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抽成降了,利润哪来?货拉拉的“组合拳”能否对冲变现压力?

500

2025年10月27日,货拉拉第六次向港交所更新招股书,再次将其置于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这份最新的财务答卷呈现出一幅冰火交织的图景:一方面,公司业绩持续向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3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经调整利润达2.72亿美元,全球订单量与交易总额亦稳步攀升,彰显其作为行业龙头的强大规模效应与增长韧性。

然而,火焰的另一面却是寒冰。报告中最引人瞩目的数据,莫过于其在中国内地核心业务“变现率”的连续下滑。这一关键指标从2023年的10.3%,一路跌至2024年的9.6%,并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探底至9.2%。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迅速引发了市场的核心疑虑:这究竟是平台为稳固生态、应对竞争而采取的主动战略调整,还是在监管重压下的被动妥协?

在国家对平台经济反垄断、保障新业态从业者权益的强监管进入“常态化”的宏观背景下,货拉拉与司机之间长期存在的“对手盘”关系正被重塑。当赖以生存的抽成模式遭遇天花板,货拉拉的盈利能力将走向何方?

主动“让利”还是被动“断腕”?

变现率,作为衡量平台从交易总额中获取收入能力的生命线指标,其连续三年的下滑构成了理解货拉拉当前处境的核心切入点。这一趋势并非简单的数字波动,而是平台战略、司机生态与监管力量三方角力的结果。

货拉拉在中国内地的货运平台服务变现率下滑轨迹清晰可见:从2023年的10.3%降至2024年的9.6%,再到2025年上半年的9.2%。每一个百分点的下降,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流失。根据公开资料测算,仅2025年上半年,对比2023年的变现率水平,1.1个百分点的降幅就导致其收入减少了近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7亿元)。这直观地揭示了平台为维持运力稳定和满足合规要求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可谓是一次显性的“断腕”求生。

对于变现率的下滑,货拉拉在招股书中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平台自2024年以来持续推行司机降费政策,包括降低抽佣比例、提供减佣卡及各项补贴。从平台视角看,这是一种主动的战略防御,旨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定庞大的司机群体,保障运力供给,构筑护城河。

然而,这一“主动让利”的表象之下,是监管之手的强力推动。自2021年起,货拉拉因“抽成比例过高”、“恶意压价竞争”、“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被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频繁约谈。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平台“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会员费,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因此,降低变现率不仅是市场策略,更是货拉拉在强监管环境下必须完成的“合规作业”,是一次深刻的被动调整。

货拉拉与司机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手盘”博弈,平台的盈利模式严重依赖于从司机端获取的收入。数据显示,其“佣金+会员费”的收入合计占比曾连续多年超过50%,这使得司机群体成为平台利润的直接贡献者。社交媒体上流传的“70%同行月收入不到6000块”的说法,虽未经严格证实,却也反映了司机群体普遍的收入焦虑与不满情绪。

监管的介入,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失衡的利益分配格局,通过行政指导和政策划线,监管力量强制平台向劳动者一方倾斜,重塑了原有的商业规则。因此,变现率的“三连降”,是货拉拉从追求单一利润最大化,转向在“盈利、增长、合规、稳定”四重目标间寻求艰难平衡的必然结果。这不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而是一场深刻的、由政策驱动的行业生态重塑。

货拉拉如何对冲变现率下滑的冲击?

面对核心业务变现能力受限的严峻挑战,货拉拉并未坐以待毙。其最新的财务数据表明,公司正通过一套“组合拳”策略,积极对冲内地市场变现率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展现出其商业模式的韧性与多元化布局的成效。

货拉拉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同城货运信息匹配平台,近年来公司大力拓展业务边界,向综合性物流服务商转型。招股书数据显示,在中国境内,以跨城货运、综合企业服务、零担、搬家服务为代表的“多元化物流服务”正成为强劲的增长引擎。其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26.2%跃升至2024年的33.1%,并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40.1%。

