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太大!知名外科医生兼职8年修水管
62岁正是闯的年纪!法国心外科医生格里莫学修水管、考证创业,白天行医、夜间修管。
他说,外科医生的职业压力很大,修水管能让自己从生死大事中抽离出来。
撰文 | 燕小六
白天,他身穿白大褂,处理冠状动脉病变;门诊、手术后,他又换上工装,拿起扳手和疏通器,为人修水管。
对62岁的心外科医生让-菲利普·格里莫(Jean-Philippe Grimaud)来说,这样的“双面人生”已经过了8年,他乐在其中。
拥有30多年临床经验的格里莫,曾任法国私人执业心胸外科联盟主席,是业内资深专家。他也可能是法国唯一一位在诊疗之外修水管的外科医生,连法国医师协会都不敢相信,竟然有外科医生干这一工作。
“修水管是走出舒适区的自我突破。”格里莫从未混淆兴趣与理想,始终以心外科医生为第一职业,却用这段特别经历证明:人生没有年龄限制,任何时候都能开启新可能。
心外科医生想做水管工
格里莫长期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工作。2007年起,他在法国波尔多地区一家私立诊所任职,每年开展的冠状动脉、主动脉瓣相关手术量约在200台。
“有一天我家水管爆了,一时找不到维修人员。身边不少爱动手的朋友,都劝我自己试试。”格里莫回忆时笑着说,他尝试后发现效果不错。
不久后,时年54岁的格里莫得知,当地布莱克福职业高中开设了“管道工职业技术课程”,便萌生了报名上课的想法,希望精进技艺、确保操作符合专业规范,避免接错管子。
随着学习深入,格里莫决定以自由考生身份参加管道工职业技能认定考试(CAP),最终顺利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根据法国规定,他凭此证书可“持证上岗”应聘水管工,也能自主创办维修公司。
他确实动了创业的念头。“我给法国医师协会写信,询问能否在业余时间修水管,是否违反医疗从业者兼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他们都懵了,说要咨询协会法律顾问团。”
之后,他在法国自雇与自由职业者服务平台申请注册公司。平台工作人员特意致电询问,“他们无法理解,一名心外科医生怎么会想做水管工?”
2018年11月,格里莫正式注册成立微型企业“Grim’eau”(法语意为“格里莫的水”)。他购置了一辆小货车,配齐了不同型号的工具、压管钳和焊机。
从此,格里莫的生活分成了两部分:白天在医院出诊、查房、做手术;其他时间则接单上门,从事水管维修、管道铺设、热水器安装等工作。
“30多年来,我一直在做心脏手术,日子越来越顺手。修水管让我走出舒适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我突破’。”格里莫表示,作为医生,他已有稳定收入和优越社会地位,但仍需要不断审视自己。

图源:sudouest
心外科,临床上的“水管工”
格里莫的故事传开后,同事和病人纷纷找他下单,需求多样:有人要换水龙头,有人想翻新浴室,还有人需要换地暖、装热水器。
一些建筑设计师和工程队也主动找他洽谈业务。“一开始我完全不相信。”建筑师阿尔诺·科克(Arnaud Coq)告诉媒体,“我跟客户或朋友说这件事,他们也都不信。”但科克近年设计、翻修的住宅中,所有马桶都是格里莫安装的。
“至今滴水不漏。”这位“医生水管工”自豪地说。
他的同事、外科医生埃马纽埃尔·肖克龙(Emmanuel Choukroun)也是客户之一。肖克龙认为,格里莫的报价很有竞争力,维修质量也高,“一看就像外科医生做的,细节特别精巧!”
格里莫坦言,这或许是因为心外科和水管工有不少相似之处。
一方面,两者本质都是“疏通管道”,确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格里莫擅长冠状动脉手术,主要解决血管堵塞问题(医学上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疾病会导致血流不畅,若完全堵塞还会引发心肌梗死;治疗的难点之一,在于患病心血管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撕裂,造成灾难性大出血。
而水管工面对的是建筑物的水管系统,管道会因生锈、堵塞导致水流不畅,甚至爆裂漏水。格里莫把临床练就的精细手艺用到管道维修中,不仅能让管道安装严丝合缝,还能让老旧管道“重焕生机”。
另一方面,两者的核心都是“助人”,改善他人生活质量:维修水管能优化居住环境,心脏外科手术则能帮患者摆脱疾病折磨。
有一次,格里莫正在检查客户浴室的洗手盆存水弯,手机突然响起。医疗组成员向他汇报,一位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一周的患者出现心包积液。他当即叮嘱:“继续密切观察,先让患者禁食,我们要谨慎,避免二次手术。”
挂掉电话,这位年过花甲的医生继续更换存水弯。完成工作后,他立刻驾车返回医院查看患者情况,同时为第二天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做准备。
随着维修订单增多,格里莫开始“限时接单”,每周只抽两个半天做水管工。比如下午5点结束医疗工作后,接下来的3小时里,他可能换上管道工装备上门服务。
作为家族首位医者,格里莫坦言外科医生职业压力很大。修水管能让他从生死相关的工作中抽离,放松精神,但他的第一职业始终是心外科医生。“这是我从8岁起就有的理想,我不会把职业理想和兴趣爱好弄混。”

图说:格里莫在查看患者病历。/图源:Radio France
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不断挑战自我
9月末,法国广播电台报道了格里莫的故事。
当天傍晚他走出手术室时,发现手机收到40多条短信——既有亲友的祝贺,也有不少媒体的采访邀约。有亲友感慨,此前以为格里莫只是一时兴起,很快会放弃修水管,没想到他不仅坚持了下来,还得到了媒体关注。
“我好像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格里莫说,他自己也没料到,能坚持做水管工8年之久。“我想借这件事告诉孩子们,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重新开始,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不断挑战自我。”
格里莫的经历还激励了身边同事:有人在业余时间考取了糕点师职业资格证书。也有人在网上发帖称,格里莫如此“勤快”,或许与法国的退休环境有关。
2023年,法国发布新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从方案实施起至2030年,法定退休年龄将从62岁逐步提高到64岁;2027年起,退休人员需缴满43年社会分摊金,才能领取全额养老金。
欧盟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法国人的平均养老金约为最后一份薪资单总额的54.4%;到2040年,这一比例可能跌至39.6%,2070年则会降至34.7%。
这意味着,即便有行业工会等保障,格里莫未来的退休收入也可能大幅减少。
不过截至本文发布,上述最新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已被暂停,短期内法国民众的退休年龄不会上调。至于格里莫的“双面人生”还会持续多久,拭目以待吧。



医学界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