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想靠耸动的口号掩盖事实复杂性,我们要用时间线和证据把谎言拆穿
【本文由“德中精英会孟博士”推荐,来自《北京必须对海牙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鹤飞翔
这位德国来的“孟博士”在此睁着眼睛说瞎话!“法国……已为其几乎所有的汽车产品系列找到了替代安世半导体芯片的替代品”。真实情况:国外车企在选择新零件时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进行重新认证。流程分为五六个阶段。不会因为大牌而少流程,所以整车开发速度也就相对要慢下来。这就是荷兰抢了安世后,中国禁止安世芯片出口带来的问题。国外车企想换其它品牌的车规芯片,没有一年多的重新认证流程是不行的。德国一家著名车企老板已经警告政府了——再不解决荷中关于安世芯片问题,下个月工厂将关门。
你这“孟博士在此睁眼说瞎话”的指控,换作赤裸裸的逻辑漏洞:把行业已启动的**“替代验证”**硬说成能马上“替代并完成整车认证”,这是偷换概念、亦步亦趋地把事实变成谎言。
别把一句话拆成零件来念——法雷奥确实表示已为“几乎全部产品线”找到了替代芯片并完成了自身验证,但这只是供应商层面的验证进展,不等于整车厂层面的9–18个月整车认证已经完成。供应商有“备胎”并不等于整车能立刻无缝切换。
再说实际后果:德国车企、行业协会和供应链都在公开警告——短期内或许能靠库存撑住,但若断供持续,生产受影响、甚至停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德国汽车行业协会(VDA)和多家厂商都已明确表达担忧;大众也反复强调“目前短期内受影响有限,但我们在评估风险并准备应对措施”。把“短期无影响”的表述当成“没有问题”是故意混淆时间维度。
至于根本原因,也别绕圈子: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之名出手接管,随之而来的中方出口限制直接撕裂了全球供应链的现实。这不是“能不能找替代品”的学术讨论,而是政治动作把商业供应链当作棋子,谁为因此产生的时间成本、停产风险与额外认证付账?答案显而易见:下游企业与消费者承担损失。
你要是还想继续把话题拉回“谁说谎”,那就继续当甩手掌柜。真正该问的是:
为什么关键环节可以被政治化并轻易剥夺控制权?
中国企业与政府为“走出去”企业准备了哪些法务、资产保护与快速替代(backup)方案?
在国际规则被任意曲解或被他国借“国家安全”名义操刀时,我们的对策在哪里?
结论:对方想靠耸动的口号掩盖事实复杂性,我们要用时间线和证据把谎言拆穿;要怒不可遏,可以,但别被愤怒耽误了更重要的事——把“下个月可能停工”的现实变成推动制度性补课和反制的驱动力,而不是互相扣帽子的街头喊杀。







