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逃离滤镜攻略,“真人验榜”正成为旅行新答案

500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苏友宁

编辑 | 阮梅

“过去是人找攻略,现在是攻略找人。”这句网友的感慨,道出了旅行信息生态的转变。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规划一场长途旅行,旅行者只能依赖厚重的纸质指南、车站购买的简略地图,在稀缺且滞后的信息中拼凑出一条行程路线。那是一种以不确定为常态的出发,错过班次、误入劣质旅店,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意外。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旅行变得高效起来。无数图文、短视频、榜单与评分系统把旅途拆解成可量化的节点——打卡、出片、避雷。但是,信息爆炸并未带来纯粹的便利。被赞助的“攻略”、被算法推送的“经验”,让旅行者陷入另一种迷茫:我到底应该信谁?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以前的旅行,是人对未知环境的冒险,现在则是对信任的冒险。

因此,在这个旅行攻略比旅行者还多的时代,携程口碑榜试图给出一个新的答案——用“真实订单+真人验榜”的方式,在这个被滤镜层层包裹的世界,提供可信的旅行经验。

500

携程口碑榜

抛弃网红攻略拥抱真实,年轻人越来越精明了

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30岁的Sophie在订机票前,先打开了携程APP。但这一次,她不是去查航班或酒店,而是点开位于首页的“携程口碑榜”。

作为一名热爱旅行也热衷于做攻略的年轻人,Sophie曾长期依赖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属性的内容平台获取旅行信息。然而她逐渐发现,这些平台上的信息不仅分散,真实性也存疑。今年3月的云南之行就是一个例子:刷遍社交平台,很多帖子都是相似的文案,推荐的也都是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点。她本想度过一个放松悠闲的假期,结果却在几个“网红地”之间疲于奔命,旅行体验大打折扣。

正是这次经历,让她开始将携程口碑榜纳入行前规划的必备环节。对她而言,这份榜单提供的推荐真实可靠,大大节省了筛选信息时消耗的心力。

在社交媒体上,与Sophie有相似经历的不少。

一位经常带孩子出行的网友称,携程口碑榜是他筛选酒店的“神级助手”。他分享道,当前许多榜单不过是热门关键词的堆砌,而携程口碑榜能提供丰富的细节信息,例如亲子设施是否实用、服务是否细致、卫生是否达标。更关键的是,这些信息都经过真人实地核验,让人更加放心。

这份“放心”,恰恰戳中了当下在线旅游的痛点。目前各大平台的榜单,大多依赖“算法+点评”模式,抓取海量点评后经运算生成排名,效率虽高,却难防“刷分”“照骗”,导致用户被误导。

面对信任危机,携程口碑榜选择守住“真实”,并为榜单的真实性设置了两道安全锁。

第一道锁,是真实订单。只有过去一年内发生过真实交易的POI(兴趣点),才有资格进入候选池;而每一位在携程下单用户的点评与分享,都将持续影响榜单中的排名。在口碑榜负责人看来,点评或许可以造假,但旅游订单的核销与入住行为难以伪造。平台通过将到店数据拆解至最小颗粒度,从源头上过滤虚假信息。

第二道锁,是真人验榜。截至目前,携程已构建起一个包含驻地业务、钻级会员、行业专家在内的多层级验榜师矩阵。

驻地业务负责基础核验,从酒店的亲子设施、景区缆车的提速情况,到餐厅菜单的季节性调整,他们掌握的细节甚至比商家更全面。

例如,一位英国驻地向导对“爱丁堡必打卡景点榜”的上榜项目苏格兰国立博物馆提供了关键信息:由于顶层不常开放,且部分历史文物不可亲手操作互动,建议将该景点的推荐重点放在“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的标本所在地”与“家庭友好的科技互动展品”上,使信息更贴近真实体验。

500

钻级会员则考察体验细节。据了解,只有已完成入住或游览的携程黑钻、金钻与钻石用户,才会收到验榜问卷,他们需对隔音、卫浴、亲子设施、外语服务、拍照机位等30余项细节逐项打分。

