比美国都高得多。
2022年、2023年的冬天,西欧出现能源问题,很多人吐槽欧洲是不是要冻死好多人的时候,我就说过,不会冻死人,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事实证明,真到了冬天,能源一下子又变得够用了,为什么够用了呢?
因为作为用能大户的制造业企业在高企的能源成本下跑路了。
居民取暖用不了多少电力和天然气,就算涨价,紧紧裤腰带也就抻过去了。但制造业企业需要付出的能源成本,可是实打实的。
祝绿党能够继续在德国执政,直到地老天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