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康熙”火出圈之后,聊聊野史界的“换种赢学”

​这个关于“康熙其实是洪承畴与孝庄太后的儿子——这么一想很多历史疑团都对上了”的梗,我几乎是从开始,到发酵、到流行全程围观的,原本想聊但怕自己被信息茧房了,贸然讨论会不会被人说我太low?然而我还是太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八卦热情,今天看到这个梗正在以野火烧不尽的态势迅速传播,尤其是沿着“皇汉大聪明-知乎历史圈用户-普通知乎用户-部分史同女-小红书八卦女-微博八卦”的路径逐渐向外扩散,呈现出一种病毒式模因传播的态势,这个21世纪新鲜热乎的“绿帽史学”新成果才算是彻底出圈。其中,女性网友的加入在这个过程中功不可没,否则根据我的观察如果没有女性的传播,这种在初始状态下纯粹男性性别趣味的话题在知乎(以男性用户为主)圈层就戛然而止了(比如知乎前段时间的名梗“武大郎梦男”,反之则是“沟子史学”)。

说回到“洪玄烨”,虽然起因是一个很难算的上石锤的清朝皇室后人基因检测,但这个梗之所以能够流传就是“开局一张图”的冲击力太强了:

500

左边是洪承畴(后人根据比较模糊的祖传容像翻绘的)右边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清朝官方的老年容像)。左右一对比再加上标题给你的心理暗示,想说没有血缘关系都不行。更有人拿出清朝皇帝图鉴中皇太极、顺治的像,再结合孝庄的宽扁脸型,加上历史上“大玉儿劝降洪承畴”的说法和关于基因检测结果推论,言之凿凿地说“绝对被换种”了。

500

剩下来自然是一系列根据这一“结论”反推的历史事件“再解读”,就如癸酉本红楼梦的拥趸一样,大家开始惊呼“这样解释就都对上了”!现在这些“对上了”越积累越多,我就挑几个比较早期传的,个人觉得相对不那么离谱且有点乐子的“证据”吧:

1. 年龄问题。历史上康熙12岁有了第一个儿子,大家反推“从生理上不合理”,再结合史书记载康熙早年得了天花,曾长期被送出宫抚养。于是就说,肯定是那个“真玄烨”已经在宫外病死了,狸猫换太子换回来的是孝庄和洪承畴的亲儿子“假康熙”,根据时间点推算,如果两人真的在劝降那个时间点有过什么,他们的儿子要比真正的玄烨打个3岁左右,那么历史上康熙15、6生育第一个孩子就比较合理了。

2. 历史上康熙的生母去世后他没有表现得很悲伤,而孝庄太后死后康熙像对母亲一样守孝了3年,并且37年一直没有把孝庄和皇太极合葬。孝庄太后觉得辅佐亲儿子比亲孙子可靠。康熙回宫后没多久,顺治和董鄂妃相继暴毙,他顺利登上了皇位。

3.为什么洪承畴原来是“大明忠臣”后来突然勤勤恳恳为大清鞍前马后,康熙登记之后又迅速退休归隐。鳌拜在先皇在时一直是大清忠臣,玄烨登基后多有不敬还处处做对,感情在《鹿鼎记》里有高光时刻鳌少保居然是东方版艾德·史塔克呀……

500

当然还有一些信源就以讹传讹的很玄乎的东西,比如说皇帝的年号,谶语、还有什么“黄拙吾的尸体”这样的说法。后来关于“康熙换种”的野史留言还和流传了上百年的清朝另一个换种公案——乾隆&海宁陈家的传言合流,又扯到了当代电视剧经常用的名梗“继后断发”,总之就是“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直到有人开始附会最近因为王家卫录音门而被热议的陈道明,玩梗他“陈”“长得像乾隆”“悼明”,我是彻底蚌埠住了。

500

还有人说台湾艺人陈信宏(五月天的阿信)的,我哈哈哈哈(“臣姓洪”什么的哈哈哈,咱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停止玩谐音梗啊)

500

你要拿乾隆的这张照片来认亲,有一说一留几手和白客会更像吧:

500

只此,我们算是完整围观了一段很经典的野史诞生全过程,倒推一下也就懂了历史上那些稗官野史是如何从“灵光一闪”到“达成共识”最后被无数民间传说不断演化和创作文艺作品最后被默认为“正史”了。

其实上面的种种“证据”,不一定经得起推敲,这就跟索隐派红学一样,你只要根据结论找论据,再精心地组合裁切,一定会形成一个逻辑链看似很通顺,进来的人不得不信的“对上了!”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洪康熙”的梗之所以会被人“相信”和传播,核心根本不在于到底证据是不是站得住脚,就像网络谣言,能够风传本身不在于其本身,而是是否精准地迎合了传播者的心理需求。

而“洪康熙”之所以能越传越广直到大规模出圈,底层逻辑不是“证据确凿”而是“幸灾乐祸”。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一种“给清朝皇帝戴绿帽”的爽点。

这个爽点并不体面,甚至很猥琐,是阿Q精神的一种变体,是互联网上那群不成器的“皇汉”用来自我麻痹和自我攻略的“赢学”——虽然你征服了我,但是我睡了你的女人,大清江山最后还是汉人的种,你们爱新觉罗竹篮打水一场空——“我的儿子姓赵了”这怎么不是一种赢呢?

