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增长曲线不再锐利,“小红牛”成长性到头了吗?

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500

在研究消费股时,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相比海天味业、茅台、五粮液等曾经的大牛股,东鹏饮料的股价表现,出乎很多人的意料。——2022年至今,海天味业、茅台、五粮液分别下跌了47%、21%、38%,而东鹏饮料上涨了121%。

要知道,东鹏饮料21年5月27日在A股上市。站在上市新股的高水位上,仍能获得1倍多的涨幅,算是难能可贵了。

若只取近三年(20221024-20251024),东鹏饮料上涨了188%,几乎是3年2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的白酒股、酱茅跌幅大多介于15%-45%之间。

500

图:食品饮料行业近3年涨跌幅前五名;来源:企业财报,锦缎研究院

有意思的是,在21年消费股的盛宴中,东鹏饮料PE同样是高达100多倍,与其他消费股也没什么两样。但相似的剧情,不一样的结果,纯粹是东鹏饮料用发展消化了高估值。

500

500

图:近5年东鹏饮料与海天味业PE与股价走势

而就在上周,这家公司披露了2025年Q3财报。数据显示,尽管估值看似合理,但特饮这一基石产品的成长性似有进入平台期之嫌。受此影响,财报日后首个交易日股价深跌4.56%?

东鹏饮料过去做对了什么?其成长性到头了吗?

01

东鹏简史

对功能性饮料的认知,在很多人眼里,东鹏特饮更类似低配版的红牛——毕竟,或许有些人并没有喝过东鹏出品的饮料,但一定听过“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个广告词。

东鹏饮料成立于1994年,深圳众多小型饮料厂中不起眼的一家,设备陈旧、产品单一,经营举步维艰。2003年,东鹏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年营收不足2000万元,员工人心涣散。

生死关头,林木勤(曾任副总经理)牵头20名核心员工共同出资460万元,成功收购公司,完成“国有转民营”的关键转型,2021年上市。

其主打产品东鹏特饮为能量型饮料,与红牛属于同一细分市场,但其从定位、售价、产品包装、渠道等形成错位竞争。

红牛长期依赖单一罐装产品(250ml/6元),定价为城市的白领与高端运动场景。

而东鹏推出500ml大瓶装(5元)、防尘盖PET瓶等差异化设计,单毫升价格比红牛低30%-40%,精准覆盖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客户定位为货车司机、建筑工人、外卖骑手等高强度劳动者,推出大瓶装满足长时间作业需求。

随着渠道下沉,深入三四线城市及乡镇,终端网点达420万家,东鹏实现了中国近100%地级市覆盖,覆盖加油站、工地便利店等场景,形成"毛细血管式"网络。

自2016年起,泰国天丝与中国红牛(华彬集团)因商标权归属陷入拉锯战,导致红牛市场份额从巅峰期的63%滑落至2023年的45%,终端网点减少超30万家。

而东鹏通过更高的渠道利润(东鹏渠道毛利率50% vs 红牛30%)迅速地填补了空白。

500

近年来,全民健身理念普及,“运动后补充电解质”的常识得到普及,补充电解质、能量等运动饮料被大众消费者接受。公司于2023年1月推出“东鹏补水啦”产品,2024年实现营收14.95亿元。其新品推出即实现快速增长,与公司在饮料行业的积累密不可分。

500

注:部分数据来自互联网数据整理。

相比能量与运动饮料,“其他饮料”如果茶、咖啡等产品迭代及竞争更充分,此外还面临蜜雪冰橙等现制鲜果茶等竞争。在此领域,东鹏主打品牌包括“果之茶”(主打“大容量+真果汁”概念、“上茶”(普洱及茉莉茶)、“东鹏大咖”(即饮咖啡品)等。其他饮料24年营收合计10.23亿元。

02

财报拆解

从财务数据上看,东鹏饮料是高盈利与高增长并存的高成长型公司。

上市以来其销售毛利率稳定在44%左右,销售净利率稳中有升,24年为21%,或与规模效应分摊费用有关。21年至24年ROE介于38.79%-47.49%。

500

图表:21年至今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ROE;来源:企业财报,锦缎研究院

从营收来看,东鹏近年持续增长,24年为158.39亿元,25年三季报为168.44亿元,据此推断,25年营收或超200亿元。

其中,21年是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增长最慢的一年,主要受疫情影响。23年以来营收增长均在30%以上,净利润增长介于37.21%-63.08%。

500

图: 营收及净利润增长率;来源:企业财报,锦缎研究院

从营运周期来看,东鹏24年及25年前三季度均有所增长,但相比同业尚处于合理水平。24年存货周转天数33.7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68天,合计35.38天,与康师傅基本相当,优于农夫山泉85.87天。25年前三季度营运周期25.14天,同比上升4.37天。

500

图:营运效率;来源:企业财报,锦缎研究院

规模效应凸显,费率比逐年下降,24年及25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均为正收益,但研发费用投入较少:

