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安世的结局基本上是完蛋了

强抢的行为已经太恶劣了,现在荷兰官员又出来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安世产权不能都归中国,强抢是必要之恶,也是唯一选项。”听起来好像是“走投无路”不得已而为。

荷兰政府显然误判了局势 —— 安世的核心产能与技术已经落地在中国,总部根本没能掌握安世中国区的实际控制权。确切地说是没有中国人任CEO的总部就没有实际控制权。

双方的博弈从荷兰切断系统权限、停发薪酬的施压手段开始,中国区则启动独立运营,自行保障员工福利,并依托本土产能恢复生产并停止出口供货。

10 月 19 日,在中断供货 19 天后,安世中国宣布恢复供货,但附加了三项明确条件:仅限中国境内市场,所有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且必须优先满足国内订单。这招太狠了,出手就是要掐死安世荷兰。

这一新规彻底打破了荷兰总部的话语权垄断,欧洲车企的行动比预期更迅速。

当天下午,大众中国区总裁就带着团队飞抵东莞,仅用 3 小时就完成协议签署,承诺将中国区采购量提升 30%;宝马则更进一步,主动提出将亚太区采购总部迁到东莞,以缩短供货周期并获得优先配额。据安世中国内部统计,一周内已有 12 家欧洲车企完成签约,其中包括奥迪、雷诺等主流品牌,没有一家企业事先征询荷兰总部意见。

10 月 23 日,安世中国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援引《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直接否定荷兰总部免去全球销售市场部副总裁张秋明职务的决定。认定荷兰政府非法。

车企很快就迫于现实压力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10 月 20 日发布预警,称安世芯片断供已导致欧洲汽车产量单日减少 1.2 万辆,若持续到 11 月,行业年损失将超 200 亿欧元。博世、大陆集团等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更是联名施压欧盟,警告若无法恢复供应,将把部件的生产30% 的产能转移至中国,因为只有他们在中国的分厂能得采购到必须的晶片。这些企业曾试图联系荷兰总部解决问题,却发现对方连最基本的产能调度权都没有。

欧洲车企的 “用脚投票” 让荷兰总部彻底失势。托管团队多次联系安世中国要求协调产能,均被以 “不承认外部单方面决定” 为由拒绝;试图通过邮件向中国区客户澄清 “管理权归属”,却发现已被多数企业拉黑邮箱。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态度从最初的强硬转为妥协,10 月 21 日主动致电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希望协商解决问题,但王文涛只明确表示,荷方需先纠正错误做法,撤销资产冻结、恢复中方管理层职务,否则无法谈下去。

10 月 27 日,荷兰经济事务部在最新声明中语气软化,称 “愿与中方密切沟通,为安世问题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案”,但仍未提及任何具体纠正措施,因此依然得不到中方的回应。

安世荷兰本来就是个亏损企业,在闻泰收购后布局中国区封装厂并贡献了60%中国市场后起死回生开始盈利,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名实施强抢,可以说,这次是完全打错算盘了,中方要不强硬反制都不行,今后还有更多的西方公司对中国企业虎视眈眈呢,荷兰能抢得其他国家岂有抢不得?有人说反正荷兰公司不亏,钱都是闻泰收购的300亿,等着吧,接下来欧洲车企因已签合同违约诉讼就能让安世荷兰关门。

归根到底,控制权是扎根在生产基地和掌握技术之手,想靠一纸文件夺取控制权就是个强盗逻辑,中国这次一定是回以颜色了,可能安世中国区是会改名称吧,这次是彻底切割,荷兰安世最终只会在风中凌乱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