当然,这种思维模式并非皇汉专属,只不过在这里面被皇汉用来“赢”了而已。实际上,“绿帽”一直以来是男性对男性进行魔法攻击的最有利武器,因为造谣成本低,且精神伤害大——要搞臭女人会说她不守贞操,要搞臭一个男人就说他的女人不守贞操——连自己女人的忠诚都没有,这个男人的尊严和权威自然被解构了,如果还养了别人的儿子,那么攻击力直接max。

这其实是挺可悲的一件事,根据我长期上网冲浪的所见所闻,一个男性公众人物,无论他犯下什么样的错,都不会完全失去同性别“兄弟”的支持和力挺,然而一旦被传:1.性能力不行
2.被戴绿帽, 那么男性会立马划清界限转而进入会心一笑,吃瓜看戏的状态,所以这一招数也就成为了男性攻击男性让其翻不了身的利器。

而抛开民族矛盾,大众一直对这种“上位者被戴绿帽而不知养了‘野种’沦为小丑”的戏码津津乐道,你看《甄嬛传》后期,只要大橘皇帝一出现,满屏绿色弹幕的欢乐就知,因为它蕴含了一种“下位者低成本解构上位者”的逻辑,当你对对方用尽浑身解数都无法动摇半分的时候,编一个故事说他妻子/母亲是个荡妇。他的儿子/他自己是个野种,是最后的“大杀器”。

500

这种操作细细想来其实挺源远流长的,最著名的就是嬴政&吕不韦这对“假父子”——你秦王扫六合又怎样,最后大秦还不是传给了“别人的人种”,你秦始皇鞭笞四海又怎样,你妈是个荡妇——这怎么不是六国遗民的一种“换种赢学”呢。我们甚至也可以合理想象,被传的沸沸扬扬的乾隆与海宁陈家的传闻,何尝不是一种民间对于乾隆史无前例的严酷文字狱和民族压迫的一种报复性反弹呢——你杀了那么多汉人,查禁了那么多书,结果自己是个汉人的种。

当然,除了这种很明显的“换种”赢,还有民族血统赢和宗教赢,比较典型的是十几年前互联网上流行的把唐朝解释为一个“鲜卑人王朝”把李白解读为“外国人”,亦或是捕风捉影地说朱元璋是回族人,说郑和是虔诚的穆斯林……

显然,如果单纯要靠“洪康熙”这个梗来“赢”具有很强的唯心主义和局限性。这个梗的破圈,更大的推动力除了人民群众原始的八卦和窥私欲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反过来的“批判色彩”。从唯物史观和阶级史观来看,无论是嬴政还是康熙,他们是谁的“种”并不重要,只要他们生来是自己社会身份的统治集团的一员,他始终维护的是自己所在集团的利益,康熙不会因为自己“姓洪”就加入天地会(韦小宝:皇上也是我会中兄弟?)乾隆不会因为自己是“陈家”的儿子就不搞文字狱,成吉思汗即使是“刘木真”就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秦始皇的父亲是吕不韦还是异人都不关紧要,也许血统是影响历史最无关紧要的要素了吧,却被一群自卑的人拿来用作一种“宣称”,反正现在你怎么说都不会被满门抄斩了。

更有趣的是,这个梗最初可以说是皇汉出于一种纯男性视角的“无论怎样改朝换代,我大汉男人的Y染色体屹立不倒”叙事,但随着留言的传播反而是给女权主义者“递了刀子”——连皇家血脉都可以轻易换掉,不正好说明男性的Y染色体传承是不安全的,无论男权社会基于姓氏还是基于男性血缘的“传宗接代”都是没有意义的嘛(康熙有汉人的血脉但不认爹,是爱新觉罗的继承人却是别人的血脉),正所谓“历史是一个任人抱养的小男孩”。

500

也许这种从另一个角度的“吃瓜”心态的小红书和微博女性用户不是那么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但这种男人之间通过绿帽攻击来解构对方男性气概和上位者身份的行为,无疑也是当代女性的爽点——和尚摸得,我也摸得,再结合与娱乐八卦一脉相承的那种八卦探索欲,帝王将相一样在女性面前被拉下神坛,成为了“玩物”。

与之类似的便是之前风靡一时的“沟子史学”。原本是清粉和明粉之间的相互造黄谣——互相空口白话地攻击对方的开国皇帝是“卖沟子起家”,并且活学活用地利用上面的一套野史制造流程把故事编的很圆。当然没有人会当真,但只要能用造黄谣的方式去消解你的神圣性又不用付出成本,那我不造白不造。于是乎,有更多的人加入了“沟子史观”的相互攻击,最后干脆大家一起把水搅浑——人人都卖钩子等于大家都没什么可丢人的,于是所有人一起抱着一种恶趣味去解构整个历史的神圣性,似乎大家在这种过程中享受了一种创造历史、凌驾于历史之上的造物主一般的优越感。也许这就是野史和谣言声生不息的原动力吧。

500

而在女性的角度,这些男性中的上位者被重新“逆塑”成了两性关系中“雌伏”的下位者,让女性作为一个性别也可以去凝视与把玩,从而获得了对于历史前所未有的参与感。要知道,在古代社会,女性在社会层面是没有任何身份可言的,绝大多数女性被限制在家庭的范围之内,所以除非当代女性把自己“逆塑”成一个心理上的男性,否则很难产生和男人一样的阅读历史的代入感,而最近几年女性历史爱好者的井喷,不得不说和这种“嬷嬷”文化有很强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是女性的专利,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古代“家-国”二元嵌套结构中,女性是家庭那个小“国”里的下位者,社会(国)层面上的“大家”是一个“全男社会”,所以往往由男人去扮演女人、妻子的角色,用夫妻比喻君臣自古就是默认的事。

这也就解释了“洪康熙”的梗为啥如此具有“普世性”,突破圈层成为了热搜。当然,玩梗图个乐就行,毕竟就像前面说的,你在凝视解构别人的时候,别人也许也在凝视和解构你,皇汉在嘲笑爱新觉罗家族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没过多久,网络历史界就要进入一个“大抱养时代”了——谁是谁的爹,嗯,将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