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果园 IPO“卡壳”

500

作者 | 赵栀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溜溜果园”)于2025年4月16日所递交的港股招股书满6个月,于10月16日正式失效。

500

图片来源:港交所截图

这意味着这家以“溜溜梅”为核心产品的休闲食品企业,不仅错失年内上市窗口,更将面临对赌协议触发的股权回购压力。

2025年4月16日,溜溜果园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国元国际。

比招股书失效更紧迫的是公司背负的对赌协议。IPO前,溜溜果园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控股股东杨帆先生持股为37.97%,李慧敏女士持股为4.37%,聚润投资持股为36.53%,凯旋之星持股为5.35%,凯莱之星持股为3.56%。

招股书披露,在D轮融资中,溜溜果园与华安基金、兴农基金签订的协议明确约定,公司需在2025年内完成上市,否则控股股东杨帆夫妇需以年息6%的利率回购上述机构持有的股权。公开资料显示,该轮融资规模约3亿元,若触发回购,杨帆夫妇将面临数千万元的财务压力。

市场分析指出,在仅剩两个多月的情况下,溜溜果园若想完成上市需同步推进数据更新、重新递表及聆讯流程,时间窗口已极为狭窄。

溜溜果园公司网站介绍,公司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青梅果类零食及其他创新零食选择,在“梅+”产品开发战略的引领下,打造了丰富的青梅类产品矩阵。

500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按零售额计,该公司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9%。此外,根据同一资料来源,于2024年,按零售额计算,他们在中国梅产品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7.0%。于2021年至2024年,按零售额计,公司在青梅果类零食行业及西梅果类零食行业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尽管公司在青梅制品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产品结构单一、营销费用高企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溜溜果园的营收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99亿元、1.48亿元。

2024年,梅干零食、西梅产品、梅冻三大品类为公司贡献了60.3%、13.8%、25.4%的收入。从数据看,溜溜果园主要收入来源仍旧是青梅等梅类产品。

500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除了三大品类,溜溜果园还有梅味调味品、梅茶茶汤等产品,营收占比不到1%,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溜溜果园的崛起离不开营销的功劳。“你没事儿吧”的广告火遍大街小巷,溜溜梅品牌通过明星效应和卫视广告,成功打进了最爱吃零食的年轻人群体。

尝到了明星代言的甜头之后,溜溜果园的明星营销一发不可收拾。其与杨幂的合作持续了长达十年时间。在此期间,2017年,溜溜果园还签约关晓彤为旗下“尼嗒·有你好果子吃”代言;2021年签约当时的顶流肖战成为品牌全球代言人;到了2023年,时代少年团又接棒签约。

流量经济的背后是高昂的广告与营销费用支出。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溜溜果园销售以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和3.1亿元,费用逐年提升。其他零售同行的销售费用占比多在10%-12%区间,而溜溜果园2024年销售费用占当年总收入比例则达19.2%,远超过同类企业。

而如今,“你没事儿吧”依然占据了溜溜梅品牌的核心记忆点,此后的代言人和广告都没有给消费者留下太深的印象。饭圈经济来得快,去得更快,很难沉淀为品牌的长期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营销并未掩盖质量隐患。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464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溜溜梅”,其中多条直指有异物、有怪味等质量问题。

500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2021年9月,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抽查发现溜溜果园生产的尼嗒芒果霉菌数超标,直接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此外,随着中国休闲零食市场竞争加剧,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来伊份等休闲零食巨头纷纷切入果干蜜饯赛道,给溜溜果园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可见,相较于IPO,溜溜果园的长期命题,在于打破“梅类单品”与“营销驱动”的双重局限,在产品与品牌上构建坚实的价值壁垒。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