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仅一年的全女田径赛事,为什么敢在时代广场办比赛?

这个时代有太多人想以小搏大,而看到「以大搏大」的勇气,就像是一股清流。
近日,在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一场女子跳远比赛成功举办。巴黎奥运会冠军塔拉·戴维斯-伍德霍尔以6.81米的成绩赢得了预选赛冠军。她参加的,不是传统田径赛历上的大型赛事,而是一项刚成立一年的全新女子田径联赛——ATHLOS。

图源:ATHLOS社媒
仅仅建立一年,ATHLOS就敢把比赛搬上时代广场这样的地标,一方面是体育「事件化」趋势在世界范围内的继续深化。通过把单项预赛放到地标来制造爆点,为在体育场里举办的正赛造势,符合当下的传播趋势。对于这个话题,体育产业生态圈曾有过深度报道。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传统田径生态的重新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要理解ATHLOS为什么会出现,首先要面对一个现实:田径仍然没有发展成一个商业友好型体育项目。
很特殊的,在田径项目身上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标签:既大众又小众。奥运年的田径项目,是世界上关注度最高的体育赛事之一…...但在奥运年之外,虽然有世锦赛、钻石联赛这样的赛事,但除非有破世界纪录的表现,田径赛事也基本很难进入大众讨论之中。最终呈现出来的生态,就是除去顶尖运动员,大量选手陷入奖金不够、赞助缺乏稳定性的困境。
悲观地说,这是田径结构性的问题;但换个视角,这同样意味着存在很多的创新空间和机会。因此,带着对田径长期困境的反思、再结合当下的时代环境,ATHLOS诞生了。
那么ATHLOS做对了什么?
首先,他们选择了一个足够明确、足够聚焦,也足够具有传播性的切入口——全女性运动员参赛。比赛项目也控制在一些关键项目中,包括100米、100米栏、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和跳远。
这种选择,并不是刻意制造「性别话题」,其实是捕捉了当今田径传播逻辑的变化,即女性田径运动员受欢迎程度正在大大提升。
国内有吴艳妮、夏思凝,国外则是像沙卡里·理查森、塔拉·戴维斯-伍德霍尔、盖比·托马斯这样的运动员,不仅成绩突出,而且极具个性表达能力,在社交媒体上拥有高传播力。ATHLOS创造的环境,就是为了一步放大这些本就具备强内容属性的女性运动员。
更激进的是,她们不仅是选手,还是「股东」。塔拉·戴维斯-伍德霍尔、沙卡里·理查森、盖比·托马斯,这三位顶尖运动员不仅是参赛选手,也是联盟的联合创始人与股东。

图源:ATHLOS社媒
ATHLOS创始人Alexis Ohanian的另一项赛事——无敌联赛,用的也是「选手即股东」的模式,背后的逻辑也比较清晰:给运动员更大话语权,同时提高了她们对赛事的投入程度,最终让运动员本人和赛事形成长期共生关系。
同时,ATHLOS最具大胆的一步,是在奖金上。它们直接拿出了迄今女子田径史最高单场奖励:冠军6万美元,亚军2.5万美元,季军1万美元。在田径赛事整体环境中,这个数字足够让选手趋之若鹜。
此外,ATHLOS还设置了一个被称为「10%营收回馈计划」的结构,即赛事营收的10%,将被均分回馈给所有参赛者,类似WNBA这样的职业体育联盟模式。值得一提的是,2026年ATHLOS会启用新赛事模式,从个人制变成团队制,一个队里有多位选手,既有个人成绩也有团队积分。
正如上文所提,当下体育赛事愈发呈现出事件化的趋势,ATHLOS也深知赛事并不仅是一次比赛,也是一场事件。由于「高额奖金」本身就是ATHLOS的最大传播武器,那么就索性围绕奖金做传播和激活。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是与金融品牌CASH APP合作:选手冲线后,就能收到即时的奖金入账,情绪和传播价值直接拉满。

图源:ATHLOS社媒
回想一下当下互联网上很多成功的营销案例你会发现只要品牌传递去牛马精神,认可牛马,和牛马站在一起,就会收到大众(牛马们)的支持,ATHLOS和CASH的这种玩法也算得上非常成功的「牛马营销」了。
这个只是案例之一,梳理之后可以发现其实ATHLOS在为品牌创造赞助激活场景上,下了很大功夫,既有流量也能展现品牌价值。例如由餐饮品牌Instacart赞助的Kidzone助威区,让小跑者们可以近距离观看偶像比赛,并在赛后获得合影与互动机会。此外,每位冠军选手都会获得由蒂芙尼打造的皇冠,并由传奇网球选手塞雷娜·威廉姆斯(小威)亲自为她们加冕。

小威也是赛事创始人Alexis的老婆 图源:ATHLOS社媒
就此,当顶级运动员、城市场合、品牌、观众等都被有机组合在一起,ATHLOS实现了一个出圈的传播闭环。
在国内,田径迷对街头田径其实并不陌生。自2015年开始,由中国田协主办的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就已经开始举办。但问题在于,赛事的街头场景有了,却缺乏足够吸睛的星味。要么是成绩好的选手并不是具备传播力的人,要么就是最火的选手并没有参与进来。比如,当下国内田径项目中最火且没有之一的吴艳妮。
作为一个究极强调个人的运动,田径很难只靠制造某种场景或者事件化来完成传播。就算靠这种模式能取得短期、密集的曝光,但也很难转化为持续性的发展,具备极强个性和竞技实力的选手,才是田径赛事发展的先决且最重要的条件。
因此,ATHLOS的壮举不是把比赛搬到时代广场就完事了,更是这个比赛中有奥运冠军、当今女子跳远第一人塔拉·戴维斯-伍德霍尔参赛。

图源:ATHLOS社媒
当然了,ATHLOS只是一个成立了一年、进行了两届的赛事,它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也很难改写田径的大结构,但他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如果现有体系无法为运动员提供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职业舞台,那就重新建一个。」
一个想要成功的赛事,最终目标是让运动员感觉值得投入,让观众感觉值得关注,让品牌感觉值得投资。在一个以小搏大思维泛滥的时代下,ATHLOS选择以大搏大,至少展现出了一种勇气。



体育产业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