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建设新中国一样建设自己”,大家觉得呢?
“像建设新中国一样建设自己!”最近这个话题在网上挺火。围观了一下,感觉这还不只是一场单纯的“打鸡血”行动,而是年轻人看着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生机勃发,油然而生的一种自信,也是许多人从大国崛起进程中,为个体成长找到的精神坐标。
一、发展是硬道理,“人无我有才硬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也好,个人也罢,发展才是硬道理。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身上有艺,遇事敢刚。
回望新中国的起点,那真是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民生凋敝,百废待举,洋火、洋油、洋灰,什么都要加个“洋”字。用今天的话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天崩开局”。
但中国人总是要争一口气的。我们咬紧牙关搞建设,“人造天河”红旗渠挖了出来,“上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熬了过来,“卡脖子”冲了出来。也就是几十年时间,中国就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工业化道路。

▲ 1993VS2025: 中国汽车制造实现从人工组装到智能制造的巨大飞跃
看似寻常最奇崛,事非经过不知难。如今中国已经成了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强国。我们的工业体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是美国的两倍,超过紧随身后的8国总和。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那它的浩瀚无垠,都是靠亿万中国人涓滴奋斗汇聚而成。中国人一不靠偷,二不靠抢,三不靠别人施舍,这就是我们“不仰不俯”的底气。
中国靠经济建设屹立东方,中国年轻人也要靠经济独立挺直腰杆。所谓经济独立,不是说年入百万、一夜暴富,而贵在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为自己赢得选择的自由。
网上总有人哀叹“时代红利消失”,怀念“经济上行时期的美”。为什么生活明明在变好,有人反而失去了向上的内驱力?他们真应该再看看外交部国庆节发的短视频《正道》,重温一下新中国是怎么走过来的。
▲ 视频:2025年10月,外交部发布短视频《正道》。
新桃总要换旧符,时代抛弃你时,连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的。大到国家,小至个人,真正的强者,无暇嗟叹旧局,亦不空责外因。他们于青萍之末洞察风向,在浪潮之前重构思维,只为在下一个风口来临前,练就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方向既明,便要风雨兼程;沉心静气,只待细水长流。
无论我们是初入职场踌躇满志,还是安守一方静待风起,都要以此为念。每一次知识的迭代、技能的淬炼、心智的磨砺,都是在为个人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终有一天,我们会把时代的挑战,淬炼成攀登的阶梯,创造“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壮阔人生。
二、解放思想,“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曾几何时,西方的一切都蒙着一层“玫瑰色滤镜”,“先进、洋气”一度是西方的专属名词,中国只能认领“落后、土气”的字眼。过去几十年间,西方还利用舆论霸权,到处推销西式民主、人权的糖衣炮弹。这一切给不少中国人盖上了思想钢印——想发展吗,那就得走他们那条路;想成功吗,那就先跪下吧。
然而根植于五千年文明的精神禀赋,让中国人拥有了独立不屈的高贵灵魂。我们从不甘于被定义,更不愿意被束缚。别人的地图,绘不出我们的山河。我们不信邪、不怕鬼,而是“摸着石头过河”,拥抱实践得出的真理,走出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新路。这条路不好走,却是通往复兴的正道。
▲ 视频:2025年11月,美国前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在访谈中表示,“中国的产业政策成效显著”“重视人才培养值得我们借鉴”。
如今,“中国模式”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化,为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打了个样;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发展成果真正实现了由人民共享;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反观一些西方国家,分裂极化、寅吃卯粮、民生艰难,却拿不出变革的勇气,只能在怪圈中恶性循环无力改变。谁在拥抱未来?谁是思想僵化?答案已经分明。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我们这一代,何尝不是一直被“别人的进度条”驱使。从追分数、追考级,到追好学校、追好工作,再到追婚姻、追育儿,永远在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生怕落后别人一步,仿佛少卷一秒,就会满盘皆输。
▲ 视频:2024年8月,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上海大学开学典礼上鼓励年轻人“保持学习和进步,就能保持领先”。
其实我们真该学学国家是怎么精神祛魅的。成功的路不只一条,快乐的方式也不只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都是“天选之子”,但需要自己解锁独一无二的“出厂设置”。你看饺子和他的《哪吒》,没有循规蹈矩的剧本,只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孤勇。你看李安,失业六年仍坚守梦想,不是等待认可,而是在无人看见处默默生长。你再看王兴兴,哪怕英语考三百次只及格三次,也拦不住他把机器人做到世界级。
歌德说,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推开焦虑的迷雾,答案不在他人的轨迹里,而在你内心的节奏中。不妨大胆去探索人生的疆域,构建稳定的内核,抵达真正的自洽。至于快一点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三、对外开放,“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知”
闭关锁国从来没有好下场。晚清时期,西方进入电气时代,中国人还在纠结“辫子留不留”。21世纪,大家都在合作共赢时,美国却开始搞“小院高墙”。谁发展,谁没落,一目了然。