饮料行业销售费用主要用于广告及营销推广(如品牌代言、广告、活动赞助等)、渠道推广(主要用于冰柜投放和终端陈列激励)、销售团队等。

从东鹏饮料上市以来的数据来看,随着销售规模的显著提升,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均在逐年下降,24年及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6.93%、15.52%,管理费用率在2.5%左右。比较来看,农夫山泉同期销售费用率在20%左右,管理费用率在4.5%左右。

公司研发费用逐年略增,24年6267万元,但研发费用比仍不高,24年仅占营业收入的0.4%,低于农夫山泉同期近3亿、费率比0.71%的投入强度。

但若对标华润饮料、重庆啤酒等企业,其研究费用总体均不高,如华润饮料24年研发费用仅5335万元,研发费用率仅为0.39%,重庆啤酒分别为2267万元、0.15%,研发费用或与产品迭代相关。

500

图:销售、管理、研发费率比;来源:企业财报,锦缎研究院

从2025年三季度的数据来看,东鹏营收增速放缓,但单季度ROE达到15.81%,创上市以来最佳水平。公司三季度单季营收61.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36%,弱于23、24年同期,优于疫情期间。销售毛利率45.21%,销售净利率20.78%,ROE 15.81%,ROE及销售净利率创上市以来最佳水平,得益于其规模效应的提升。

从业务板块上看,公司的主板块能量饮料增速放缓,但电解质饮料营收放量,其增长点主要是电解质饮料,果茶等其他饮料竞争激烈,主要依托现有渠道及品牌效益。

500

图:三季度单季ROE、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表现;来源:企业财报,锦缎研究院

03

存贷双高”疑云

东鹏饮料最让市场诟病的是“存贷双高”问题。

东鹏以线下销售为主,经销商即其客户,其结算方式为款到发货,通过返利机制和数字化工具提升渠道效率。报表的合同负债包括预收账款及销售返利两部分。

从预收货款来看,随着营收规模的扩大,公司预收账款自21年的6.15亿元增长至24年的28.97亿元,账面货币资金较充裕。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56.5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8.97亿元(以银行理财、货基为主),二者合计105.5亿元,较上年的72.96亿元(60.57亿元+12.39亿元),显著提升。

但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自21年的45.6%上升至24年末的66.08%,主要是短期借款及预收货款提升所致,尤其是短期借款。21年公司短期借款6.24亿(均为贴现借款),24年末为65.51亿元,其中59亿元为贴现借款,其余为信用借款。

公司财务费用为正收益,1.91亿元,其大存大贷或与其财务策略有关。

04

H股上市,意欲何为?

东鹏饮料10月9日再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等相关资料,距离首次招股书失效仅6天。火速再次启动,瞻显公司H股上市的决心。

A+H上市,既是当下的潮流,亦是东鹏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

东鹏H上市,本质是“资本国际化+业务多元化”的双重布局,通过港股平台获取资金与品牌溢价,支撑东南亚扩张和新品研发,同时优化资本结构、分散经营风险。若成功落地,将为其从“功能饮料龙头”向“全球综合性饮料集团”转型提供关键动能。

但从公司过往的业绩来看,21年至24年海外收入分别为1398万元、1406万元、1231万元,营收占比不足0.2%。

出海,对于东鹏来说,无异于从零开始。

此外,红牛、Monster(魔爪)等已建立强大品牌认知和先机。如何与对手PK,将是东鹏饮料国际化战略面临的核心考验。

05

当前估值水平如何?

截至10月27日,东鹏PE TTM 35.7倍,股息率 1.66%。

饮料行业A及H股上市公司(剔除亏损的,剔除舍得酒业等PE奇高的)PE 大多介于14倍至41倍之间,PE相对较低的是白酒股,如五粮液、茅台等,PE在30倍以上的仅东鹏、洋河及农夫山泉,其中农夫山泉最高,为40.97倍。

若从市赚率(PE/ROE,用三季度的用三季度ROE年化,无的用半年报)来看,分化明显,介于0.19-3.98倍,东鹏饮料为0.59倍,尚处于相对低估的区间。

500

图:A及H股上市公司PE及PR 水平(截至25年10月24日);来源:企业财报,锦缎研究院

若引入增长因子,即每股收益增长率,可比公司修正后的市赚率介于0.2-9.12之间,东鹏饮料为0.43倍。

若用PEG来衡量,剔除增长率为负的公司,可比公司PEG介于0.57至16.11之间,东鹏饮料为0.96倍,估值相对合理。

500

图: AH上市的饮料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来源:企业财报

一句话总结:过往的东鹏,用高速的增长消化了高估值的同时,还给予了股东丰厚的回报,不失为消费股的一股清流;此番冲击,H股上市,更多地在于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及品牌知名度,亦为公司出海战略补血,从零开始的出海,不异于二次创业。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