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开源 | 法国有静安面包房的法式面包吗?

近日,上海有着四十年历史的静安面包房宣告闭店,引发市民感慨。对我这个年龄的上海人而言,它家的法式面包不仅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更是八十年代上海生活的经典标识。

现在很多媒体都说静安面包房在八十年代后期主要卖法棍,要是问 AI “静安面包房在八十年代末主要卖什么品种的面包”,AI也会给出“法棍”这个结果。

但是,我没有吃过他家的“法棍”的印象了。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时候静安面包房在市场上最畅销的、被大家称为“法式面包”的面包品种,今天传下来被称为“白脱小球”;而当时并没有“白脱小球”这个名字,只要说“法式面包”,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这种面包:

500

我对这种面包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有段时间天天吃别人送的静安面包房法式面包,同时喝刚出现的利乐包的“红宝”,没有其他的食物,那种干爽绵密的质地、咸甜交错的奶香味让人永生难忘。

实际上这种“白脱小球”是上海本地的发明,它有一定的法棍(baguette)的特点,但是和法棍是两回事,在法国面包店里几乎找不到这品种的面包:

500

如果在法国实在要找这种上海面包,大概等于法国人说的牛奶小面包(Petit pain au lait),不算是很主流的面包店品种。

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法棍”长为四十厘米以上,表皮坚硬,内部质地蓬松、有大气孔:

500

这款上海人记忆中最经典的法式面包,是介于欧式硬壳面包和日式甜面包之间的产品。在这种面包出现前,上海以及国内大部分地区(那时候上海是全国的消费潮流源头)的面包只有两类,一类是枕头状、可以切片的方包,一类是加入油、鸡蛋和白糖的甜面包。上海法式面包的特点是:

形状:呈短圆柱主体、一侧船型平面,可能是烘烤时的模具接触面造成的。

口味:不同于传统法棍的只有面粉、酵母和水,不添加其他风味成份,上海法式面包奶香浓郁,微甜微咸,应该有大量的奶粉成份,以及可能有鲜牛奶、黄油和Cheese,也加入了少量的糖、盐调味。

质地:上海法式面包应该是使用了优质高筋面粉,当年上市时,明显比过去的面包品种质地更细腻。不过它既不同于法棍表面有一层硬壳、内部蓬松有大气孔,也不同于甜面包因为加了糖、蛋、油,所以表面会形成一层光滑的棕色表皮,上海法式面包表面是介于法棍表壳和甜面包表皮之间的浅色韧壳,内部则是绵密耐嚼的质地,其发酵、烘烤和冷却的工艺有独特之处。

所以,静安面包房的法式面包是基于法式面包的工艺,针对上海人的口味和消费场景偏好、在上海本地的创新,在法国并没有这种法式面包。为了避免歧义,我觉得这种面包品种应该叫“上海面包”,或者就叫“静安面包”。

这就像我在法国时,发现大多数大众中餐馆都是柬埔寨人、越南人开的,他们做的“中餐”,在中国就找不到。

中国的啤酒和德国的啤酒差别很大,中国企业说的“绩效”和国外企业的说的“绩效”(或者说中文“绩效”对应的那个英文词)差别很大,就不是说的同一件事(参见《中式西式和泰式|奶酪、啤酒、业务流程和绩效管理》)。

在企业领域中,很多名词因为使用环境发生变化,在不同组织或者企业服务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同样一个名词可能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为何需要用企业知识开源来拉通社会认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