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王”运动:被偏见遮蔽的真相
“无王”运动:被偏见遮蔽的真相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美国保守派》的刻板印象批判
在《美国保守派》的视野里,一场声势浩大的 “无王” 运动被扭曲成了充满刻板印象的讽刺画。作者彼得・范布伦毫不掩饰地对参与者进行外貌与年龄的恶意嘲讽,将其描述为 “老年人”“几乎都是白人”,还特别提及 “女人扎(辫子)”“男人扎着灰色马尾辫”“狗戴着头巾” ,字里行间尽显轻蔑。在他的笔下,这场涉及全美 50 个州、2700 多个城镇,吸引数百万民众参与的大规模抗议,竟成了一场 “空虚” 的活动,仅仅被看作是 “民主党社交媒体的 3D 版本”。然而,这样的描述与现实大相径庭,暴露出其评论中存在的严重偏见以及对关键事实的忽视。
规模与多样性:被忽视的运动全貌
超乎想象的规模
“无王” 运动的规模可谓空前绝后,其影响力如同汹涌的浪潮,席卷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繁华都市到宁静小镇,全美 50 个州无一幸免,超过 2700 个城镇都成为了这场运动的舞台 。据多方独立报道,参与人数达到了七百万之巨,如此庞大的规模,在美国的抗议活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堪称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大集会。
突破地域与人群限制
这场运动并没有被局限在所谓的 “蓝色州”,那些传统的保守派地区同样被其深深触动。以阿拉巴马州为例,在这片特朗普去年赢得近 65% 选票的土地上,也有超过 1500 人勇敢地走上街头,表达自己的诉求。这充分说明,“无王” 运动的理念已经跨越了地域和政治立场的界限,深入人心。
运动的参与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种族的人群。其中,既有经历过伊拉克战争洗礼的老兵,他们带着战争的伤痛和对和平的渴望,为了捍卫民主和法治而战;也有安享晚年的退休老人,他们见证了美国的兴衰变迁,深知自由和正义的珍贵;还有充满朝气的年轻学生,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了理想中的美国而发声。此外,运动中还有许多像杰西卡・约瑟这样的普通人,她作为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在这场运动中找到了共鸣,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因为共同的信念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展现了 “无王” 运动的广泛代表性和强大凝聚力。
动机与诉求:被简化的深层原因
核心关切:对抗威权主义
“无王” 运动的核心诉求是对特朗普政府威权主义倾向的坚决抵制。在运动参与者眼中,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民主原则,对美国的政治体制构成了巨大威胁 。行政越权是特朗普政府备受诟病的行为之一。总统权力的过度扩张,使得政府决策过程缺乏足够的制衡和监督,许多重大政策的出台未经充分的民主程序,就被强行推行 。这不仅破坏了美国宪法所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也让民众对政府的决策失去了信任。
政治清洗更是让政府内部陷入了恐慌。大量经验丰富、秉持公正立场的公务员被无端排挤和打压,仅仅因为他们与政府的某些决策存在分歧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稳定性,让政府的工作效率大幅下降,也让民众对政府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
严控地方政府的行为同样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地方政府作为贴近民众的基层治理机构,本应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民众的需求。然而,特朗普政府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将地方政府的权力收归中央,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这不仅导致了地方事务处理的滞后和混乱,也让民众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
具体政策引发的民愤
民众的抗议并非无端而起,一系列具体政策的实施成为了点燃民众怒火的导火索。在移民政策方面,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暴力措施,如大规模拘留非法移民,导致许多移民家庭被迫分离 。这些被拘留的移民,往往在没有经过正当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就被剥夺了自由,他们的基本人权遭到了严重侵犯。家庭分离政策更是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父母与子女被迫分离,亲情被无情地斩断 。这些孩子在失去父母的照顾后,面临着心理和生活上的双重困境,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人道的做法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也让美国国内的民众感到愤怒和痛心 。
在未经地方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派遣国民警卫队进入城市,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地方的自主权 。国民警卫队的进驻,使得城市的治安管理陷入了混乱,民众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在一些城市,国民警卫队与当地居民发生了冲突,导致了社会秩序的进一步恶化 。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也让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加征关税等经济政策的出台,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企业因为关税的增加,面临着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困境,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甚至倒闭 。这导致了大量工人失业,民众的生活水平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民们也因为农产品出口受阻,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让美国经济陷入了困境,也让民众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
