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歪理带偏!科学与技术的真相,该说清楚了
今天不绕弯子,就掰扯几个关于科学和技术的糊涂话。现在有些说法听得人上火 —— 一会儿说 “科学是技术的副产品”,一会儿骂 “0-1 是骗术”,还把搞基础研究的人说成 “不干活的文科生”。这些话要是信了,那真是把科技发展的门道全搞反了!
先戳破 “科学是技术副产品” 的鬼话
有人拿 “先有农业、烽火,后有营养学、光学” 说事儿,愣说 “技术先于科学”,这纯属把两个时代的事儿混为一谈。这混淆了“前科学时代的经验技术” 与 “现代科学指导下的技术” 的本质区别。工业革命前,技术确实靠经验,农民凭老辈法子种地,士兵靠烽火传信,那会儿没系统科学,只能瞎摸。但现在早不是那时候了!现代技术的根,就是 “可证伪、可量化、可预测” 的科学方法。没有电磁理论打底,你能从烽火台蹦到光纤通信?别做梦了!现在哪项突破性技术不是靠科学原理撑着?把科学当技术的 “副产品”,要么是不懂现代科技,要么是故意装傻。
再骂 “0-1 是骗术” 的,纯属短视
还有人拿 “不懂营养学也能吃饭” 类比,说 “0-1 没用”,这比喻蠢得离谱。是,不懂营养学能填饱肚子,但想不缺营养、不食物中毒,你不靠营养学试试?“0-1” 干的就是这个事儿 —— 解决 “吃饱” 之外的大问题。经验技术能让社会凑活过,但想让文明往上走,必须靠 “0-1” 的突破!晶体管、激光、mRNA 疫苗,哪个不是从 “看似没用” 的基础研究里蹦出来的?否定 “0-1”,就是想让咱们永远在老路上打转,永远赶不上别人!
说 “科学技术不能分工” 的,睁眼看看现实
有人放话 “不可能一拨人做 0-1,另一拨人做 1-100”,这话说出来,是没见过真正的创新怎么搞吧?现代社会玩的就是专业分工!华为实验室里,理论物理学家专门琢磨原理,工程师专门搞产品;大学里的研究员盯着 “0-1” 突破,企业团队盯着 “1-100” 转化。这分工不是毛病,是效率!问题从来不是 “分不分”,而是能不能把中间的通道打通。否认分工,就是否认现代科技的基本逻辑,纯属外行瞎指挥。
断言 “西方丢了 0-1 能力” 的,别犯轻敌的错
还有人看西方 “1-100” 能力降了点,就说人家 “要丢 0-1 能力”,这是把复杂事儿想太简单了。“0-1” 不是靠制造业撑着,是靠一套生态:顶尖大学能出人才,学术氛围能让人敢探索,长期投入能养住坐冷板凳的人,知识产权保护能让人放心干。这套东西,西方攒了几百年,没那么容易丢。咱们 “1-100” 是进步了,但别觉得人家 “0-1” 的根就断了。这种轻敌的话,说多了会误事!
把基础科研人员叫 “文科生” 的,纯属无知愚蠢
最让人火大的,是把搞基础研究的人说成 “做不了实事”“成了文科生”。说这话的人,要么是对科研一窍不通,要么是故意抹黑。先搞清楚,文科不是贬义词!历史、哲学这些学科,讲的是人类精神和世界意义,重要得很。但把基础科研和 “文科” 混为一谈,就是胡来。理论物理学家算方程、材料学家在超净间做实验、生物信息学家处理基因数据,这些活儿比很多应用技术还硬核,要的是真本事,跟 “空谈” 沾边吗?再说说价值。有人觉得 “不能马上赚钱就是没用”,这是典型的短视!孟德尔研究豌豆时,谁知道会成遗传学基础?黎曼搞非欧几何时,谁想到能帮爱因斯坦搞相对论?科学研究是 “播种”,你不能刚种下去就想收割。最后看现实。现在的高科技,哪个离得开基础研究?人工智能靠计算理论,现代制药靠分子生物学,芯片靠量子力学。把这些搞基础的人污名化,就是在刨技术创新的根!
说到底,这些歪理的毛病,就是非黑即白,把本该一起走的科学和技术,硬掰成对立面。骂 “唯科学论” 没错,但不能走到 “唯技术论” 的极端;说技术能滋养科学也对,但不能无视科学对技术的指引。
一个国家要搞创新,既要有仰望星空搞 “0-1” 的人,也要有脚踏实地搞 “1-100” 的人。这两拨人是战友,不是对手。贬低任何一方,都是自断臂膀。咱们得明白,有人 “采石铺路”,有人 “盖高楼”,缺了哪个都不行。
别再被歪理带偏了,把该尊重的人捧起来,把该走的路走对,这才是正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