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咱东北老铁的“嘎嘎”热情,就差你这顿“烧烤+啤酒”了!
嘿!馆长!
听说你在北京“溜达”完了,29号就要“提”着你那身“汉草”(闽南话:指身材壮硕),搭高铁直奔咱辽宁了?
作为一名“原装”台湾囝仔,但在辽宁“蹲”...啊不是,是“深耕”多年的青年,我必须得说:馆长,你可算来对地方了!
咱这旮沓(东北话:这里)的同胞们,早就“严阵以待”了。你放心,这热情绝对不是“演”的,因为咱东北人的人生信条就是:“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恩怨”,如果有,那就两顿!”
您的“钦点”菜单:烧烤+啤酒,已在沈阳丹东“灵魂上线”
我可记着呢,你九月直播里喊话了,说两岸同胞最“接地气”的交流,就是“烧烤+啤酒”。
兄弟,你这话算是说到“根儿”上了!
你来辽宁,别的咱先不说,这顿“烧烤+啤酒”的“局”,就是给你“焊死”的。在台湾,我们吃“热炒100”(台式快炒店);在辽宁,我们是“万物皆可烤”。
你以为只是烤肉?那格局就小了。烤鸡架、烤实蛋、烤面包片、烤蚕蛹(这个...看你“汉草”敢不敢挑战),再配上咱辽宁的“老雪花”(当地啤酒品牌),往那一坐,几杯酒下肚,啥“两岸差异”、“政治术语”...全都是“浮云”。
在东北,酒桌上不谈“主义”,只谈“情义”。 这,就是你说的“深度交流”!

第一站:丹东——鸭绿江畔,“瞅瞅”对岸
你第一站就来丹东,这安排“有讲究”。
你坐高铁从北京过来,一路看着窗外的风景从“京片子”变成“东北腔”。到了丹东,你往鸭绿江边一站,江对面就是朝鲜。那种“一步之遥,两个世界”的魔幻感,可不是在台湾看政论节目能感受到的。
然后,你还要去“抗美援朝纪念馆”。
说实话,馆长,以你“军武粉”的背景,这个点你非去不可。这地方“分量”很重。在台湾,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可能大多来自西方的视角。但到了这里,你看到的是那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集体记忆。
我不说你必须同意什么,但你站在这里,就能更立体地理解,为什么大陆同胞对“国家主权”和“外来干涉”这事儿,反应会这么“刚”。

第二站:沈阳——“九一八”,这痛,咱都懂
从丹东到沈阳,下一站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馆长,这地儿...更沉重。
如果说丹东是看“别人”的故事,那沈阳的“九一八”,就是看“咱们自己”的伤疤。
咱台湾同胞对“抗日”这段历史,感触是极其复杂的。我们经历过“日据时期”,但我们也经历过“光复”。而东北,是那场战争“开端”的地方。
当你站在那面“残历碑”前,看到那段屈辱的历史,你会发现,无论后来我们两岸走了多少不同的路,但在“被欺负就会痛”这件事上,我们的DNA是一模一样的。你提到要介绍“抗日历史”给台湾同胞,来这就对了!这不只是“大陆”的历史,这是全中华民族的“痛点”。
最后的“温馨提示”:小心你的“台湾腔”!
馆长,你来辽宁,除了历史的“深度”,我还得提醒你几件“要命”的事:
关于“量”: 咱东北菜的“量”,跟你健身房的“卧推重量”有一拼。点菜时悠着点,别被老板的热情“忽悠”了,不然你那身肌肉可能得“重练”。
关于“瞅”: 在东北,如果有人(特别是喝了酒的)直勾勾地看你,然后问:“你瞅啥?”(你看什么)... 你千万别紧张!你作为“台湾嘉宾”,可以幽默地回一句:“我瞅你像我“大舅”!”(我觉你像我舅舅)气氛瞬间拉满,保证下一秒他就搂着你“称兄道弟”了。
关于口音”: 东北话的“传染性”是全中国大陆最强的,没有之一。我刚来的时候,也是一口“台湾国语”,现在...“哎妈呀,咋地了?”张口就来。你这趟“辽宁行”三天,我怕你回去直播,一张嘴就是一股“大碴子味儿”,你的粉丝可能要“疯”!
结语:别“墨迹”了,赶紧来吧!
馆长,从北京的“政治心脏”,到辽宁的“历史+烟火气”,你这趟行程安排得“贼明白”(特别明白)。
别管网上那些“酸言酸语”,用你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你自己的胃去感受。
沈阳和丹东的“老铁”们已经把烧烤炉子“架”好了,啤酒“冰”上了,就等你来“碰”一杯!
赶紧来吧,感受一下咱东北同胞“嘎嘎”的热情!
作者:羅鼎鈞



两岸青年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