基于价值观的觉醒
在这场运动中,许多人因为对法治和民主原则的坚守而挺身而出。肖恩・霍华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伊拉克战争海军陆战队老兵,他曾在海外为自由而战,对抗极端主义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行为让他深感失望和担忧。他特别指出 “未经正当程序的移民拘留” 及 “在美国城市部署军队” 的行为 “不符合美国价值观”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法治和民主的原则,让他觉得自己曾经为之奋斗的价值观正在受到侵蚀 。为了捍卫这些宝贵的价值观,他毅然走上街头,加入了抗议的行列 。他的行动代表了许多美国人的心声,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背离法治和民主的道路,愿意为了维护这些价值观而付出努力 。
策略与成效:被否认的抗争努力
持续行动的韧性
“无王” 运动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持续性和韧性,这绝非是一时的冲动和激情,而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期抗争。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这已经是美国民众发起的第三次大规模示威活动 。每一次的示威,都是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也是他们为了捍卫民主和自由而做出的不懈努力。这些示威活动如同接力赛一般,一场接着一场,从未间断,充分体现了公民行动的持续性和坚定决心 。组织者亨特・邓恩将这场运动形象地比喻为一场 “马拉松”,而不是 “短跑”,这一比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运动的长期目标和坚定信念 。他们深知,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因此他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持续地向政府施加压力,推动社会的变革。
创新的非暴力策略
“嘉年华式” 的抗议方式是 “无王” 运动的一大创新,为抗议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场运动中,抗议者们身着各种充满创意的充气服装,如滑稽可爱的充气猪、神秘奇幻的独角兽等,这些独特的装扮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了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还手持幽默讽刺的标语,用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民主的追求 。这些标语或幽默风趣,或一针见血,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抗议者们的智慧和勇气 。
这种创新的抗议方式具有诸多显著的优势。它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抗性,避免了与执法部门发生直接冲突,减少了暴力事件的发生 。在以往的抗议活动中,由于双方情绪激动,常常会引发暴力冲突,导致人员伤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而 “嘉年华式” 的抗议方式,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诉求,让抗议活动在相对平和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种方式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公众参与 。它打破了传统抗议活动的严肃和沉闷,让人们感受到抗议也可以是有趣的、充满活力的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政治活跃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能在这种独特的抗议方式中找到共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这种方式还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能够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迅速扩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些充满创意的充气服装和幽默风趣的标语,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吸引了无数人的点赞和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 “无王” 运动的诉求和意义 。正如穿着充气猪服装的抗议者克劳迪娅・舒尔茨所言:“他们想让我们变得暴力,你不可能比这更不暴力了 。” 这种非暴力的抗议方式,不仅展示了抗议者们的文明和理性,也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历史背景与两党问题:被忽略的关键因素
行政权扩张的历史脉络
行政权扩张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并非某一任总统的孤立行为,而是具有明显的两党共性 。在布什政府时期,“9・11 事件” 成为了行政权扩张的重要契机 。为了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布什政府迅速成立了 “战争内阁”,这在二战结束后尚属首次 。同时,情报部门的职能和权力得到强化,不仅获得了大幅增加的拨款,还被赋予了绕过正常法律程序进行电话监听、搜查、没收资产和拘捕嫌犯的权力 。布什政府还推动成立了国土安全部,旨在协调多个部门的国内治安工作,该部门规模庞大,人员众多,被认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超级强力部门 。这些举措使得总统及行政权力迅速扩张,国家机器得到强化,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也显著增强 。
