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登月,多火箭与重火箭方案比较
这是王孟源博士的一个建议文章。
https://www.guancha.cn/wangmengyuan/2019_08_06_512412.shtml
王先生文章的建议,是通过推力较小的火箭的多次发射,把一个飞船和燃料箱分批发射到近地轨道再组合。这个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我也和几个朋友讨论了一下,下面是意见的小结。
使用多个火箭协同登月,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这种方案最经济,而且非常安全。因为现在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飞行体在轨交合组装不再是难事。
重型火箭登月的技术路线是经过阿波罗登月验证的,当然新火箭开发的过程中会想办法提高消费比、可靠性,但总体上沿着已经验证过的技术路线实施是一种更稳妥的办法。在近地轨道上多次对接组合的方法,实际上增大了任务的复杂程度,风险会有所提高。当然,重型火箭也不是没有风险,系统过度耦合也意味着风险放大。
对于美国来说,也许在已经掌握了大推力火箭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一点新的途径。就我们国家的情况而言,需要补上我们在大推力发动机和液氧液氢发动机技术上的欠账。集中力量开发大推力火箭,可以带动我国航天工业及有关领域的技术进步。载人登月的目标重要,但由此产生的技术进步与外溢同样重要。
除非能够证明,重型火箭的所有任务场合都能用多次发射的方式解决,否则不管需要多大的成本,重型火箭这一关都要过。地面起飞能力越强意味着可以把越大的航天器送往越远的地方,火星乃至以后的星际探测都可能用的到。而且,你掌握了这个技术,就意味着你可以你获得了基于这个技术来做现在想象不到的事情的可能。另外,发动机涉及到材料、工程热物理之类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外溢到其他产业。
经济发射确实是多一种选择,二条路线互相不矛盾。可以两条腿走路,不是放弃(超)重型火箭方案,而是在(超)重型火箭成熟前,也可以用多火箭协同载人登月来抢时间。当然,这样做也可能会分散资源。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如何看待载人登月。如果觉得并不是太急需也并不是太重要,那么可以一步步来,把超重型火箭先搞定。
观网其实也有作者此前就提出过这样的方案,用长征五号实现载人登月。
https://www.guancha.cn/XuLingyu/2017_06_14_413160.shtml
作者也提到,这样的方案与长9研制不冲突,登月飞船功能模块的研制可以同步进行,设计时对使用长5和长9应作全盘考虑。在长9完工前使用长5实施载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