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史无前例的“锻刀大赛”,打断了多少CS2赌狗的翻身美梦?

夜間瀨玻璃丨文
我猜,这两天有不少朋友已经刷到过这些视频——CS2赌狗眼看库存光速缩水,无能为力,面如死灰、放弃挣扎。

看看他们现在如丧考妣的样子,谁又能想到一周之前,他们还一个个春风得意,一副手到擒来、稳赚不赔的架势。

上海入冬只用了一个晚上,我还嫌来得太快,却没想到CS2饰品圈的天变得更快。V社一纸公告前前后后不到100字,愣是像导弹一样直接击穿了交易市场,将游戏社区翻了个底朝天。



说真的,这已经不知是今年第几次听到CS2饰品圈传来“噩耗”。


如果你不玩CS2,不关心这游戏赖以成名的经济系统,看到如今这幅景象,大概多少会有些好奇——这公告里写的“汰换系统”到底有何威力?
所谓“汰换系统”,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炼金”。简单来说就是投入多款低稀有度的皮肤,以此来置换一个随机高稀有度的皮肤。

拿《三角洲行动》举例,玩家既可以通过“抽卡(曼德尔转)”直接获取典藏皮肤,也能把二十个紫色副产物融合“炼金”,合成出一把典藏皮。两种方式投入差不多,前者赌概率,后者求稳。

《CS2》早就有“汰换系统”,只不过原先设了上限——玩家虽然能炼出更高一档的武器皮肤,却无法合成最高稀有度的刀和手套。也正因为如此,刀与手套成了实打实的硬通货。

在汰换系统扩展之前,刀皮、手套只能从游戏的武器箱中开出。箱子要钱、钥匙也要钱,开几十个已经是笔不小的投入,而出金概率还只有可怜的0.256%。这就让刀皮和手套在Steam市场上成了天价稀有品。

前阵子不是还流传着那个调侃“GO学长库存能买瓦学弟的命”的梗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因为刀皮稀少、炒作严重,价格一路飙上五位数,普通玩家根本高攀不起。

但现在,时代变了。随着“汰换系统”扩展,刀皮与手套的获取渠道被彻底打开,原本几乎唯一的出金通道,变成了一个“可复制的成本问题”,大伙也开始戏称为“锻刀大赛”。

对普通玩家来说,这是真的“大喜事”,全民刀皮时代来临,曾经可望不可即的刀皮有了触手可及的渠道。


至于那些曾因稀缺而被神话的皮肤,则是在K线图上画出了一道笔直的下行线。有统计说G胖的这一纸公告,让CS2的交易市场凭空蒸发了20亿美元。只能说:凡人千算,不如G胖微微一笑。

好消息,已经涨回来了
本着“痛打落水狗”的心态,在CS交易大盘一泻千里、库存价值原地腰斩的当下,社区很快掀起了最猛烈的一轮清算。


很多人说,这些赌狗的下场是自作自受。毕竟随着“汰换系统”的扩展,许多原本无人问津的红皮反而涨了价,那些真正“自己玩”的玩家非但没亏,甚至还有小赚。

归根结底,CS饰品圈早已是一个交易结构畸形、生态早就失衡的市场。

CS的饰品交易大体分为两种:站内交易和站外交易——两个几乎并行、但生态完全不同的市场。
站内交易是V社官方唯一认可、也最“正规”的渠道。
流程很简单:卖家先把饰品上架到Steam社区市场,买家挑选并付款后,V社会从中抽取15%的手续费(其中5%归Steam,10%归《CS2》)。剩下的款项会以“余额”的形式打入卖家账户。

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手续费太高,余额也没有办法方便的提现。
前者是明面上的“上供”——只要有流通,V社就能分账;后者则更棘手,余额无法直接变现,只能通过“绕路”——比如以折扣价卖给收余额的商户,再由商户打折出售游戏或物品,以此完成套现。