奥巴马政府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政权的扩张 。在应对经济危机时,奥巴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这些计划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干预,需要政府在经济领域发挥更积极的主导作用 。政府通过直接拨款、贷款担保等方式,对金融机构、汽车产业等进行救助,以稳定经济局势 。在医保改革方面,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平价医疗法案》引发了广泛争议 。该法案试图通过政府强制手段,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这一举措虽然旨在改善民生,但也被批评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和个人生活,进一步扩大了行政权的范围 。
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了行政主导的趋势 。在能源政策上,拜登签署行政命令终止了 “基斯通 XL” 管线的建设许可证,这一决定引发了部分州政府的集体抵制,他们认为拜登政府此举是在削弱地方的能源独立,过度扩张联邦政府权力 。在移民政策方面,拜登政府试图推翻特朗普时期的一些强硬政策,采取更加宽松的移民政策 。然而,这些政策的调整同样面临诸多争议,因为它们涉及到边境管理、国家安全等复杂问题,行政权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也引发了各方关注 。
特朗普的 “质变” 风险
特朗普的言行和计划被众多观察家视为对美国民主制度的系统性威胁,这种威胁与以往行政权扩张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 “质变” 的风险 。特朗普的行政越权行为频繁且严重,他常常绕过国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行自己的政策 。在修建美墨边境墙的问题上,由于国会拒绝为其计划拨款,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试图调用国防部预算用于边境建设 。这一行为被批评为滥用紧急状态权,引发了法律诉讼 。尽管最终部分资金得到最高法院批准使用,但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特朗普对行政权的过度使用,严重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特朗普对媒体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攻击也令人担忧 。他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对媒体进行无端指责,称其为 “假新闻” 媒体,试图削弱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作用 。他还对一些批评他的人士进行打压,限制他们的言论自由 。在 2020 年总统大选后,特朗普拒不承认选举结果,声称选举存在舞弊行为,并煽动支持者举行抗议活动 。这一系列行为严重破坏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和民主秩序,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动荡 。
最为关键的是,特朗普正在制定一项详细的、循序渐进的计划,试图摧毁所有保护美国民主的东西,包括言论自由、公平选举、独立媒体、抗议权等 。他的这些行为和计划已经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许多人认为他的做法将把美国推向威权主义的边缘 。参议员克里斯・墨菲在华盛顿集会上尖锐指出:“事实是,他(特朗普)正在制定一项详细的、循序渐进的计划,试图摧毁所有保护我们民主的东西 —— 言论自由、公平选举、独立媒体、抗议权 。” 这种系统性威胁的感知,成为了此次大规模抗议的核心驱动力 。
官方回应的 “自证”
特朗普团队及白宫对抗议的回应方式,不仅没有平息民众的担忧,反而进一步印证了抗议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特朗普本人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否认:“他们说我是国王 —— 我不是国王 。” 然而,他的实际行动却与他的言论背道而驰 。他的竞选团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计算机生成视频,视频中特朗普如君主般头戴王冠,从阳台上向人群挥手,并配有向抗议者喷洒棕色液体的画面 。这一视频充满了挑衅和侮辱意味,显示出特朗普对民众抗议的轻视和不屑 。
白宫副新闻秘书阿比盖尔・杰克逊在面对抗议时,轻蔑回应:“谁在乎?” 这种傲慢的态度让民众感到愤怒和失望,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白宫官方账号甚至发布了特朗普与副总统万斯坐在王座上的 AI 图片,配文 “我们生而不同,晚安” 。这些充满象征意味、近乎炫耀权力的回应,清晰地揭示了 “无王” 运动所针对问题的现实紧迫性 。它们表明,特朗普政府不仅没有认识到民众的诉求,反而在通过这些行为展示自己的权力,强化民众对其威权主义倾向的担忧 。这些回应比任何抗议标语都更有力地证明了特朗普政府的问题所在,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 “无王” 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结语:走出二元对立,正视民众声音
《美国保守派》的评论陷入了一种简单且片面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要么将 “无王” 运动过度理想化,将其神圣化为完全正确的代表;要么就对其全盘否定,贬低为毫无价值的空虚之举 。这种非黑即白的评价框架,选择性地过滤掉了大量关键事实,对运动的规模、多样性、深层动机、创新策略及其所回应的独特政治现实都选择了视而不见 。
那些参与 “无王” 运动的数百万美国人,绝非是在进行一场 “幼稚” 的情绪发泄 。他们是怀揣着对民主价值观的坚定信仰,以非暴力的 “嘉年华式” 抗议方式,对特朗普政府日益明显的 “王冠” 意象,即威权主义倾向,发出了持续而坚定的拒绝之声 。他们的诉求真实而深刻,关乎美国民主制度的未来走向,关乎每一个美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忽视这种声音背后的实质,才是真正的 “空虚” 所在 。评论者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对这场举世瞩目的 “无王” 大游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视而不见 。只有走出这种二元对立的狭隘视角,正视民众的声音和诉求,才能真正理解这场运动的本质,也才能为解决美国当前面临的政治困境找到正确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