凭借年均十八次、单次超六千元的高频高质消费,这群“高端玩家”可以说是“豌豆公主”,能够感知最细节的体验,如酒吧午夜之后的余韵、悬崖别墅的隔音效果与水压稳定性,并将这些体验转化为更深度的旅行经验。

行业专家负责将“本地知识”转化为通用建议。导游凭借上百次带团经验,告诉你何时入园最能避开人流;美食达人依据上百顿探店笔记,推荐那些只有本地人才懂点的隐藏菜品。

例如,在首尔,为了验证餐厅是否值得前往打卡,榜单上的每一家都经过达人的试吃和挑选,并提供了美食打卡的照片和感受。

对于像Sophie这样的用户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虽然越来越多,但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少。通过这个真人验榜师体系,携程口碑榜将真正有价值、可参考的旅行经验,摆在了用户面前。

可以说,这一由“真实”撑起的体系,正是携程口碑榜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为何是携程孕育了“口碑榜”?

携程口碑榜能做成,离不开携程本身的“底子”。它不是一个简单就能复制的产品,而是与携程在行业里多年的深耕紧密相连。

首先,口碑榜建立在携程钻级会员体系之上。

这个群体,尤其是高钻会员,可以说是中国旅游市场最具消费力、最富经验的核心人群和高端玩家。高频次的消费行为和不断进化的鉴赏力,让他们从消费者进阶为鉴赏家。他们的评价,超越了“好不好看”的层面,进入了“好不好住”、“好不好玩”的旅行本质。在口碑榜系统内,他们分散的消费力聚合成了有公信力的鉴赏力,为大众用户提供了经过高标准验证的旅行答案。

其次,如果说用户是口碑榜的“感官”,那么携程多年的行业积累则构建了“神经网络”。

经过多年经营,携程地推与驻地团队,已经形成一个覆盖广泛的“神经末梢”系统。他们对酒店设施更新、景区运营调整、餐厅菜单变化等细节信息的实时掌握,形成了纯线上平台无法企及的信息优势。与此同时,与上下游商家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让口碑榜的核验能超越普通游客的视角。这种深度协作确保了信息核验的畅通无阻,也为获取那些不对外公开、却直接影响体验的关键细节提供了可能。

第三,口碑榜的设计背后还体现了携程对于行业不断深化的理解。

譬如,如何定义用户评价中的“好”,口碑榜并未停留在笼统的“好评”层面,而是将其拆解为上榜价值、主题契合、排序准确、覆盖完备、信息准确、真实体验Tips六大可量化维度。这套体系的落地,让口碑榜输出的不只是零散信息,而是经过多重验证的确定性,真正将私人化的旅行体验,转化为特定主题下适配不同人群的可靠决策依据。而这正是在信息迷雾中,用户最为渴求的价值。

大数据和AI技术,则让整个榜单形成了一个可以不断优化的闭环:算法推荐——真人验证——内容回流——榜单调优。

携程口碑榜负责人介绍,口碑榜目前已经可以实时完成榜单更新、排序修正、信息校准、遗漏补录等五大类优化。随着欧阳娜娜等明星验榜师加入,平台将持续扩大真人实测密度,预计新增多语言实地Tips,进一步把“真实订单、真实吐槽、真实推荐”做成行业可见的标准化流程。

这套多维度的体系,本质上是携程对旅行决策痛点的回应——用可量化标准消解信息模糊性,让“好口碑”从主观感受变为可信赖的选择依据。未来,口碑榜将计划完成景点、美食等必打卡榜100%验榜覆盖;上线验榜勋章体系,用户参与验榜更可获得最高额外10%积分;通过丰富玩法活动,提升钻级用户验榜可持续性。

500

口碑榜勋章体系

口碑榜之于携程,其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内容产品。

首先,它构建了用户的信任。用户不再仅仅为了比价和预订而来,更是为了获得可信的决策依据,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粘性。

其次,通过口碑榜这个“信任枢纽”,携程可以将用户的内容消费和交易行为紧密地粘合在一起。这就避免了在传统的旅行规划中,用户在某个平台被种草,却因对信息真实性的不确定跳转到另一平台完成预订的情况。