类似的情况,在《三角洲行动》里也有。
那边的交易自由度更低:典藏皮肤的流通依赖玩家充值的“三角币”,而售出皮肤后只能得到绑定在游戏内的“三角券”。“券”能买商城道具,却不能再买典藏皮肤。于是有人利用赠礼功能,替他人低价购买刀皮、礼包,再倒手变现。折腾麻烦、收益有限,但也算“活路”。

没砖皮了,那这个意思下

如果只是普通玩家,偶尔交易几次倒也无妨;但若你是靠饰品倒腾为生的人,V社的高额抽成和复杂提现,足够让人心态爆炸。
所以,大部分真正混迹饰品圈的人,都转向了站外交易。
站外交易有很多,国内比较常见的就是BUFF,国外的还有Skinport,这些第三方网站解决了Steam市场的痛点,手续费便宜、提现也方便。

流程倒也不复杂,就是多了一个中间商。卖家会先将道具寄售给平台,然后平台再向买家发货。
他们利用的,是Steam中好友之间赠送或交换皮肤不收手续费的机制。早年间,玩家之间也常用“好友交易”来达成私下买卖,但因为完全靠信任,骗子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交易刀皮、手套这类高价物品时,“收刀不付款”的骗局比比皆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贴吧等社区出现了“第三方公证人”,由中间人暂时代管饰品,等双方确认后再放行。后来,BUFF等网站则把这种模式系统化,用机器托管与自动履约取代人工公证,也就成了如今成熟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这套体系把V社整得挺难受。钱不是问题,Steam本就富得流油;让V社警惕的,是账号安全和黑产风险。
于是2018年,他们推出了“二次交易7日冷却”机制,买到的东西7天后才能再次上架,也就是俗称的“T+7”;而今年7月,又追加了“7日回滚交易”规则——交易达成后7天内,任意一方若提出异议,系统可直接撤销交易。

这项机制刚上时,站外平台还没反应过来,导致出现“卖家钱货两收”的乱象。后来各平台跟进,加入了类似闲鱼那种“余额冻结”制度,交易彻底完成后,资金才能到账。
尽管V社层层设限,仍拦不住那些想靠饰品翻盘的人。被市场套牢的赌狗并不可怜,更多是自作自受。他们被嘲讽,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原因——这几年饰品圈的投机操作,实在太恶心。
为了从虚空中让某一款心仪的饰品涨价,他们会在社交平台动用矩阵号,捏造某些明星选手假死的新闻,通过“纪念”“限定”“永不复刻”之类的字眼,吸引爱好者加仓圈钱。



前段时间臭名昭著的“黑蛋”事件也是教训。
一群人通过炒作,将一个几乎毫无价格的贴纸,从个位数炒到几千块。看韭菜长成,镰刀收割,一次性割了上万人。很多人眼瞅自己几百、上千买的贴纸在一夜之间贬值,却因为“T+7”的限制而不能止损。


要是你有关注过“CSGO”相关的社区,体感会更加明显。
最近贴吧里有一个声讨“饰品圈”的帖子传播很广,最开始CSGO吧之类的社区,是禁止饰品交易相关讨论,之后有吧主认为堵不如疏,放宽了吧规。


再之后关于“饰品交易”的内容成为了绝对的主流,什么电竞啊、游戏啊,远没有第三方网站里面的涨幅来得实在。

再过几天,那些通过购买素材汰换出的产出就会正式解禁,新的皮肤将源源不断流入市场。有人坚信这是短暂的阵痛,市场终会回暖;也有人觉得,这只是V社的第一刀,后面还会有第二刀、第三刀。
无论哪种说法最终成真,结局都不会太意外。因为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建立在投机与信仰之上的市场——有人靠它暴富,也有人被它榨干。V社不过是轻轻动了一下齿轮,齿轮下的众生却哀嚎遍野。
所以,最后能说的也只有一句话:愿赌服输。

-END-



BB姬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