这一结构性转变意义重大,它意味着货拉拉正成功地将业务重心从高度依赖C端司机抽成的模式,转向服务价值更高、客户粘性更强的B端市场。例如,其“货拉拉企业版”为超过100万家企业提供专业的货运解决方案,通过API接口、多账户管理等功能深度嵌入企业客户的供应链体系。这些高价值服务的增长,有效弥补了传统货运平台服务变现率的下滑,成为稳定整体盈利能力的中流砥柱。

500

与国内市场的“降费减佣”形成鲜明对比,货拉拉的海外品牌“Lalamove”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盈利图景。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货运平台服务的变现率高达15.9%,远高于国内的9.2%,且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更重要的是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据行业报告分析,2024年境外同城货运市场规模约为中国的三倍,而全球公路货运的数字化渗透率仅为2.4%。这意味着在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Lalamove面临着一片广阔的蓝海。尽管目前境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仅为9.5%左右,但其高变现率和巨大的增长空间,使其成为货拉拉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其向资本市场讲述“全球化故事”的核心支撑。

500

尽管单均变现率在下降,但货拉拉的平台规模仍在飞速扩张。2025年上半年,全球已完成订单量同比增长34%,达到4.55亿笔。巨大的业务体量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应,能够摊薄技术、营销和管理等固定成本。

同时,货拉拉持续在技术研发上进行投入,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均超过1.7亿美元。这些投入被用于优化AI智能调度系统、大数据路径规划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旨在提升运营效率。例如,平台订单的平均响应率超过90%,司机准点率达到95%。效率的提升意味着更低的履约成本和运营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收入端变现率下滑的压力,为利润提供了缓冲垫。

货拉拉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随着国家对平台经济的监管从集中整改转向“常态化监管”,货拉拉未来的发展道路将不再是野蛮生长的坦途,而是一场在重重“枷锁”下寻求突破的持久战。其盈利能力的走向,将取决于能否成功应对持续的挑战并重构其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监管的利剑将持续高悬,交通运输部推动的《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办法》等法规修订,可能将抽成比例上限、算法公平性、司机权益保障等指标纳入强制性条款。这意味着货拉拉在中国内地的变现率不仅难以回升,甚至可能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同时合规成本将成为一项长期且不断增加的刚性支出。

过度依赖向司机收费的盈利模式(“佣金+会员费”)已触及天花板,其可持续性受到根本性挑战。平台必须从一个向劳动者收取“过路费”的“流量收割者”,转变为一个为产业链创造并分享价值的“价值共创者”。这一转型过程充满阵痛,需要开拓全新的、更复杂的收入来源。

同城货运赛道远未到终局,滴滴货运、满帮等资金雄厚的巨头仍在虎视眈眈,区域性平台也在蚕食市场。持续的竞争压力使得任何形式的提价都变得异常困难,价格战和服务战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整个行业,进一步压缩了货拉拉的盈利空间。

未来的破局路径与盈利预测

面对挑战,货拉拉的破局之路在于彻底摆脱对单一抽成模式的依赖,构建一个更多元、更健康、更具全球视野的商业生态。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将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维度的突破:

1、深化价值服务转型,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将更多地来自于为B端企业客户提供的深度服务。这包括但不限于综合性的企业物流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保险代理、车辆租赁与后市场服务等。货拉拉企业版的快速增长已经验证了这一方向的可行性。盈利模式将从“向司机收费”转向“为企业增效并分享收益”。

2、将国内市场验证的成熟运营模式和先进技术能力,大规模复制到变现率更高、竞争格局尚不激烈、且数字化潜力巨大的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拉美、中东),是实现利润跨越式增长的关键战略。海外业务将从目前的“补充”地位,逐步成长为与国内业务并驾齐驱的核心支柱。

3、构建共生生态,短期看,“让利”司机会侵蚀利润,但长期看,这是维持平台运力根基、降低风险的必要投资。通过设立司机代表委员会、全面推行职业伤害保障计划、提升算法透明度与公平性等措施,与数百万司机群体建立更稳固的共生关系,将有效降低司机流失率,保障服务质量,最终构筑起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生态壁垒。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