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委内瑞拉“围而不攻”,特朗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60 Minutes)节目采访,被问及美国是否会与委内瑞拉开战时,特朗普否定该可能性,称“我对此表示怀疑,我不这么认为。”
但当被问及“马杜罗担任总统的日子屈指可数了吗?”,特朗普话锋一转表示“我会说是的,我想是的,是的。”

不想跟委内瑞拉开战,但又要赶马杜罗下台,特朗普对委内瑞拉“围而不攻”的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自今年9月以来,美国以“打击贩毒”为名,在加勒比海集结了自1994年干预海地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力量,“福特”号航母打击群、“格雷夫利”号驱逐舰、B-1B轰炸机一起上阵,中情局秘密行动授权早已敲定,委内瑞拉境内的打击目标也已锁定。可这场看似箭在弦上的军事行动,却始终停留在“围而不攻”的阶段。
美军“雷声大、雨点小”的部署背后,其实暗藏着典型的“特朗普收割逻辑”。

对内,美国国内芬太尼危机愈演愈烈,毒品问题已成选民关切的核心议题,特朗普将委内瑞拉塑造成“毒品源头”,通过高调“剿毒”塑造强人形象,既能转移民众对经济疲软、社会分裂的不满,又能在选举周期中收割民粹选票。
对外,马杜罗政府长期坚持反美立场,与俄罗斯保持战略伙伴关系,是美国在拉美推行霸权的“眼中钉”。拔掉这根刺,既能削弱俄罗斯在西半球的影响力,又能“杀鸡儆猴”,重新巩固美国对拉美“后院”的控制权。
更关键的是,委内瑞拉坐拥全球储量第一的石油资源,美国政府觊觎已久,若能通过军事威慑逼迫马杜罗下台,扶持亲美政权上台,美国便能深度介入委内瑞拉石油生产、运输、炼化等关键环节,掌控其能源利益分配,为“美国优先”政策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这套“一箭三雕”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然而,局势发展并未如特朗普所愿。
首先,马杜罗当局不但没有在美国的军事威慑下认怂,反而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委内瑞拉国内民众与军方在外部威胁面前更加团结,使得反对派试图与美国里应外合、颠覆政权的企图屡屡受挫。马杜罗政府不仅高调试射导弹、部署俄制防空系统、举行全国性防御演习,还公开揭露美国中情局策划“假旗行动”的图谋,在国际舆论战中抢占先机。
其次,拉美政治格局早已今非昔比。当前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重要地区国家多由左翼或中左翼执政,他们对美国“门罗主义”的复活高度警惕。巴西总统卢拉、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等人纷纷发声,谴责美国以“缉毒”为名行干预之实,强调拉美应是“和平区”而非“战场”。这种区域性集体反对,让美国难以简单插手。

再者,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马杜罗政府也在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明确谴责美军袭击违反国际人权法,要求立即停止“法外处决”,多国媒体也接连发文质疑美军行动的合法性。这场原本被美国定义为“正义扫毒”的行动,反而让美国自己成了众矢之的。
特朗普陷入了困境:究竟是打,还是不打?客观上说,尽管美国拥有先进军事力量,但真要动起手来,还真是需要掂量掂量,权衡利弊。
军事层面,委内瑞拉拥有13万正规军、10万国民卫队及几百万民兵,岸基防御体系完备,且在关键航道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美军在加勒比海域的部署只有4000至5000人规模,若贸然对委内瑞拉发动境内打击,必然面临其激烈反击,美军舰艇和靠近委内瑞拉海岸的军事基地都将陷入险境。而且,委内瑞拉国土面积达到了91.6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样,具备一定的战略纵深,美军所谓的“闪电打击”很可能演变成一场得不偿失的持久战。

外交层面,美军此前在国际水域击沉10多艘船只、造成60多人死亡,却始终拿不出确凿的贩毒证据,这种“先开火、后定罪”的做法已遭到国际社会广泛质疑,若再升级为跨境入侵,必将引发更强烈的全球谴责,拉美国家的联合反对及国际舆论的巨大声讨,会让美国陷入空前的外交孤立。
政治层面,特朗普一直奉行孤立主义政策,试图塑造“和平总统”形象,对诺贝尔和平奖心心念念,根本就不想打一场长期战争。而且,美国联邦政府已陷入史上最长的停摆危机,财政早已不堪重负,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巨额军费开支和持续的人员伤亡,必将引发国内民众和反对派的口诛笔伐,不仅会影响共和党的选举前景,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国内政治危机。
这一系列现实的制约,让特朗普政府对委内瑞拉的军事威慑不得不停留在“秀肌肉”的层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特朗普本想通过“围而不攻”逼迫马杜罗屈服,却没料到拉美国家早已不再对美国言听计从,委内瑞拉也绝非不堪一击的软柿子。
当追求短期政治收益的霸权算计,遇上了渴望自主发展的地区潮流,这场声势浩大的军事围堵,最终只能沦为特朗普政治表演的道具。
图片源自网络



有理儿有面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