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党和人民的骆驼”,为何一生有“三怕”?
回望

叶剑英曾这样评价一个人,“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叶剑英所说的这个人,正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任弼时幼年家贫,从小便深知劳动人民的疾苦,对劳苦大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参加革命后,他更是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他常说,“饿肚子饿不掉为群众服务这颗心”“损害群众利益是我们的耻辱”。
延安期间,任弼时虽然工作繁重,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但不管怎么忙,他都要抽出时间深入农民家庭,问寒问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看来,革命不是为个人的利益,也不是为个人的名誉地位,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求解放、谋利益。
盛夏的一天,任弼时见枣园平川里玉米因缺水叶子发黄,询问百姓后得知是水渠年久失修所致。他立即向毛泽东同志汇报,随后带领机关干部日夜奋战,不到一周就修成了一条长6公里、宽4米的大渠,使枣园周围1400亩土地受益,村民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将这条渠命名为“幸福渠”。
还有一次,任弼时骑马回枣园,得知农民们为抗旱除草忙到很晚,第二天他便带领一大批干部战士到地里帮忙。农民们觉得不好意思,说:“这怎么行?你们都是办公事、办大事的,这点小事也惊动你们,叫我们怎么过意得去?”任弼时笑道:“这也是公事和大事呀!”
任弼时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这是他为自己立的规矩,也是他始终恪守的人生信条。他的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任弼时长期抱病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即使病重期间仍要求自己“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1950年10月25日凌晨,由于超负荷工作,任弼时突发脑出血,弥留之际他还在为朝鲜战局殚精竭虑。10月27日,任弼时不幸逝世,终年46岁。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这位“党和人民的骆驼”,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回响
“党和人民的骆驼”,这是大家对任弼时的高度评价。他不追求个人享乐,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刘少奇曾呼吁:“学习弼时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其他任何武装力量的显著特征。从“半条被子”的温情故事,到刘老庄连82名战士为掩护群众转移壮烈牺牲,再到汶川地震15名空降兵勇士从4000米高空的“惊天一跳”……军民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深厚情谊,贯穿我军建设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印证了一代代官兵服务人民的不懈追求。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历史深刻昭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抗日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抗美援朝战争“举国上下愿倾其物力财力”,正是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才能无往不胜。
民心的赢得,积之在平日,失之在俄顷。“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我军一贯强调和坚持的原则和作风。今天,我军正全力以赴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不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广大官兵都要牢记: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刻于心、见于行,永远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只有服务人民,才能赢得人民;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赢得胜利。



钧正平工作室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