第三,它与携程社区、AI行程助手等内容产品协同,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

口碑榜为携程社区的分散内容提供了验证与整合,提升了内容信度;社区的海量用户行为与验榜师产出的深度报告,则反哺榜单,使其更精准、更鲜活。AI行程助手则成了口碑榜的“智能导购”,将榜单推荐高效转化为个性化、可执行的行程。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携程口碑榜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内容产品,它通过系统性地生产信任,将内容、工具与交易无缝串联,构筑了强大的用户体验壁垒和商业护城河。

本次“超级黄金周”的数据,可以一窥携程平台内容生态带来的飞轮效应。

根据携程发布的《旅行内容生产消费双节报告》,双节期间因内容打开携程APP的人数同比去年翻番,内容拉新用户增长50%。

口碑榜如何塑造旅行新文化?

携程口碑榜的出现,恰逢一个微妙的时代节点:年轻人一边在信息洪流中“淘金”,一边又渴望挣脱标准版的旅行体验,这背后折射的是旅行文化的变迁。

“打卡式”旅游正逐渐失宠。

Sophie告诉「定焦One」,她未来在做旅行攻略时,会尽量避免以打卡出片式的旅游景点,而是寻找更深度的在地体验,譬如去景德镇学一段时间做陶瓷,去泰国曼谷跟当地的厨师学习烹饪。像Sophie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追求旅行的情绪价值与在地体验,他们可能为了一个手工作坊、一场市集、一次雨林徒步而专程前往某个地区。

在信息过载与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正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文旅行业提供一份的“转型攻略”。读懂年轻人如何做攻略,就是读懂市场的未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携程口碑榜对于行业而言颇具意义——它形成的数据、评价能够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文旅行业提供一份的“转型指南”,让他们知道游客真正需要什么,以便更好的抓住游客。

500

图源 / pexels

譬如,在今年国庆期间,携程口碑榜抓住年轻人既渴望“景美”又希望“人少”的出行心理,推出了“10月小众目的地榜”与“10月赏秋目的地榜”。所有候选目的地都需先通过数据模型的初步筛选,再结合真人实地探访进行二次验证,确保每一个上榜地点都名副其实。

以丽水为例,其仙都景区峰林奇崛、梯田壮丽,虽已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年度目的地榜”,但在往年10月的出行数据中,仅有约6%的游客选择前往,错峰优势明显。

类似这样“品质过硬却客流适中”的目的地还有甘南扎尕那、宁德霞浦等——这些上榜目的地为想在国庆反向出游的游客们提供了有效信息。

从消费者行为中,除了挖掘小众目的地之外,口碑榜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也可倒逼服务细节的提升。

譬如,一位黑钻验榜师在体验一家酒店后给出了具体反馈,称赞其“房间设计年轻化,楼下配套齐全,交通便利”,并贴心地提示“选择高层客房景观更佳”。酒店业主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我们只能通过差评被动改进,现在验榜师的专业反馈能提前预警潜在问题、指明亮点,相当于帮我们完成了前置品控。”

往更深一层说,当攻略中开始计较“酒店水压是否稳定”、“亲子乐园是否有专人看护”时,行业就必须将曾经模糊的服务承诺转化为可验证、可测评的硬指标。这些都会推动旅游行业服务的标准化与精细化。

根据携程提供的数据,携程口碑榜的上榜商户平均可获得约10%的额外订单增长。厦门的方特梦幻王国,上榜后近2周订单甚至提升1600%。

在信息的喧嚣时代,旅行决策的难题不再是缺乏选项,而是缺乏可依赖的选择标准。携程口碑榜的尝试,是一次把“真实性”产品化的努力:用订单证据、现场核验和可量化指标,把主观体验变为可测量的变量。若这一体系能被持续执行并被市场接受,它不仅能为携程带来流量与营收,更可能推动整个旅游行业从“流量博弈”转向“品质与信任”的新竞争格局。

*题图来源于pexels。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