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迎来“精细时代”:以内容为基,靠专业破局

500

团播并非昙花一现的流量游戏

撰文许   伟

编辑/ 李   季

排版/ Annalee

在大众印象中,团播一般是多位主播在同一个直播间内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直播形式,其火爆之势在2025年的直播赛道堪称现象级。

从陕西省歌舞剧院曾和抖音团播间@梦华录·踏月 联动直播,到吉林省歌舞团携手“雪饼猴”直播,吸引65万抖音网友观看……种种迹象说明,团播本质上是一种被大众所接受,被市场所认可的新型文化消费。

这种模式的成功,不仅在于它集结了多位主播的才华与魅力,形成了一种“1+1>2”的效应,更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娱乐性与商业性。即团播不只是单纯的主播才艺展示,而是一个集内容创作、品牌推广、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如今,经过2年的迭代发展,团播行业精品化、规范化的趋势愈发显著,从内容策划到执行落地,每一个环节都彰显出专业与精细。因此,也印证了做团播绝不是“找几个有才艺的主播往镜头前一站就行”,它需要的是一整套专业团队的协同配合,每个环节的质量都直接影响最终的观众体验。

尤其对于把“怎么做出让观众爱看、能记住的内容”当成核心方向的从业者来说,当他们从观众视角的本能选择出发,察觉到观众开始讨厌看到同质化内容的时候,集体转向的契机也就悄然降临了。

2.0时代需要的不只是流量

如果说早期的团播主要以流行舞蹈内容起家的话,眼下的团播无疑已经超越单一的才艺展示,正向着多元化、深度化的方向进行华丽的转身与升级。

翻看相关团播直播间不难发现,在舞蹈类团播中,有将国风融入现代编舞的创意尝试;在唱歌类团播中,有不少有关民族特色歌曲的全新演绎……显然,差异化发展成为团播行业谋求突破、吸引观众的全新策略。

这就意味着业界有了新的共识:观众已经被早期那些偏同质化的团播表演磨去了新鲜感,单一重复的才艺展示难以再激起他们的热情与共鸣。

面对日益挑剔的受众群体,团播从业者不得不深入挖掘内容创新的可能性,力求在众多直播中脱颖而出——观众只会为有价值的内容买单,行业最终会向高质量的发展转型。

而这,自然成为相关平台规范和引导团播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在9月26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司指导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抖音直播在三亚市共同发起“优质团播计划”。该计划主要聚焦于四大扶持方向:推动舞台专业化升级,打造精品化视听体验;鼓励综艺互动、剧情主题等内容创新,支持虚拟直播等新技术应用;促进非遗元素融入,实现文化活态传播;结合文旅资源,打造“团播+文旅”融合模式。

500

用抖音直播的业务代表余暖暖的话来说,“优质的内容上,抖音是想引入更多的内容生产机构来下场来入局,帮助我们提高好的内容的天花板。平台会对优质内容给予流量扶持。”

站在平台方的角度,对优质的内容必然会有更多的流量扶持,让这些内容被更多人看到,而用户也会用脚投票,主动筛选优质内容。总之,要是留不下任何互动数据,这样的团就会被市场淘汰。

不难看出, “让观众看到有价值、有差异的内容”成为团播2.0时代的核心追求。这一转变,不仅仅是内容生产策略的升级,更是对观众需求深度洞察后的精准回应。

内容精品化即团队标准化

“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前台精简、后台扎实’的搭建逻辑,不追求‘规模大’,只追求‘配合好、专业度高’,因为我们清楚,观众看到的‘精彩’,背后是无数细节的支撑。”

长鲸,一个从观众投身到直播传媒的团播公会。从观众视角来看,他们在入行前就发现行业同质化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才想要以“作出一点不一样的内容”为出发点,打造出一个更优质的团队。

和个播公会不同,团播的公会对组织能力的要求更高,因为个播主播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而团播有非常多的部门,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才能做好一个团队。

以打造一个精品团公会为例,其组织架构首先是整个大的运营中心,包括前端的招募,中间的男团、女团的孵化以及粉丝的管理,负责对整个内容进行策划。其次比较重要的是技术中台,包括妆造、运镜、中控、舞蹈、视频等,这些需要对画面呈现的效果负责。最后是行政人力中心,包括法务、财务等,和正规的公司没有什么不太一样的地方。

即意味着,组织能力和标准化体系之于团播的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每一家团播机构都有自己的标准化体系,尤其是新团的孵化流程,只有具备一套非常完善的标准体系,才能保证整个机构从招募到孵化到成团的整套流程,可以顺利跑起来。

