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智化事件看社会的”冷漠病“

郑智化事件,在舆论场上,被无限放大为一种“道德指控”:有人指责他“作秀”“矫情”,有人讥讽他“自以为特殊”,甚至有人宣称残障人士要求协助是“给正常人添麻烦”。——这一幕,不是偶然。它揭开了整个社会的一场价值溃败与共情失语。

郑智化并没有要求任何超出常规的待遇,他只是希望机场在登机过程中提供合理的协助服务,这是民航的基本义务,也是每一个公民应享的权利。然而,在中文网络上,质疑的声音却迅速压过了反思。人们不是问“服务是否合格”,而是问“他凭什么要别人帮忙”。

这恰恰揭示了当下社会最病态的观念——把权利当成特权,把体面当成奢望。在这种功利化语境中,只有“能者”“绩优者”"正常人“才配拥有完整的尊严,其他人——包括残障者、老人、弱势群体——只配获得带着怜悯的“施舍”。

有人问:为什么在外国街头,可以看到许多残障人士自由出行,而在中国几乎看不到?答案其实简单:不是他们不想出来,而是他们被逼回了家。

出门不便、设施缺失、服务无培训、舆论冷嘲热讽——一切都在劝退他们“别出来丢人”。这种“无障碍”的表象,其实是社会冷漠制造的幻觉:城市之所以干净整齐,不是因为包容,而是因为弱者被迫消失。

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从不以“看不见问题”来证明自己进步;恰恰相反,能让不同的人都被看见,才是社会成熟的标志。

在郑智化事件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是无知,而是那种带着优越感的冷漠。那些说“你预先知道要上飞机,就该自己想办法”的人,那些讥讽“别人也不容易”的人,其实都在表达同一种心理——我必须通过贬低你的权利,来证明我自己仍然是“正常”的。

这种“正常人优越感”,是中文世界最深的文化毒素。它让人们害怕差异,厌恶弱势,把同情视为“软弱”,把体谅视为“麻烦”。于是,怜悯变成了罪,帮助变成了负担。

而这种幻觉的结果,是文明的反转——人们只追求不被拖累。

居然能说出“残疾人不想想自己出行给别人带来多大麻烦”这种毫无人性的话,我特想知道这个民族的有些人怎么了?

还有为机场的服务缺失洗地的,还预设了郑智化明知要用拐杖进入机舱的情况。说起来,中国人真的残障人士的权利漠视的习以为常,心安理得且不以为耻很多很多年了!

事后郑智化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如下:

500

字里行间里能感受得到他在被漠视和羞辱的时候那种深深的绝望,而这种深深的绝望在整个中文圈里面甚至得不到什么有效的回应,反而是众多嘲讽,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那些为机场和机场服务洗地的人,你们是不是真的忘了,残障人士出行是很困难的,他们是需要别人帮助和支持的,而你提供这种帮助和支持的时候,是不允许你带着怜悯和施舍的心态的? 即使是某高赞回答所说,郑智化明明“预先”知道自己需要“走”进机舱,如果有过专业的培训,那四个工作人员也绝不会先行拿走拐杖,以一个残障人士的角度来看,这样哆哆嗦嗦如履薄冰被人托着脚弄进机舱,这就是“连滚带爬”,而不一定非要字面意思的连滚带爬才能说明深圳机场服务的缺失。

为什么见不到那么多残障人士?是他们不想出来吗?或者是像那位无耻的说的“给正常人带来太多麻烦”而自愿居家吗?

那些所谓自诩正常的人,你们什么时候能给稍微低一下你们那傲慢的头颅?看看这世间还有很多与你们不一样的人而且不是少数?中国截止到2025年就有8200多万残障人士,只超过了很多国家全部人口的总和,所以那些叫嚷着残疾人出行给所谓正常人带来很多麻烦的“人”,你们怎么说得出口?

那些为机场服务缺失洗地的人,你们怎么说得出口?!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是否文明,不是看生活在金字塔尖的这一批人生活质量,而且要看社会最底层和少数族群的生活状况。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懂得这个道理

什么时候你们才能恢复良知天德,不再造作口舌是非?

如果说郑智化被讥讽,是因为人们不理解残障者的处境;那么原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被攻击,则是因为社会已经不再容忍“好人”本身的存在

张海迪近日在微博发长文,公开回应近期网络上对其攻击、污蔑和造谣行为。

张海迪表示,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和坚强的意志力,足以被这些东西击倒打垮,但她坚信,“好人就是好人,任何抹黑都没有用”。

500

张海迪,这个在轮椅上读书、翻译、写作、带领残障群体奋斗一生的女人,本应是社会最安全的道德坐标。她从不哗众取宠,从不索取特权,却依然在网络上被污蔑、被恶意剪辑、被嘲弄“作秀”“道德绑架”。

她近日发文说:“好人就是好人,任何抹黑都没有用。”——这句话的力量,恰恰来自于时代的反讽:当一个好人必须“声明自己是好人”,这个社会就已经深陷伦理的荒漠。

人们开始厌恶一切“代表善良”的符号:只要你坚持原则,就被说成作秀;只要你讲人性,就被说成“立人设”;只要你维护弱者,就被说成“圣母”。

而这种反应,其实是长期被功利逻辑训练出来的心理防卫:他们害怕被善良提醒自己的冷漠,所以用嘲讽来抵御羞耻,用恶意来维护自洽。

当社会连张海迪这样的象征都要被侮辱时,必须承认:中文世界的冷漠病,不只是“缺乏同情”,而是主动敌视一切可能激发良知的存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