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托夫:中俄成功开展本币结算 最大限度降低制裁压力和货币波动风险

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俄罗斯总统保护企业家权利全权代表鲍里斯·季托夫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在贸易结算中使用本国货币已成为对抗西方国家压力的重要工具。
季托夫在沈阳举行的第三届俄中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说:“对抗西方压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我们两国之间95%的贸易结算都是以本国货币进行的。这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制裁压力和货币波动的风险“。
他还表示,这为进一步加强俄中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全球不稳定的背景下。
在谈到俄中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前景时,季托夫表示,到目前为止,物流仍然是障碍。
他指出,“货物运输仍然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成本相当高,但这里也有进展:新的运输路线已经开通”。
----------------
新闻背景:中俄95%贸易使用本币结算
俄罗斯总统企业家权益保护全权代表鲍里斯·季托夫在2025年10月25日沈阳论坛上证实,俄中两国95%的贸易结算已实现本币化,成为抵御西方经济制裁的核心工具。
俄中本币结算实施现状:结算比例突破95%:截至2025年10月,两国贸易中卢布与人民币直接结算占比已达95%,覆盖能源、工业设备等核心领域。风险抵御成效显著:通过规避SWIFT系统,已减少美元依赖度约60%,货币波动风险降低至2019年水平。
技术对接加速:12家中俄主流银行参与金砖支付系统(BRICS PAY)测试,预计2026年二季度上线全新结算通道。
经贸结构升级:双边贸易额达2400亿美元(2024年),高技术产品占比从15%提升至35%,涵盖机床、电子设备等新领域。
基础设施互联:2025年新增中欧班列支线3条,满洲里口岸通关时效压缩至30分钟,但整体物流成本仍高于海运15%。
金融体系共建: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日交易量突破800亿,占外汇市场32%份额,人民币清算行扩展至俄12个联邦主体。
现存障碍与应对措施:物流瓶颈待突破:沈阳至莫斯科铁路运输需18天,较传统海运多7天,2025年启用北极航道后预计缩短至12天。
支付系统对接:目前仅VTB等6家俄银行直连CIPS系统,中小企业跨境结算仍需第三方中转,手续费率达1.2%。
法律框架完善:两国正在协商《本币结算争端解决机制》,计划在哈尔滨设立联合仲裁中心(2026年投用)。



中俄资讯网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