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最新报告:《适得其反:出口管制帮助了华为,伤害了美国企业》

  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科技企业,尤其是华为实施的出口管制,原本被视为维护国家安全、遏制竞争对手技术崛起的核心措施。

  近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了研究报告:《适得其反:出口管制帮助了华为,伤害了美国企业》(Backfire: Export Controls Helped Huawei and Hurt U.S. Firms)

  ITIF是美国知名的非营利性智库,长期关注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其研究成果经常为美国国会、行政部门及国际科技界参考。

  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报告为后续政策调整提供实证和建议。

  报告系统评估美国自2018年以来对华为实施出口管制的效果,深刻剖析了美方制裁的出发点、细节调整,以及最终带来的市场与地缘结构变化。

  报告称,出口管制不仅没有遏制华为的国际竞争力,反而加速了中国在关键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进程,并造成美国企业自损和国际协调失灵的多重矛盾。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当前乃至未来美中高科技竞争、有针对性地调整政策工具,具有直接现实参考意义。

  报告首先回顾了美国自2018年以来针对华为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加大对高端芯片、软件和设备的出口限制,将出口管制范围从直接向华为供货的美企扩展到全球只要采用美国技术的第三方供应商。

  此外,报告指出,美方名义上以国家安全和执行对伊朗制裁为由发起相关行动,其实质目标是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技术扩张。然而,事实证明,受制裁的华为并未如美方所愿倒下,而是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多年部署的“双备胎”战略下,不仅顺利实现核心部件与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也稳住甚至提升了自身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

  通过系统梳理,报告点明了美国对华为的限制措施适得其反的三大突出表现。

  首先,华为不仅在通讯设备市场保持了全球首位,还成功通过大规模投资研发、供应链本土化、业态多元化等措施,筑牢了自身在高端芯片、自主操作系统等领域的根基。

  例如,自主操作系统已经在中国本土获得了庞大用户基础,并在PC等新兴场景中加速推广。

  这种技术和市场生态的“双自强”背后,是国有资本、税收优惠、国企采购等强势国家政策的全方位护航。

  报告又称,华为早在2012年便已预见风险,开启大规模自主研发和本土替代零部件的战略布局,而美国的制裁反而使这类企业自加压力提前上马攻关,提升了技术攻坚的紧迫性和效率。

  其次,美国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遭受了巨大且持续的经济损失。

  报告详实分析,2021至2024年间,美国高科技企业因中断了对华为等中国头部客户的正常销售,直接流失了330亿美元的收入,部分公司甚至因丧失营业规模而减少研发投入并失去全球市场份额。

  出口管制的单边性导致许多日本、韩国等第三方企业趁机抢占市场机遇,典型如自动测试设备领域,日本企业在美企受限之际市场占有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启动了一系列反制,包括政府采购弃用美系软硬件、商业采购排除美企供应链、推行“非可靠实体清单”,加速了本土企业的“去美国化”进程。

  这种循环博弈结果,不仅伤害了美国自身的企业利益,还加重了全球科技分野与供应链割裂。

  第三,报告抓住了“国际协调失效”这个关键痛点。

  美方原本期望通过联合盟友建立统一战线遏制中国,但实际过程中心态强硬、缺乏妥协,与欧洲、日韩在具体执行上步调频频不一。盟友出于自身商业利益考虑,往往未能同步推进严格管制,使得出口管制产生“跑冒滴漏”效应。

  加之美国采取了对盟友加征关税等引发贸易摩擦的举措,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报告用稀土贸易谈判作类比指出,无论是在关键矿物出口还是芯片制裁领域,只要没有协调一致的国际根基,单边措施很难取得长期优势。

  报告称,中国乐于以其在稀土、高端制造等关键资源上的议价权、政策反制作为筹码,倒逼美方调整立场。

  基于上述事实和趋势,报告对美国未来的对华半导体政策走向提出了相对务实的预判和建议。

  首先,继续施行泛化和高度单边的出口管制只会让中国自主技术进步的步伐更加迅猛,美企自损且无力阻断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的成长。美国需要从现实出发,转向更有针对性、更精准细分的管制,例如聚焦最敏感的高性能设备,而非泛化所有领域的技术出口。同时,强化与盟友在技术标准、市场准入、出口管制上的深度协调,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以防止因内部不一致被第三方渗透绕道。

  报告还建议,在发起新的限制措施前,建立前置评估机制,全面量化政策对美国科技企业、供应链韧性乃至就业等经济层面的实际影响,避免自伤。

  目前美中技术博弈处于胶着阶段。

  中国依仗自身市场体量和关键资源掌控能力,不断以反制措施影响谈判。美国若因顾虑国内政治或盟友压力而松绑部分管制,将面临“助推对手追赶”与“维持技术壁垒、牺牲本国企业利益”的两难困境。

  报告建议,未来的对华技术限制政策,唯有以联盟逻辑、精准干预和动态评估为核心,才可能真正兼顾国家安全与科技产业长期竞争力,否则只会在激烈博弈中陷入新一轮消耗战。

  从这一建议看,美国会对现有的对华芯片技术管控政策进行调整,但是管控仍将是长期的。双方在这一领域展开的博弈也将是长期的,并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形成实质性的影响。

  the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