▲ 1896年,李鸿章首次访问美国,被高楼大厦所震撼。
对国家而言,开放是拥抱时代的必然;对个人来说,开放则是自我进化的必须。唯有像这片土地一样,在开放中持续蜕变,我们才能跟上奔腾的时代,收获生命的丰盛。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主动跃入全球化浪潮,从此按下发展的加速键。中国式开放代表的不仅是资本与技术,更是一种重塑格局的魄力和锐气。深圳从边陲渔村崛起为现代都市,背后是开门搞建设的远见。DeepSeek横空出世,主打一个开源共享。还有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单方面免签持续扩容,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无一不是中国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的注脚。

▲ 1980年代VS2025: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已从落后小渔村蝶变为国际化大都市。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牵引着中国的“内在自转”,更推动着世界的“整体公转”。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非洲大陆拥有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秘鲁钱凯港开辟了“新时代的印加古道”。连续七届的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突破5000亿美元,为全球打开一扇机遇之窗。“松手”还是“拉手”,“断链”还是“延链”?世界在出卷,中国以开放作答。
国家如此,个人何尝不是?开放永远是成长中最有效的催化剂。主动走出舒适区,像海绵一样拥抱新知、吸纳智慧,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才能遍拾积木,搭建起属于你自己的认知体系。也许某一刻,你会撞见生命中不一样的色彩,唤醒那个藏在你身体里、却一直沉睡的另一个自己。
个人层面的开放,更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练就一份“愈挫愈强”的生命力。它让我们不惧暴露于波动与压力,反而将每一次外在冲击转化为重塑认知、强化内核的契机。真正的强大,正源于这份敢于被世界锤炼的坦诚与韧性。
我不敢断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世上并无必然的圆满。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废墟之上,总有星光。开放赋予我们的,就是这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从容。当生命不再执着于寻找某种彼岸,而是学会在潮汐中建造航船,我们便在纷扰中收获了自在坦然。
四、接续规划,“完成一个小目标再说”
你是否也曾立下雄心壮志,却总是“三分钟热度”?正如《尚书》所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如何从通晓“知”到贯彻“行”?新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或许能启迪我们找到自我规划的智慧。
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本并非中国首创,而是借鉴自当时的“老大哥”苏联。通过实施五年计划,新中国得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有限资源精准投向重工业与国防等关键领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五年间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上图:1957年10月,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下图:2025年9月,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更名为五年规划之后,政府更加注重长期蓝图设计,目标设定更科学,推进步伐更从容。以新能源产业为例,从“十五”到“十四五”的二十年间,规划持续引导产业从科技专项立项、产业化推进,到做大做强、最终确立全球领先优势。五年规划所展现出的战略远见与强大定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众多学者指出,这套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关键借鉴。
建设一个国家,要几代人的努力;建设一个自我,也是一辈子的修行。不必总是为遥不可及的未来感到焦虑,不如给自己也画一张“成长蓝图”。我们既需要用“五年规划”的确定性来应对时代变革的不确定性,又需要锚定心之所向,点燃持久动力。唯有彻底认清自我、坚守初心所向,才能让规划化作助你高飞的羽翼,而非桎梏前行的枷锁。
▲ 视频:演员冯远征寄语青年:“既然还没等到上场的机会,那就踏踏实实候场,勤勤恳恳练功。”
而一旦有了目标,实现步骤就要清晰、具体、可操作,像一份清晰的路线图,既标注未来几年的战略方向,也明确眼前可攻克的小山头。既要望见理想的灯塔,也要踩实每一步的台阶,日积跬步,方能行至千里。
最后是定期复盘、及时调整。国家在制定新一轮五年规划之前,总会先评估上一轮的完成情况。这种做法完全可以借鉴过来,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回头看看,评估已达成的效果,有进步就夸夸自己,积攒迎难而上的劲头,有松懈就加加压,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就这样一点一滴积攒沉淀,时光不语,却终会为你备妥所有答案。
而在迷茫、彷徨或受挫时,不妨听听《歌唱祖国》,回想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回想国家跨越的一次次磨难,便能平添“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的豪迈、勇气与信念。

▲ 千万个小我奋力向前,便能汇聚成家国大我的光明前景。
百年前,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如此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千千万万想要建设自己的我们,组成了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就是千千万万个我们在建设自己。一生骄傲,一起努力,为我们站立的地方。



朝阳少侠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