长鲸的团队建设也不例外,“我们公司目前百分之七八十的主播都是来自高等院校,同时也面向社会招优秀的人才”,当主播招募完成后,他们将在新人训练营走完一个星期的集中培训,通过舞蹈、形体、才艺等考核的成员会被拎出来成团,再进行一对一专业化的培训。

500

做好人员招募与培训工作后就到了内容策划环节,长鲸的内容打造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开播前,会进行流程上整体的彩排,模拟真实的直播场景完整走一遍,确保每一个环节不会出错;彩排中,如果发现问题一定是当天解决,不会把问题留到直播的那天;直播后,不会立马散场,而是组织所有参与人员一起仔细观看直播回访,总结经验并且不断的改进。

对此,长鲸的运营总监李超鹏表示,“有关团队的想法,我们一直不认同快节奏的做法,反而觉得慢就是快,与其花精力做十个平庸的团队,还不如说把精力花在一个团队上做精做细,与其追求短期的流量高峰,不如说是培养长期的观众信任。”

他也坦言,开播后用了半年时间不断的优化,根据观众的反馈内容进行细节打磨,虽然起步慢,但团队旗下的厂牌已经有了稳定的观众群体,“很多观众说看了鲸渝101的直播,不仅看到专业的才艺展示,还能够学习到一些传统的知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这种被认可的感觉,比起短期的流量更有价值,也能够让我们更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团播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

当前,业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有的公司开始减少团队的数量,专注于打磨优质内容,有公司开始尝试创新,结合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做一些差异化内容,这些趋势也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迈向高质量发展这条转型之路,走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台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对应的都是幕后的人力、物力以及精力的加倍投入——在一场直播中,后台团队至少要按照1.5倍配置,才能把“支撑服务”做到位。

据长鲸的公会长李帅介绍,“有一个负责做策划的运营,有一个灯光师,有一个VGA,有一个摄影老师,一个导播以及一个掌特写机位的”,同时,还要为主播设置服装和妆造这两个板块,及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甚至在硬件设施上也要对标专业的演出舞台:在灯光方面,用的是和大型音综、顶级晚会同水平的设备,一个直播间一共配置了200多台专业灯具;拍摄设备方面,除了配置3台固定摄像机(分别拍全景、中景、特写),还专门加了1台专业摇臂;音响方面,用的是专业级的线阵列音响系统……

从人员到设备,从内容到执行,全都有一套完整、严谨的流程,不是“主播想展示什么就展示什么”,而是全团队围绕“观众需求”一起努力,确保每一场直播都有质量、有内容。

“很多人可能觉得,团播的‘亮点’都在前台主播身上,但我们始终认为,后台团队才是‘优质内容的保障’”。毕竟,如果运镜没跟上主播的展示动作,观众就看不清细节,再好的内容也会打折扣;如果灯光没调好,主播的状态就会显得不自然,整体观感会差很多;如果妆造、服装和展示风格不搭,会让观众觉得“违和”,难以投入。

换句话说,经过2年迭代发展,当下的团播已经脱离了人们刻板印象中的低门槛,不是简单的主播在镜头前随意表现、后台人员随意配合的模式,而是一场集专业策划、精细运营、高端设备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展示。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提升,更在于整个行业对“内容为王”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内容上,衍生出国风舞蹈、hip hop、二次元等专业舞台级演出;分工上,团播的前台通常需要5~7个主播,幕后则需要搭配1.5倍人数的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运营,以及妆造、舞蹈、服装等中台部门;制作投入上,不少团播采用跟大型音综、顶级晚会同水平的灯具、音响、摄录设备,对标电视制作水准……

500

持续升级的内容和配置,开始吸引越来越多专业人才加入,更职业化、高度分工的直播形式,则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一方面,直播间不仅为主播提供展示舞台,也创造了主播、运镜师、导播、运营、编舞、妆造等岗位,成为传统影视工业软着陆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平台接连发布多项管理规范,持续强力打击种种不当行为,公会、主播等行业参与者也开始主动剥离暧昧经济,逐渐度过草莽期,进入规范发展的2.0时代。

如此一来,也为相关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机会。基于团播这种内容载体,主播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同时还会获得自己的粉丝群体。这个过程中类似于传统影视行业能够让艺人获得综艺、短剧包括线上线下的演出等机会,它的客群会进入这个新的领域,是一种能让入行者实现多栖发展的综合模式。

“如果将团播看成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团播主播未来就可以向多栖艺人发展,比如专业的舞者或者是短剧演员,又或者是素人的出道,同时也可以回归到线下的舞台,进行不同行业的发展”,在谈到自己的从业经历时,主播林不染如此表示。

可见,“高质量”“差异化”“多栖发展”的2.0时代正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